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因素对薰衣草扦插成活的影响

2019-06-11 09:40周锦业关世凯陶大燕孙明艳李春牛李先民卜朝阳
热带作物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扦插薰衣草正交试验

周锦业 关世凯 陶大燕 孙明艳 李春牛 李先民 卜朝阳

摘  要  為深入研究亚热带地区薰衣草无性繁殖方法,验证在南方地区建立薰衣草育苗基地的可行性,在南宁地区研究了不同基质、枝条部位、IBA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齿叶薰衣草、甜薰衣草和羽叶薰衣草扦插成活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甜薰衣草扦插成活效果要显著优于齿叶薰衣草和羽叶薰衣草,河沙和珍珠岩可作为薰衣草的扦插基质,枝条中部作插穗成活效果更佳,而IBA处理浓度和时间对不同薰衣草扦插成活效果的影响差异较大。综合分析表明,齿叶薰衣草最佳扦插条件为枝条中部+河沙基质+1000 mg/L的IBA处理60 s,甜薰衣草为枝条中部+珍珠岩基质+1000 mg/L的IBA处理30 s,羽叶薰衣草为枝条基部+河沙基质+500 mg/L的IBA处理15 s。本研究表明在南宁地区进行3种薰衣草的扦插育苗是可行的。

关键词  薰衣草;扦插;正交试验;隶属函数法中图分类号  S573      文献标识码  A

Effectsof Different Factorsonthe PropagationofLavandula spp. Cuttings

ZHOU Jinye, GUAN Shikai*, TAO Dayan, SUN Mingyan, LI Chunniu, LI Xianmin, BU Zhaoyang**

Flowers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ning, Guangxi 530007,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asexual reproduction method of lavender in subtropical regions intensively an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lavender breeding bases in southern region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ranc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IBA hormone and different treating time on the cutting ofL. dentataL. heterophyllaandL. pinnatawere studied in Nanning. It showed that the cutting effects ofL. heterophylla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L. dentataandL. pinnata. Sand and perlite could be used as the cutting substrate. The middle branch was more suitable for cuttings. The effects of IBA concentration and treatment time on different lavender varieties were different. Integrated analysis implied that the optimum cutting conditions forL. heterophyllaL. dentataandL. pinnatawere as follows respectively: middle cuttings + sand + 1000 mg/L IBA 60 s, middle cuttings + perlite +1000 mg/L IBA 30 s, base cuttings + sand + 500 mg/L IBA 15 s. The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raising lavender seedlings of the three varieties was feasible in Nanning.

Keywords  lavender; cutting; orthogonal experiment; membership function method

DOI10.3969/j.issn.1000-2561.2019.01.004

薰衣草(Lavandula spp.)通常为唇形科薰衣草属植物统称,全属包括约43个种近500个品种,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灌木,原产于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及阿尔卑斯山南麓国家或地区,现产区主要位于法国、英国、中国、西班牙等地[1-2]。分类上主要有法国薰衣草品系、真薰衣草品系、杂薰衣草品系、齿叶薰衣草品系和羽叶薰衣草品系[3-4]。薰衣草常带有浓烈的芳香气味,且花色丰富,通常有紫色、蓝色、粉色和白色色系,具有极高的园林观赏价值,近些年广泛应用于花坛、花被和花海的营建[5-6];同时由于薰衣草全株含有丰富的乙酸芳樟酯、乙酸薰衣草酯、芳樟醇、香叶醇等挥发性芳香成分,其在药用、香料、化妆品、保健品等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发应用前景极为广阔[7-14]

上海香料工业委员会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从法国引进薰衣草进行试种开始,目前我国已在新疆、甘肃、内蒙古、陕西等地进行较大面积栽培[12],其中以新疆伊犁河谷栽培面积最大,达到1333.3 hm2,占全国栽培总面积的90%以上,与法国的普罗旺斯、日本的富良野合称为世界三大薰衣草种植基地。除此之外,全国各地陆续建设以薰衣草为主题的现代农业园区,其对带动地方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2 14-16]。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国已经在薰衣草引种[17-18]、品种选育[19-20]、种苗繁育[21-22]、栽培技术[16-17 23]、精油[24-26]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种苗繁育技术是薰衣草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薰衣草种苗繁育包括种子繁殖和无性育苗,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鲜见报道。由于不同地区气候环境差异较大,其对于种苗繁育技术也有较大影响。本文在南宁地区以齿叶薰衣草(L. dentata)、甜薰衣草(L. heterophylla)和羽叶薰衣草(L. pinnata)为对象,研究热带亚热带地区薰衣草种苗繁育技术,以期为在南方地区建立薰衣草育苗基地,实现“南苗北供”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采用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收集的齿叶薰衣草、甜薰衣草和羽叶薰衣草为研究对象,其资源圃位于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108°14′30″E,22°51′02″N),海拔70~75 m,年平均氣温21.8 ℃、1月平均气温12.8 ℃,7—8月平均气温28.2 ℃,年均降雨量1304.2 mm,平均相对湿度为79%,其中2017年4—5月平均气温25.5~26.0 ℃。试验于2017年4月10日进行,2017年5月25日测定各项数据。

1.2方法

试验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因素和水平设置为:①枝条部位:顶梢、中部和基部;②基质:河沙、珍珠岩和黄心土;③吲哚丁酸(IBA)浓度:1000、500、250 mg/L;④IBA浸泡时间:60、30、15 s。选择无伤痕且无明显病虫害侵染的枝条,剪成顶梢、中部和基部3部分作插穗,插穗长6~8 cm,除顶梢外上端剪口平,下端剪口为45°~60°,并剪除基部1/2~2/3处叶片。将插穗基部浸没于不同浓度的IBA溶液中浸泡处理后扦插于基质中,使其与垂直方向成0~30°,插穗顶部露出基质面1~3 cm。每组处理至少30株,扦插苗床装置喷灌系统,保证基质湿度,同时设置遮阳网,保持环境温度不高于35 ℃。

扦插45 d后测定各处理的成活率,于每组处理中随机抽取10株作为10个重复测定根数和最长根长,每株随机选取10条根测定根长并计算平均值(若该处理或该株的成活数和根条数不足10则以实际数量为准)。

1.3数据处理

将测定得出的各项数值经Excel软件处理后,再利用DPS 2005软件进行方差和极差分析。

隶属函数值=(XXmin)/(XmaxXmin),并计算各处理组所有测试指标的隶属函数平均值(式中,X表示毎个指标的测定值,XmaxXmin分别为不同处理组中该测定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方式对齿叶薰衣草扦插成活效果的影响

不同基质和处理方式扦插齿叶薰衣草45 d后,统计各处理组的生根情况(表1)。结果显示,处理1各项指标表现均为最佳,其成活率(89.80%)、根数(24.00条)、最长根长(12.01 cm)以及平均根长(6.58 cm)在9组中均为最大。除此之外,处理4、7和8表现相对也较好,其成活率≥60.00%、根数>15.00条、最长根长>7.00 cm、平均根长>3.00 cm。其余各处理组相对较差。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处理1均值达到1.000。

对齿叶薰衣草扦插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表1)。结果显示,4种因子中基质对齿叶薰衣草扦插成活影响最大,枝条部位和处理时间影响相对较小。其中对扦插成活率和最大根长作用大小均为基质>浓度>时间>部位,对根数作用大小为基质>浓度>部位>时间,对平均根长作用

大小为基质>时间>浓度>部位。由隶属函数分析可知,对扦插成活综合效果作用大小为基质>时间>浓度>部位。根据极值分析结果可知,有利于提高齿叶薰衣草扦插成活率的最优组合为枝条中部+河沙基质+1000 mg/L的IBA处理15 s,提高生根数量的最优组合为枝条中部+河沙基质+1000 mg/L的IBA处理30 s,增加最大根长的最优组合为枝条中部+河沙基质+1000 mg/L的IBA处理60 s,提高平均生根长度的最优组合则为枝条顶梢+河沙基质+1000 mg/L的IBA处理60 s。而综合效果最佳的组合则为枝条中部+河沙基质+1000 mg/L的IBA处理60 s。

2.2不同处理方式对甜薰衣草扦插成活效果的影响

不同基质和处理方式扦插甜薰衣草45 d后,统计各处理组的生根情况(表2)。结果显示,其整体扦插效果均表现较佳。各组扦插成活率均大于90.00%,处理1、2、4、5、6和8成活率则达到100.00%。就生根数量而言,除处理3之外其余8组处理根数均大于10.00条,其中以处理7最高,达到19.20条。分析最长根长和平均根长可知,处理1、2、4、5、7和8的最长根长和平均根长均超过10.00、5.00 cm,其中又以处理1和处理2相对较高。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处理1隶属函数均值最高,处理2、4、5和8均高于0.800。

极差分析表明,4种因子对甜薰衣草扦插苗成活率作用大小为部位>基质>浓度>时间,对生根条数作用大小为基质>部位>浓度>时间,

对最长根长和平均根长作用大小均为基质>时间>部位>浓度,表明基质对甜薰衣草扦插的根数、最长根长和平均根长影响最大,IBA处理时间对成活率和根条数作用较小,IBA浓度对最长根长和平均根长作用较小(表2)。由极值分析可知,提升甜薰衣草成活率、生根数量、最长根长和平均根长的最优组合分别为中部枝条+珍珠岩基质+1000 mg/L的IBA处理15 s、基部枝条+河沙基质+1000 mg/L的IBA处理30 s、中部枝条+河沙基质+250 mg/L的IBA处理30 s、顶梢枝条+珍珠岩基质+250 mg/L的IBA處理30 s。而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的最优扦插处理则为中部枝条+珍珠岩基质+1000 mg/L的IBA处理30 s。

2.3不同处理方式对羽叶薰衣草扦插成活效果的影响

不同基质和处理方式扦插羽叶薰衣草45 d后,统计各处理组的生根情况(表3)。结果显示,处理1和处理2扦插成活率最大,达到95.00%左右,而处理5和处理7成活率也高于80.00%;就生根条数而言,以处理7最大,为8.20条,其余根数大于6条的处理组合还包括处理1、2、4和5;处理4最大生根长度最大,达到8.15 cm;处理2、4和8平均生根长度均大于2.00 cm,其中处理2达到2.79 cm。隶属函数值则以处理2、4、8相对较高,处理3、6、9较低。

极差分析显示(表3),对羽叶薰衣草扦插成活率作用大小为基质>部位>时间>浓度,生根数量为基质>浓度=部位>时间,最长生根长度为基质>浓度=时间>部位,而平均根系长度则为基质>浓度>时间>部位,表明基质仍是影响羽叶薰衣草扦插成活的最大影响因子。由极值结果可知有利于提高羽叶薰衣草扦插成活率、生根条数、最长根长和平均根长的最优组合分别为顶梢枝条+珍珠岩基质+250 mg/L的IBA处理60 s、基部枝条+河沙基质+250 mg/L的IBA处理60 s、中部枝条+珍珠岩基质+500 mg/L的IBA处理15 s和顶梢或基部枝条+珍珠岩基质+500 mg/L的IBA处理15 s。而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的最优扦插处理则为基部枝条+河沙基质+500 mg/L的IBA处理15 s。

3  讨论

长期以来薰衣草因其具有特殊的代表意义为世人所喜爱,我国目前常见薰衣草栽培品种为宽叶薰衣草和细叶薰衣草类[3],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齿叶薰衣草、杂交薰衣草和羽叶薰衣草因其独特特征在景观中的应用比例逐渐增加。扦插育苗作为目前种苗繁育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已经在多种植物得以应用[27-28],由于薰衣草田间播种出苗率较低,近些年包括扦插育苗在内的无性繁殖技术在薰衣草种苗繁育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29-33]。为掌握适用于亚热带地区薰衣草的无性繁殖方法,本课题组在广西南宁开展了不同因素对薰衣草扦插成活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齿叶薰衣草最佳处理组的成活率为89.80%,根数为24.00条,而阿拉腾萨日[3-4]对3种薰衣草进行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齿叶薰衣草整体扦插效果要优于宽叶薰衣草和狭叶薰衣草,其综合最优试验组成活率达到96.03%、根数17.33条。本结果与其相比,生根率相对略低但生根质量明显提升,应当与扦插试验持续时间差异较大有关。同时结果表明,基质是综合影响薰衣草扦插效果的最为重要的因子,河沙和珍珠岩较为适宜薰衣草扦插,而黄心土相对较差,这一结果与郑兴国等[34]指出的薰衣草扦插基质应具备疏松、透气、透水等特征相一致。而就IBA浓度和处理时间而言,于进英等[35]统计不同浓度的IBA处理宽叶薰衣草枝条20 min后的扦插试验结果显示,300 mg/L的IBA处理扦插相对较好。而本研究发现,适当提升IBA浓度同样可达到很好的试验效果,并且能够大幅度缩短处理时间,从而有效提升种苗的繁殖效率。

芦娟等[36]研究结果表明,薰衣草利用上部嫩枝扦插的生根率平均为65.00%,最高可达到90.00%,而下部硬枝插穗平均生根率仅为30.00%;于进英等[35]研究显示,宽叶薰衣草扦插应选择梢部的插穗;张红瑞等[37]和王仲等[17]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茎梢为最佳扦插部位,并且适合在春季进行。但是本研究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以枝条中部为插穗的成活效果要优于茎梢和基部。分析原因认为,前人研究的试验地点多处于我国北方地区,该区域冬季气温整体偏低,并且春季气温回升较为缓慢,而薰衣草在温度低于开始进入休眠[3],导致薰衣草新梢抽出时间较晚,因此前人春季试验所选择的即使是茎梢插穗其大部分仍然为上年生枝条,呈半木质化;而广西处于热带亚热带区域,1月平均气温达到12.8 ℃,

因此整个冬季薰衣草几乎不存在休眠现象,春季气温回升迅速,新梢生长较快,本研究所设时间为4—5月,此时薰衣草枝条中部的木质化程度与北方同期茎梢相当,而南宁地区同期茎梢均为当年新抽嫩枝,且气温相对较高,蒸腾作用大是导致其扦插效果不及中部的主要原因之一。

薰衣草原产于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及阿尔卑斯山南麓国家或地区,该地区为地中海型气候,具有典型的“夏季炎热干燥、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而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对3种薰衣草的扦插试验结果显示,甜薰衣草整体扦插成活效果要明显优于齿叶薰衣草和羽叶薰衣草,其成活率最优值达到100.00%,生根数量最优值达到19.20条,最长根长为12.66 cm,平均根长最优值为7.08 cm;齿叶薰衣草和羽叶薰衣草相对较差,但后期移栽成活率稳定,基本可以满足扦插育苗的要求。然而研究表明,薰衣草在环境温度为15~25 ℃时生长最为旺盛,温度超过35 ℃时停止生长,若在38~40 ℃条件下的时间较长则会出现枯黃现象[3],这与本研究后期田间栽培试验发现3种薰衣草在广西地区越夏较为困难,尤其是进入6月之后难以适应本地区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死亡率偏高相一致。

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相比,广西冬季气温温和湿润,薰衣草不会休眠,整体长势良好,可以为春季扦插育苗提供大量插穗。因此结合地区气候特征,未来广西地区可以一方面发展春季种苗繁育,将其建设成为南方薰衣草育苗基地、实现“南苗北供”具有极大的优势和可行性;另一方面该地区可采用秋冬季种植薰衣草夏季轮作其他作物或者休耕的薰衣草种植方式。同时科研领域应就耐高温高湿薰衣草品种选育和相关栽培措施展开针对性研究。

参考文献

  • Lim T K. Lavandula angustifolia[M]//Lim T K. Edible Medicinal and Non Medicinal Plants. Netherlands: Springer, 2014: 156-185.
  • 廖祯妮. 不同地区薰衣草引种与耐湿热研究[D]. 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 2014.
  • 阿拉腾萨日. 三种薰衣草嫩枝扦插技术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
  • 阿拉腾萨日, 常金宝, 于天娇, 等. 三种薰衣草扦插成活率研究[J]. 现代园艺, 2014(18): 17-18.
  • 宋  磊, 曹  均, 曹庆昌. 北京地区发展薰衣草观光产业可行性分析[J]. 北方园艺, 2012(1): 165-167.  
  • 梅  红. 薰衣草景观应用与设计初探[J]. 中国城市林业, 2013, 11(4): 54-55.  
  • Dif M M, Benyahia M, Toumi Benali F, et al. Phenolic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ree algerian species of lavenders[J]. Phytothérapie, 2017, 15(6): 367-372.
  • Aprotosoaie A C, Gille E, Trifan A, et al. Essential oils of Lavandula genu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ir chemistry[J]. Phytochemistry Reviews, 2017, 16(4): 761-799.
  • Yadikar N, Bobakulov K M, Eshbakova K A, et al.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Lavandula angustifolia[J]. 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 2017, 53(3): 562-564.
  • Saadi A, Brada M, Kouidri M, 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 dssential oil of Lavandula multifida, from Algeria[J]. 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 2016, 52(1): 162-164.
  • Adal A M, Demissie Z A, Mahmoud S S. Identification, validation and cross-species transferability of novel Lavandula EST-SSRs[J]. Planta, 2015, 241(4): 987-1004.
  • 李亚涛, 白红彤, 石  雷, 等. 新疆薰衣草规模化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1(1): 33-35.  
  • 于天娇. 宽叶薰衣草苗期生长适宜培养基质及追肥浓度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 肖正春, 张卫明, 张广伦. 薰衣草的开发利用与人类健康[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5, 34(2): 63-66, 77.
  • 王  雎. 不同灌水量及灌水周期对薰衣草生长的影响[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 靳  雅. 薰衣草嫩枝扦插与人工栽培优化试验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  
  • 王  仲, 高  宇, 崔京民, 等. 佳木斯地区薰衣草引种栽培及扦插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6, 22(10): 33-35.
  • 安韦韦, 刘晓明, 王智博, 等. 薰衣草在长白山地区引种初步研究[J]. 人参研究, 2016, 28(2): 34-37.
  • 刘瑞媛, 王  朴, 李文建, 等. 12C6+离子束与电子束辐照对薰衣草当代诱变效应的比较[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4, 31(1): 106-111.
  • 江  明, 夏凯国, 易清元. 薰衣草的育种研究进展[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09(4): 30-32.
  • 李珊珊, 郑菲艳, 杨  敏, 等. 新疆薰衣草种子最佳浸种方式的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14): 57-61.
  • 刘洋洋. 薰衣草种植栽培水肥条件优化试验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
  • 许耀祖, 王晓军, 赵民安, 等. 薰衣草高频植株再生系统的建立[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3): 344-349.
  • Cong Y Y, Abulizi P, Zhi L, 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Lavandula angustifolia from Xinjiang, China[J]. 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 2008, 44(6): 810.
  • Fu J, Zhao J, Zhu Y, et al. Rapid analysis of the essential oil components in dried lavender by magnetic microsphere-assisted microwave distillation coupled with HS-SPME followed by GC-MS[J].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2017, 10(7): 2373-2382.
  • 张  群, 扎灵丽. 薰衣草的研究和应用[J]. 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6): 1312-1314.
  • 李焕勇, 刘  涛, 张华新, 等. 植物扦插生根机理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14, 27(1): 23-28.
  • 李振坚, 陈俊愉, 吕英民. 木本观赏植物绿枝扦插生根的研究进展[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 23(s2): 83-85.
  • Andrade L B, Echeverrigaray S, Fracaro F, et al. The effect of growth regulators on shoot propagation and rooting of common lavender (Lavandula vera DC)[J]. Plant Cell Tissue & Organ Culture, 1999, 56(2): 79-83.
  • Panizza M, Tognoni F. Micropropagation of Lavandin (Lavandula officinalis Chaix × Lavandula latifolia Villars cv. Grosso)[M]//Bajaj Y P S. High-Tech and Micropropagation III. Berlin: Springer, 1992: 295-305.
  • Khateeb W A, Kanaan R, El-Elimat T, et al. In vitro propagation, genetic stability,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 analysis of wild lavender (Lavandula coronopifolia, Poir.)[J]. Horticulture Environment & Biotechnology, 2017, 58(4): 393-405.
  • Prasad A, Shukla S P, Mathur A, et al. Genetic fidelity of long-term micropropagated Lavandula officinalis Chaix.: an important aromatic medicinal plants[J].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2015,120(2): 803-811.
  • 張瑞麟, 李志宏, 范  敏, 等. 不同处理对薰衣草种子萌发和扦插生根的影响[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7, 30(2): 54-56.
  • 郑兴国, 陆中元, 陈建香, 等. 薰衣草繁殖技术[J]. 新疆农业科技, 2005(2): 45-46.
  • 于进英, 黄  青, 李晓鹏, 等. 宽叶薰衣草扦插繁殖的影响因素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2(3): 99-101, 105.  
  • 芦  娟, 柴春山, 蔡国军, 等. 不同处理对薰衣草在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扦插生根的影响[J]. 林业科技通讯, 2013(4): 28-30.
  • 张红瑞, 杨  静, 李  炯, 等. 薰衣草扦插繁殖研究试验[J]. 河南农业, 2015(9): 10.

猜你喜欢
扦插薰衣草正交试验
一望无边的薰衣草
附近有薰衣草
茵芋扦插不定根影响效应
倾斜式子棉清理机工作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MADYMO的航空座椅约束系统优化设计
祁山药醇提物提取工艺研究
薰衣草释放紫色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