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悉尼协议》的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热工基础课程改革探析

2019-06-11 19:06夏如杰相里梅琴徐红梅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时悉尼专业

夏如杰 相里梅琴 徐红梅

[摘 要] 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提高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学校全面推进包含江苏省高水平骨干建设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悉尼协议认证工作,以该专业的技术平台课热工基础课程改革研究为例,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与方法及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四个方面介绍我校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路。

[关 键 词] 悉尼协议;热工学基础;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2-0192-02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为促进工程技术人员国际流动,提出了工程教育与工程国际互认的构想。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包含《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的学历互认的认证体系。中国于2016年6月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后,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高职高专教育,同样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一线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同时为满足国家“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悉尼协议》日渐变为高职高专教育领域的关注点。

我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已被纳入江苏省高水平骨干院校建设的示范专业中,建设任务中对人才培养的国家化提出了新要求,而加快本专业的悉尼协议的认证是针对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重要举措。《悉尼协议》的基本思想是持续改进,强调以学生成果为导向,规范专业毕业生该有的核心能力。其中依据《悉尼协议》认证标注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促进课程内容与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相适应,是专业顺利完成认证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将重点以热工基础课程配合悉尼协议的相关课程改革进行探索与分析。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预期学生在某项学习活动后能做什么的表述,即学生在学完某门课程后预期知道什么或者能够做什么。合理的课程目标的制订对学生而言,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让学生清楚在修读某门课程后能获得的东西;对教师而言,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设计教学资料,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更为准确地告知同事设计某项教学活动是为了实现什么成果,帮助教师基于讲授材料选择合适的考试模式,确保教师合理的成绩评定策略的使用。

热工学基础课程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本课程主要引领学生全面了解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后面的专项能力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依据《悉尼协议》要求充分体现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受益者的思想。同时应满足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该专业学生毕业要求及指标相呼应原则。本门课程共设计了7条教学目标:(1)理解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定律;(2)善用水蒸气图表、湿空气焓湿图,实现对水蒸气、湿空气两种工质的基本热力过程的准确分析与计算;(3)提高分析热力循环的能力,扩展自主学习的能力;(4)理解传热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传热学的基本定律;(5)通过平壁、圆筒壁稳定传热的计算,实现换热器选型与围护结构的热工计算;(6)提高分析传热现象的能力,选择增强或削弱传热的措施;(7)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可持续发展和节能意识。

二、课程教学内容

通过对江苏地区建筑安装企业中建筑设备施工、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与分析,同时为了能够使热工基础这门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更好地为后续的专项能力课程服务,按照“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将本门课程共计64学时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以下8个部分,这几个部分的名称及学时数分别为: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8学时)、热力学基本定律(8学时)、水蒸气(6学时)、湿空气(12学时)、工程热力学基础的应用(8学时)、传热基本方式(6学时)、传热学基础的应用(8学时)、稳定传热(8学时)。本门课程除了开展相应的理论教学外,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克服热工基础课程相对枯燥的特点,课程还因此在相应章节中增设了相关的实验课程,开设的实验名称为:热工基本参数测量、气体定压比热容测定、材料导热系数测定等实验科目,这样为学生更好、更优地达到课程目标提供了保障,课程中包含的实验科目学时为16学时,所以本门课程的理论实践学时比达到3 ∶ 1。由于本门课程为技术平台课程,相对于专项能力课程的理论实践学时比较少,但已经能够满足热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教学资源及方法

按照《悉尼协议》对课程资源等方面的要求,学校及二级学院不断加大了课程在教师团队、实验实训设施、信息化资源方面的建设。

本门课程配备了包含5名教师的教师团队,其中副教授1名,讲师3人,兼职教师1名(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课程教学团队的职称结构、年龄梯度合理,并且专职教师均具有双师素质。本团队教师能够定期赴企业参加实践与学术交流,加强教师对前沿科技与技术的了解,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为了配合理实一体化的要求,本门课程还建立热工学基础实训室,以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同时在此基础上,基于热工实训室的资源,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发明,通过这样的举措能够为学生毕业要求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实现提供保障。

除了在师资、实训资源建设方面下工夫外,课程在信息化资源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课程选用了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工学结合系列教材—《热工流体》,该本教材叙述内容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够满足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与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使用。除了纸质教材外,为了配合学生学习的多场景化与移动化需求,同时响应学校立体化教材建设的要求,本门课程建立相应的在线开放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基于超星公司的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完成了课程资源的数字化,该教学平台囊括了微课、课件、动画、电子教材等100余项数字资源,同时还建立相对应的作业库与试卷库。基于该平台还能够完成学生日常上课的考勤、提问、互动、作业提交、考试等工作,实现学习过程的实时、准确的记录,使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过程化,克服了以前仅依靠纸质试卷开始对学生评价的诸多缺点。

多种教学资源的建设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保障。基于热工学基础在线开放课程,通过开展翻转课堂、BOPPPS模式等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原有的专业技术平台课仅仅通过讲授的方式,使教学效果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也打破了原有学生学习的时空性的限制,基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实现学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学习的需求。同时通过在线开放课程,教师也能够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程评价及持续改进

《悉尼协议》要求在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点关注“以学生为中心”“能力达成”和“后续改进”。课程的评价包括课程过程评级以及课程效果评价。

学生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后,需要对学生学到的知识、获得的能力进行评价,《悉尼协议》中要求学生的毕业要求及课程目标必须实现评价的可量化。在本门課程的教学活动中,依靠在线开放课程,我们能够实现对学生每次上课的出勤、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及考试实现实时、准确记录,而这些记录为后期对学生的能力达成度评价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依靠在线开放课程的评价见图1,可以实现多次考试,结合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实现了课程评价的过程化,解决了原有的“一张试卷定终身”评价方法的诸多缺点。

同时根据泛雅在线平台开发课程对学生作业及考试中的题目的正确率等相关指标的分析,统计界面见图2,这样的统计分析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哪些知识点还存在问题,还能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会结合麦克斯公司每年对本校学生做的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报告,以专业顾问委员会的形式,完成从用人单位、行业、往届毕业生对本门课程的评价,为课程后续的改进提供了宝贵意见和充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柯政彦.基于《悉尼协议》视角的我国高职工程教育发展与专业认证分析[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8(3):38-42.

[2]周乃富.基于《悉尼协议》的课程建设研究[J].福建电脑,2016(9):158-159.

[3]陈丽婷.《悉尼协议》范式下高职专业建设的本土化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2):59-65.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学时悉尼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学习不是“刷学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
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换算研究
完善“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