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机制

2019-06-11 07:31张伟军
湖湘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理论逻辑政治建设基层党组织

张伟军

摘要: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体系的统领性要件。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政治建设是党的政治属性所决定的,体现了党的建设的政治维度,目的是提高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能力,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領导。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蕴含其问题指向、规范要求和基本功能三个指向。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实践机制可归纳为构建和完善党的思想路线方略直达基层一线的制度渠道、创新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体系、落实党的上级领导机关及其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的制度机制、加强和完善基层党组织政治纪律监督检查体制、建构科学的基层党组织党员吸纳与清退机制等五个方面。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加强将为党的长期执政和新时代事业的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基层政治能力保障。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理论逻辑;实践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3160(2019)01-0069-10

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并将政治建设定位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突显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细胞和组织基础,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在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中处于基础性位置,直接影响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效能。本文从解析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切入,全面阐述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探析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实践机制,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维度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开拓创新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内涵。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建设”区分为党的“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命题,将政治纳入党的建设的维度之中,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建设的内容,完善了党的建设的体系。党的建设语境下的“政治”涵义与一般意义上所指的政治并不一致。因此,从理论上厘清党的建设语境中“政治”以及“政治建设”的内涵,明确其所指和目标,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前提。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是整个党的建设工程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内涵与党的政治建设是同构的。

(一)政治、政党与党的政治建设

政治与政党是关联和派生关系,政党是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政治的内涵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一般地,政治与公共性的权力相关,是对公共权力的掌握、分配和运用。在实践中,基于公共性基础上的社会秩序的提供与维护,政治需要树立对权力的服从观念,社会所服从的公共权力主体通常称之为政治权威。政治权力的运行,是建立在政治权威的成立和有效运行基础之上的,失去政治权威的政治,大多会陷入无序或者混乱状态,最终导致政治共同体的瓦解和崩溃。现代政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公共权力博弈的结果,是权力矛盾运动的产物。权力博弈和矛盾运动,需要在代表社会不同利益的权力主体之间有序进行,政党作为权力博弈的团体组织由此应运而生。

政党是现代政治的普遍现象,现代政治的运作基本是不同形态的政党政治的组合和发展。因此,政党是现代政治存续和发展的基础。作为现代政治的两种形态,资本主义政党政治和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在理论逻辑上存在本质分野,但是在运作的技术上有共同之处。社会主义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功能和地位相较于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更加重要,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和国民生计。因此,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普遍对党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从马克思领导的第一共产国际到前苏联共产党,形成了系统连贯的党的建设思想与实践,涵盖党的思想、组织、制度、纪律等各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社会主义政党大多是在革命的艰险环境下成长发展起来的,政权内部的权威和纪律受到高度重视和强调,社会主义政党普遍拥有严密的组织体系、领导体系和纪律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建党原则的民主集中制成为党的建设的第一原则,并得到普遍贯彻落实。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主集中制的阐述,民主集中制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但毫无疑问,民主集中制是对一般民主原则的规范,在实践中更多地落实了集中的方面。党内纪律组织体系作为集中方面的具体体现,贯穿到社会主义政党建设的各个方面。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建设的政治原则,突出了社会主义政党建设的政治维度。换言之,社会主义政党内部,集中的对象是党内不同成员的不同意见,集中于党的政治权威。党的政治建设的政治维度,就是对党内政治权威的尊重、服从和维护,在民主基础上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党的政策执行能力,坚决彻底全面地贯彻落实党的决定,这是社会主义政党的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成立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政党,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从建党之初到现在,党的政治建设,也就是对党内政治权威的尊重、服从和维护贯穿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全过程。中国共产党从一个50多人的小党发展为8900万党员的执政党,全党上下同心合力团结统一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但是政治建设作为明确的命题提到党的建设的理论体系中,是习近平首先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1]62党的政治建设命题的提出,深刻揭示了政党的本质特征。无论是资本主义政党还是社会主义政党,其本质特征是参与国家政治以至夺取政权,取得执政党地位。为实现政党参与政治以至夺取政权的目的,党的政治建设就成为党的建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根据党的任务目标的不同,有不同的内容。在革命战争年代,对于一个还没有取得全国执政地位的政党来说,最主要任务是夺取全国政权,最重要的政治建设就是制定自己的政治纲领,即着重解决政治上建党的问题。[2]在夺取政权,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之后,黨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为党的长期科学执政提供政治组织和政治能力保障。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就是围绕提升党长期执政这个核心目标来提出和展开的,最终目的是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服务。

(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概念分析

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清晰之后,对党的政治建设的定义根据不同时期政治建设的内涵有所侧重。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是指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其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而在政治方面开展的一系列自身建设活动。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是覆盖全党的建设,从中央层面直至党员个人。基层组织作为组织党员的基本单元,是党的细胞,基层组织党的政治建设的强弱直接影响党的政治建设的实效,加强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政治建设是新时代提升党的政治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工程。基层党组织是根据党的组织结构层级划分而来的一个相对概念,在一般的概念中,将县(处)级以下各级党政军群以及企事业单位设置的党的支部归入党的基层党组织范畴,在中央国家机关处以下设置的党支部以至农村村级党支部,都是党的基层组织。实际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都被编入特定的党的基层组织之中。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的基层组织覆盖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措施的落实是党的政治建设措施落实的具体路径。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党的政治属性密切关联,是对党的政治属性的具体实践和党的政治能力的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思想、组织、制度、纪律措施,在党内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升党员政治意识,提升基层组织政治能力,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坚决彻底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党外扩大党的政治影响和政治治理能力,在全社会树立党的执政权威,扩大党执政的政治基础,提升全社会对党执政的认同度和合法性,保障党的意志变为全社会意志和国家意志,最终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在中央和省级层面得到全面加强,消除了一大批严重的政治隐患,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也同步推进,但是与中央和省级党组织政治建设,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在理论逻辑与实践机制上都有它的特殊之处,需要更加精致的理论分析和更加具体的实践机制。

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有机构成,蕴含着完整深刻的理论逻辑。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的政治意识不强、政治观念淡漠、政治能力弱化等问题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起点。以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首要任务的内向规范要求,以及以提升党的执政基础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外向规范要求,是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核心。通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政治能力建设,有效提升党的组织能力、社会化能力、政治动员能力,是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追求。

(一)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问题指向

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解决得还不彻底,一些问题还可能再冒出来,必须继续努力,不断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防范和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3],这是从全局高度首次提出党内存在政治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出发点和基本思路。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的任务,并把政治建设置于“统领”“首位”的位置,其根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还是要归结为应对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是对党的政治能力建设不足和党在政治领域问题的回应,具有强烈的问题指向和明显的现实针对性。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一系列与腐败问题交织的党内政治问题与政治隐患也浮出水面。反腐败斗争显示,党内政治腐败不仅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存在,在党的基层组织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突出表现为:部分党的基层组织涣散,政治组织能力弱化,战斗堡垒作用没有有效发挥;个别基层党组织形同虚设,党的政治生活不按规定进行,党的组织与社会企事业组织混同,对党的各项政策措施敷衍塞责,不能在群众中广泛发动群众,党的政治能力在所在单位下降;部分基层组织党员党的政治意识淡薄,将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政治觉悟不高;有些基层组织党员“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不强,对党的大政方针发表不负责任的意见,有些甚至走到党员标准的对立面,损害党中央权威和党在基层的团结统一。

基层党组织中出现和存在的各类政治问题,反映出党的政治建设在基层组织中的弱化,从党的建设整体布局看,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也是党的建设的弱项和短板。党的基层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后果,腐蚀党的肌体,危害党的事业。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滞后的直接后果是党的基础发生动摇,党的社会影响力在个别单位和地方下降,党的大政方针的落实遇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人民群众对党的直接印象发生不良转向。其间接影响是损害了党中央的权威,不利于党的团结统一和集中统一领导,最终对党的执政合法性产生损害。

基层党组织中出现的政治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只是在不同的党组织中有轻重程度的差异。产生这些政治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因素,如开放环境下物质利益至上给党的政治性带来了腐蚀和冲击,导致部分党员干部错误地以经济观念代替政治观念,对党面临的政治风险估计不足,等等。也有党组织自身建设松懈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组织承担了繁重的领导经济建设的任务,对党的政治建设重视不够,以经济绩效作为考核党组织的主要指标,忽视了对政治能力的提升,导致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弱化。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就是全面有效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提升党员的政治意识,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能力,从基层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各项思想路线方略在最后一公里落实到位。

(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规范要求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政治建设,不是一个总体的抽象概念,而是包含着多个层面具体要求的规范体系。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根据政治建设目标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向规范要求和外向规范要求,二者各有所指,但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规范体系。

1.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内向规范要求

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内向规范要求,是指为实现党的政治目标任务对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在党内的思想和行为所作出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指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因此,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首要规范要求是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权威从本质上可理解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是物质生产活动的一部分,具有“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始终的普遍性质”,是“任何社会正常存在的必不可少的力量”。[4]党的政治权威首先是党中央的权威,党中央权威的存在是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但是由于基层党组织处于党的组织体系的第一线,对党的权威的维护应该分为具体的三个方面。一是维护中国共产党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维护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权威地位;三是维护中央领导集体中的领袖核心。维护党的权威与搞个人崇拜是内容和目标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邓小平对个人崇拜高度警惕并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措施防止个人崇拜现象的出现。但邓小平也讲过,“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5]对党中央权威的维护是保证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党中央没有权威或者权威没有被各级党组织充分尊重,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就会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难以实现,必然出现党的思想路线方略难以全面贯彻落实的现象。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政令畅通是党的政治功能与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也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题中之义。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各项政策落实的神经末梢,是联结党与群众的的终端。因此,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思想路线方略在实践中落实的效果,也事关党的执政效率和群众对党的政策的直观感受。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需要基层组织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思想路线方略,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党的政策直接与群众见面,保证党的政令畅通并落实到位。

2.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外向规范要求

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外向规范要求,是指党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目标对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在党外如何采取行动所作出的要求。党的政治思想路线方略在全社会的传播和认同,需要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通过行动和语言来实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党之所以能从一个50人的小党发展到中国的执政党,依靠的就是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宣传组织和动员活动,通常称之为群众工作。党的政治建设的任务目标不仅仅是党内对党中央权威的维护和对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维护,更重要的是动员组织全社会实现对党的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认同和维护。这是一项较之党内工作更为广泛也更为艰巨的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直接决定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党执政的社会民意基础,换而言之,直接关系到党执政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外向规范要求,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的政治主张的社会化。党的思想路线方略在全社会的传播和认同,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途径,诸如党的媒体、互联网的传播等,但最直接、最生动的传播还是党的基层组织及其党员通过自己的言行的传播。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上,党在每一个时期的纲领和政策大多是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及其党员一点一滴地在社会中通过自己的言行具体地体现和宣传,然后为广大群众所认同和接受,变为全社会广泛的实践。新时代,党的思想路线方略的传播手段更为多样化,但是都难以代替党的基层组织及其党员在社会现实中通过自己具体的言行进行宣传、解释,这样的传播方式更能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接受,这也是中央不断强调密切党与群众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着眼点是提高党的政治能力。基层党组织在发动和组织基层群众,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对基层群众树立对党的认同、维护党的权威和服从党的领导具有关键性影响。因此,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需要结合自身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广泛扎实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略,在群众中维护党的权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社会群众基础。三是树立党良好的政治形象。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是政治实力的增强,也需要树立党在全社会良好的政治形象。人们对政治权威的拥护和维护,很大程度上基于政治权威本身良好的政治形象。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党都高度重视自身政治形象的设计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本质上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但是具体到一般的政治社会生活中,也需要对自身的政治形象进行维护。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在日常的工作中,不管是对中央大政方针的宣传与落实,还是自身的一般性活动,都要从维护党中央权威出发,多做有利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事,禁止有损于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的言论行动。

(三)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基本功能

党的十九大之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6]从总体上进一步指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功能。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方向和效果,也决定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其他方面应该遵循的基本政治准则,明确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任务和政治目标,对党的基层组织全部建设起到提纲挈领的纲领性作用。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层面而言,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具有四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有利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整体性推进和全面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推进将党的政治建设延伸到基层,从根本上解决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基层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全面均衡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提升党的政治能力。二是有利于党的思想路线方略在基层的贯彻落實。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要求党的思想路线方略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提高了党的大政方针在基层的影响力,为党的各项措施的全面彻底落实夯实了基础保障。三是有利于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和执政合法性的提升。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归宿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教育基层党员提升“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广泛组织动员基层群众,是对党执政合法性的有效提升。四是有利于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发展。党的基层组织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其不断与时俱进地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贯穿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全过程,具有统领性的地位,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为其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提供坚实的政治能力支撑。

三、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实践机制

党的十九大提出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1]62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结合基层党组织的地位、责任、功能和结构特点,不断创新思路与方法,深入探索和科学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政治建设实践机制。根据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和总结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在新时代推进和落实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需要构建党的思想路线方略直达基层一线的制度渠道、创新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落实党的上级领导机关及其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的制度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纪律监察体制、科学建构基层党组织党员吸纳清退机制。

(一)构建和完善党的思想路线方略直达基层一线的制度渠道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反对等级官僚主义一直是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使党的领导机关和基层组织之间保持无障碍的联系与沟通,使党的基层组织及其党员对党中央不会有生疏的距离感,使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干部与基层党组织党员之间保持平等的同志关系。如此,党的基层组织才会发自内心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服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因为,权威不仅是一种法律或者强制性的权力,更是基于民意基础上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权力。沟通党的领导机关与基层党组织之间的关系,从制度机制上建构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基本路径,方法有多种。其中,建立党中央思想路线方略直达基层党组及党员的机制是最为权威也最为有效的。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期间,党中央很多全国会议都有基层代表参与或者直接开到县级以下。这样,党的政策通过会议的形式直接传达到基层,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对党中央及其政策具有直接的感知和参与,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也由此实现。新时代,网络以及其他传媒技术的发展为党中央与基层党组织之间直接的联系创造了较之以往更为便利的条件。为推进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党的涉及到基层工作的会议,应该有广泛的基层代表参加或者开会范围直接到县级以下。党中央的文件除涉及保密内容之外,应该在党内公开,文件的制定过程应该广泛征求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的意见,树立党中央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的权威,为广大党员提升政治能力、锻造政治品格、保持政治定力,从而把稳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提供条件。[7]

(二)创新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体系

人心向背决定执政成败是古往今来政治兴衰的一条基本规律。[8]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政治建设,就是通过基层组织的政治活动,加强社会人心对党的认同和信任,提升党的权威。群众工作作为党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基本途径,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政治保证。新时代维护和加强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创新并不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体系至关重要。新时代加强和创新党的群众工作,关键是要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机构和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升党组织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的能力,提升党组织在群众中的感召力、引领力和号召力,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五大功能”,担负对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以及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两大职责”,确保党的主张在基层贯彻落实。要着重加强党在新时代的政治统合能力与政治治理能力,创新党的思想路线方略在基层贯彻落实的方式方法,通过各种为群众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途径,将党的各项主张贯彻落实到位。通过基层党组织有效正确的工作,树立起党在群众中主心骨的作用,提升党中央在全社会的威望,进而加强和提升党的政治能力。

(三)落实党的上级领导机关及其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的制度机制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及其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是中国共产党有效克服官僚主义弊病及其影响的制度设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这项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坚持和发扬,成为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窗口。实践证明,此项制度设计对于党的正确决策和保持同基层群众的密切联系以及维护党的良好形象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正确有效推进与落实。其中,联系点制度最为典型,在实践中也最为成熟。所谓联系点,也被称之为党员干部联系点,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中国共产党独特的干部管理与培训方式而存在并发挥作用,现已演变成为基层治理的一种外部机制。基本做法是,党员干部在其分管工作范围内定向联系一个单位(点) ,参与该联系点的组织生活、指导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等。[9]党中央政治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核心的党的政治建设目标体系,需要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及其干部与基层组织及其党员建立直接的良好的关系。因此,新时代继续推进党的联系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常态化和制度化,是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加强和完善基层党组织政治纪律监督检查体制

从权力的角度而言,基层党组织掌握的政治权力相对而言较小,对基层组织的党纪监督检查一直较为宽松。但是,从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推进的情况来看,基层党组织在党的纪律执行中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党的纪律在基层党组织中宽松软的现象较为突出,给党的整体纪律执行带来了负面影响,暴露出来的一些违纪违法案件成为群众身边腐败和损害党的政治形象的典型教训。基层个别党组织及其党员政治意识淡漠,政治能力不强,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根本立场上言行與一般群众并无二致,甚至反其道而行之,给党的政治形象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新时代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需要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纪律监督检查,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向基层延伸,进一步健全完善对党的基层组织及其党员的监督检查机制,严格基层党组织纪律执行,以铁的政治纪律维护党的政治建设的成果。要将党的纪律监督检查覆盖到全部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重点加强面向群众、与群众关系密切以及在社会中有广泛影响力的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兼顾其他各类基层党组织的纪律检查。改革完善按照系统行业和属地为主的基层党组织纪律检查体制,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全覆盖的要求通过有效的制度形式予以实现。

(五)建构科学的基层党组织党员吸纳与清退机制

党的基层组织是吸纳党员的第一关口和最大主体。长期以来,党内领导干部的培养和选拔,都是在基层党组织中,按照由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再到党的各级干部的选拔培养程序进行的。党的基层组织吸纳选拔党员的职责在党的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重要地位。正因如此,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的能力和状态直接关系到党的新鲜血液的质量,关系到党的年轻党员干部的政治信念和政治认知以及政治精神。新时代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客观上要求要建立科学的吸纳新党员的政治标准,从源头上把控党员的政治表现和政治能力,确保新吸收的党员的政治质量。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党员的政治教育,涵养政治意识,强化政治意识,提升政治能力,确保基层党员政治合格。与此相应,要完善和落实不合格党员的清退机制,改变只能进难以出的党员现状。作为执政党,党员数量保持一定的规模是客观需要,但是对党内一些政治不合格的党员进行清退,也是党的政治建設的题中之义,有利于加强党的纪律和政治建设,是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结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能力保障

新时代提升党的政治建设的地位,实质要义在于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0]基层党组织不论是党组织的数量、党员人数还是重要地位,在党的组织体系中都占有基础性的地位,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能力是党的政治能力的重要体现。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离不开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协同同步推进。作为一个近百年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大使命,这个重大使命的推进和完成有赖于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能力的集中体现和核心要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并将长期执政,党的政治建设事关国家政治建设的方向和成效。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建设,总体目标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需要持续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建构一个强大有效的政治运作体系,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的提高作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后盾。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体系下加强和推进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建设,是对党的政治建设的结构性完善和丰富,有利于提升党的政治能力,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为党的长期执政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基础保障,也为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组织结构框架和政治稳定性根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 62 .

[2]崔建民.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4):129-137.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99.

[4]隋学礼.马克思恩格斯论权威本质及其现实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0):45-51.

[5] 胡晓地. 从恩格斯《论权威》看党的政治建设[J].理论观察,2018(4):27-29.

[6] 倪明胜.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N].2018-07-09.

[7] 胡光喜.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逻辑探析[J].党建,2018(5):45-46.

[8]韩振峰,陈国平.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路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2):103—112.

[9]吴新叶,赵挺.建设性空间:党员干部联系点的运转及其不确定性的克服——以基层治理为视角[J].政治学研究,2018(2):66-79.

[10]任晓伟.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论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2):12-17.

责任编辑:周育平

猜你喜欢
理论逻辑政治建设基层党组织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浅谈供给侧改革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
从政治合法性看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