遇见,不算太晚

2019-06-11 21:09吴海林
阅读(教学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韧劲特级教师动力

吴海林

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弥漫开来的鞭炮味儿,蔓延着年的喜庆。这样一个夜晚,在温暖的灯光下,在氤氲的茶香里,一卷在手,从从容容走进管建刚,走进他的教学人生。

那一刻,“人间有味是清欢”,这诗句不觉浮上心头。

——写在前面

《教师成长的秘密》整本书共五章,管建刚老师以朴实亲切的文字,讲述自己成长历程中的实践与思考。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有的是真实的教育教学案例,是作者深刻、独到的感悟和他对同行们的殷切嘱咐。读着读着,仿佛管老师就在身旁向你娓娓道来,不时还会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

我以为,能激发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且能唤醒读者隐藏于心灵深处对进取的渴望的书,当是一本好书。教龄将达20年的我,从《教师成长的秘密》这本书中解读出了这样几个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

一、动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的成长,犹如嫩芽破土而出,始于动力。我印象尤深的是管老师受到来自外界的一次动力。2008年他刚评为特级教师,跟孙双金老师一起吃饭。孙老师告诉他:“这次,江苏省中小学评了将近400名特级教师,可几年后,还能让大家记住的、还能有声音的特级教师,大概不会超过4个。”一席话,给春风得意的他注入了强劲的清醒剂。他将勉励化作动力,坚持作文教学研究,成为小语界“一直有声音”的特级教师之一。

如果以上事例是由外在压力转化而来的动力,那他后来一系列著作的出版,则是源于对作文教学的热爱与执着的内在动力。“鸡蛋,从外面打破,那是食物;从里面破壳而出,那是生命。”人亦如此。

有时候,人是很矛盾的动物。一旦别人妨碍你的成长和发展,你會铆着劲跟那人竞争。可当面前没有实实在在的对手,只剩下自己了,又往往会选择“安逸”的方式,来阻碍自己,纵容自己,毁灭自己。回望教学生涯,从2010年到2012年,是我专业发展最快的三年。校级示范课、市级公开课、论文发表、课题申报,在辛苦忙碌中我也感受着收获的幸福。因为那时目标明确——评上大市级学科带头人。2013年初,我顺利评上。以后的几年里,我便安闲地用“温吞水”泡着“净光阴”。一切,风轻云淡。

贪图安逸,是人的天性,也是成长的大敌。

二、行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很长时间以来,我最大的困惑就是论文写得不够好,一是觉得没有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一方面,也是主要原因,觉得自己理论功底不够,没有啃过大部头的教育理论著作,于是对论文写作敬而远之。

平时的教学中,我也经常尝试一些试验或是组织一些活动,却每每以没有时间或虚假疲劳为理由拒绝将教学案例及时记录。等到假期里有了充足时间,也休息得不太疲劳了,想动笔写点什么时,却发现曾经鲜活的素材已被忘却。

管建刚老师在书中为我解开了困惑,他真诚、质朴的话语,恰似春雨点点,无声地落在我的心头,却又重重地叩打我的心扉:

“一天工作8小时计算,480分钟,你要匀出的时间或者多付出的时间,即48分钟,用在记录上,记录当天的教育喜悦、教育烦恼、教育小失败、教育小智慧。”“千万不要等。灵感从来不是等出来的,是写出来的,你写呀写,灵感一个个冒出来了。”的确,文字能将漂浮的思想捕捉住,固定下来。没有了记录,所有的故事和细节,都将随着时光一起流逝。遥想“诗鬼”李贺当年就随身带个小锦囊,即景吟诗,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上放入其中。

“一件事,等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才去行动,那他也许永远等下去。一边做一边学,效果最好,速度最快。不会写,不要紧,写起来,写着写着就会写了。”我们总喜欢引导学生通过日记的方式积累素材,为何不尝试每天也写下自己的教学日记、教学随笔?写,然后知不足。不写,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不足在哪里。没有记录,就没有真正的研究;没有研究,也就不会有真正的进步。

提起笔,行动起来!

三、韧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成功的花,人们总是惊羡它绽放时的明艳,却忽略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诚如书中所写:有人戏说,管建刚是暴发户,一夜之间,声名鹊起。然而,低调的管老师自己深知,只有坚持,才能使“平凡”变成“非凡”。湘粤毛竹用5年的时间生长根系,才有了拔地而起直指苍穹。他用了10年的时光生长作文教学的根系,才走到了别人没有到达的远方。

教育研究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行动,持久的行动。关于韧劲,书中我最欣赏的是作者提出的“555”行走法——一学期读“5”本书,打磨“5”节满意的课,写“5”篇教育文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试想:如果能挤出手机浏览八卦或是朋友圈点赞的时间,有计划地将目标分解,每月读一本书、钻研一节课、写一篇教学文章,那一学期、一学年、十几年下来,该是一笔何其宝贵的财富?“滴水穿石”不只是成语,也是广德太极洞内的真实!“555”行走法,不妨从寒假后的新学期开始!

“动力、行动、韧劲”,是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感触最深的三个点。动力,最初的起点,它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行动,沿途的付出,它给予梦想落地生根的土壤;韧劲,坚持的力量,它让“不能”变成“可能”!此三者,恰是成就一个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秘密所在。

不觉翻到封底,《教师成长的秘密》于2013年4月出版第1版。而我,却是在2019年的1月底才与之相遇。我不由暗想,若是能早些遇见,指导我的学习和工作,该多好!遗憾之余,转念我又劝慰自己:能在这个假期里遇见,不算太晚。

不晚,只要你足够努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韧劲特级教师动力
贵在韧劲和长远眼光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阳光动力
跟踪问效贵有“韧劲”
动力船
中国经济:下行中保持“韧劲”
一切皆有可能
满意度测评彰显监督“韧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