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好
探讨了基于双创时代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创新能力培养及实践,分析了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发展现状。在对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模式诊断基础上,以面向电子信息类教师有效共享和面向学生综合性问题解决能力为基本目标,构建创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组织的生态系统,由此旨在探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专业走向,在人才培养中的运用双创理念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为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理论指导。
双创是指基于技术创新、產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创新是创新创业的特质,创业是创新创业的目标。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创新团队中进行一系列活动,并依据整个创新团队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学习。创新创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囊括了我们称之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众多形式的更特殊化的团队式的学习。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是以学习团队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加速转向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的新模式,所以充分认识当前时代的挑战和机遇,用于开拓创新,培养大批社会所需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正在面临的课题之一。这也需要我们更新教学观念,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创新创业实践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从学生主体认识的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生生之间的互动,把老师教与学生学进行分离和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产生一种我要学习的内动力。在基于双创时代下,高职高专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在实践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双创时代下怎么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1)在课程的设置上,没有考虑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背景,学生在课程体系中缺乏创新能力和创业教育环节,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近年来,相当多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了以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相关科技人员和相关高职院校的师生创新能力不强。高职院校教师不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育环节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好;多个专业知识的融合与交叉还很欠缺,创新创业教育不足;缺乏创新创业和动手实践的兴趣培养。
3)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目前,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上,对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锻炼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创造力,教学理念基本上是以知识输入为导向,虽然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一些改革措施,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们学校作为重庆市江津区的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近14000人,学校的定位着眼于服务重庆地方经济,这需要我们注重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怎么样通过基于双创时代,来构建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想。
1)从高职院校的教师的角度来审视目前的双创工程教育,就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把学生培养成怎么样的人才。这就是说,学校定位的培养目标是不是精准,是不是具有可操作性。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教师和学生,在充分利用web时代的各种信息交流媒介基础上,对教学、学习过程中相关专业知识交流的机制、手段以及管理模式是否通畅,在电子信息类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怎么融合双创教育于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双创教育与相关的课程内容融会贯通。
2)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能力培养,设计与实现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基于双创时代中,怎么样融合于实践环节。而实践环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创新潜力。
3)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质量诊断研究。引入教育诊断的理论与方法,从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的组织管理质量三方面,对重庆高职院校特别是我校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诊断,以发现创业课程教学的现状特征、危机与困境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
4)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跨专业系统构建及系统内各要素协同发展机制研究。梳理能够与创业教育类课程产生知识交流的相关专业,构建创业教育类课程教学的跨专业系统,并对系统内各组成要素的内容交叉结构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对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发展机制进行研究,以使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类课程成为一个具有生命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平衡性和共生性的跨专业教育生态系统。
5)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范式的跨专业转型架构研究。以面向问题的研究为创业教育类课程教学体系组织架构的逻辑起点,对创业教育类课程教学向跨专业教学范式转型的教育管理相关问题以及基本教学目标的改革、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等进行研究。
以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知识交流思维方法为理论基础,在对我国现代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模式诊断基础上,以面向教师电子信息类专业知识有效共享和面向学生综合性问题解决能力为基本目标,构建创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生态系统,并论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在此基础上,重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模式,由此旨在探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走向,为教育改革时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寻求一种思维框架,从而走出电子信息类专业设置局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理论指导。
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以专业之间的交叉作为理论生长点,以解决综合性质的自然和社会问题作为现实启动点,因此它是一种具有理论研究纵深性质和应用问题定向性质的教育。在双创教育中通过电子信息类专业知识交流研究推动电子信息类专业之间整合协同教学,不仅可以拓宽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视野,而且适应了社会问题复杂化、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有助于构建系统、科学、规范且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潜能,提高职业素质和能力,积极推动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有效运作。
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公共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各专业均需面对的现实问题,可以从其他专业中汲取丰富营养,因此从专业发展和教育学角度来说,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体现了创业教育自身的综合性特质和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角度讲,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体现了社会的需求,是从身心角度提高创业质量的有效方式;从高校组织角度来讲,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有效促进了高校学科融合的深入改革。
我们从其源头和发生机制去系统研究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也十分注重分析国外优秀创业教育案例,从而力图使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进行一定的改进、扩展、补充和修正。此外,在研究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结构层次和类别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除了采取现有的各种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量横剖调查设计外,还将进行多次的、纵贯性质的调查,甚至是进行追踪调查,从而提升调查研究方法对因果关系的分析能力,同时还能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双创的发展过程、变化趋势和变迁特征提供清晰的证据。
运用双创的工程教育模式,在探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专业走向,在人才培养中的运用双创理念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为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理论指导,为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改革思路。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183239);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JG171004)。
(作者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