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9-06-11 19:04刘娴
北方音乐 2019年1期
关键词:对策

【摘要】音乐是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能够表达情感和艺术,在新时期内,教育部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在大众的音乐空间里,充斥着多种类型的流行音乐,受到青少年学生们的追捧甚至痴迷。新形势下,我国的中学音乐教育发生了变化,流行音乐越来越占据主流地位。因此,必须对中学的流行音乐教学开展进行深入探究。笔者分析了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学音乐教学的影响,阐述了中学开展流行音乐教学的现状和意义,最后研究了几条对策。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新时期流行音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新时期流行音乐的发展现状

新时期里,我国的音乐课程得到了充分的改革,教学理念也更加的重视素质教育,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音乐教学事业,教学理念要具有创新性,重视中学校园内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操和道德,让学生们感受美,追求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大量的流行音乐,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诞生了越来越多的网络歌手,他们的歌曲在网络上传唱度很高,许嵩、汪苏泷、徐良并称为QQ音乐三大巨头,长期霸占榜首,内地流行音乐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他们是原创歌手,能作词,会编曲,尤其是古风歌曲,广为传唱。流行音乐符合中学生的口味,选取合适的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教材,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有益于学校音乐逐步进入健康发展的渠道。但目前的音乐教学课堂上,由于部分学校受条件制约,无法提供基本的音响设备与多媒体装备等,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对音乐的吸收能力受到限制,无法做到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部分学校在音乐教学方面对流行音乐也缺乏客观正确地认识,导致新时期流行音乐的教学应用功能滞后,无法发挥其教育任务,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较大影响,无法引导他们在对真诚、自然之美的渴望中对人生的真、善、美有较好的认识

二、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课堂应把握的原则

当前,由于各种媒体盼宣传,中学生从不同的途径接触流行音乐,以至发展至近乎狂热偏执的地步。面对如此的现实,学校与音乐教师究竟是消极同避还是因势利导?笔者认为应该引导学生去辩证地对待流行音乐,有目的、有意识地学习和探究流行音乐。把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课堂。

(一)适度性原则

中学音乐教学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引入一些流行音乐作为教学内容,并不意味着颠倒主次,无视其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除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外,古典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等无疑应来丰富和充实当前的音乐教学。因此,对流行音乐引入教学内容,应遵循适度的原则,不能因流行音乐的引入而忽视了传统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更不能因此而放弃了传统音乐教学。

(二)指导性原则

学生的课外音乐欣赏通常都是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自发地进行的,他们常常凭着直觉接受流行音乐,这种接受一般都带有比较明显的随意性和感性文化色彩。因此中学音乐教师有责任培养中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在教学中加强审美观念等方面的指导性。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本身在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复杂性,提高学生的分析、鉴别、选择的能力,自觉地排斥、拒绝流行音乐中的糟粕和不良文化倾向的负面影响;其次应加强对流行音乐作品的风格技巧,表演力度表演形式等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最后还应通过对古典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等与流行音乐的对比介绍,让学生了解人类音乐文化积累的丰厚与博大,引导学生热爱传统音乐,正确对待和接受流行音乐,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和丰富自己的音乐审美情趣。

三、新时期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影響

(一)新时期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

中学生的精神生活中,离不开流行音乐,通过这些音乐,学生可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经过综合作用之后,可以起到引导作用。笔者将从更深的层面来探究中学生所受到的影响。新时代里,中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更具有时代气息,直观的歌词通俗易懂,学生们的生活非常贴近,抒情歌曲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情感交融。流行音乐中大多数都是爱情音乐,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朦胧的爱情意识,引发学生的兴趣。流行音乐以其特殊的节奏和简练的唱法吸引学生,深受中学生的喜爱。流行音乐能够传递出积极的情绪,也能够传递出消极的情绪,因此会对学生产生多种影响。

1.积极影响

首先,流行音乐能够产生许多的积极影响,为学生们传播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通过这些流行音乐,学生们的感情和能量得以释放,身心得以愉悦,文化品位也得以提高。中学时期是学生们的三观养成时期,因此,对校园流行音乐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许嵩是古风歌手,他擅长作词,在元宵晚会上,一首《书香年华》风靡开来,“朗朗书声如春风,拂过千年时空,少年啊壮志在胸,赋首词让人感动,借一场古典的梦,与东坡热情相拥,没告诉他将被千古传诵”,激励着学生们不但探索,发愤图强,牢记热爱读书,报效祖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传递正能量的流行歌曲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在中学阶段树立正确的志向,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如周总理所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小立大志,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次,好的流行音乐有利于学生释放学习压力。在中学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比较多,难度比较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整个精神时常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由于流行音乐音调比较轻快,歌词比较通俗易懂,娱乐性比较强,非常容易受到大家的喜爱,学生在紧张的状态中,适当听一听流行音乐,有利于他们释放学习压力、放松心情、缓解疲劳,让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有利于他们在之后学习中速度更快,质量更好;再次,好的流行音乐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方面的增加,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不同于传统音乐,流行音乐类型丰富多样:民族风格的音乐,如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摇滚风格的音乐,如黑豹乐队的《无地自容》;说唱风格的音乐,如周杰伦的《霍元甲》等。这些各种风格类型的音乐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的音乐知识认识,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以及音乐素养;最后,积极的流行音乐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根据教材,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方式给学生教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让原本比较轻松的课程变得枯燥无趣,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性比较少,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流行音乐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比较容易得到大家的喜爱,将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教学课堂,老师也会很容已接受流行音乐,更重要的是,流行音乐迎合了学生的喜好,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氛围会变得比较活跃轻松,学生愿意听取老师的指导,师生之间有共同的话题可以交流,他们的沟通越来越多了,关系越来越融洽,有利于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2.消极影响

流行音乐也会对学生产生一些消极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近些年来,流行音乐歌曲的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不够健康,这些内容的传播,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一些流行音乐来自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里面甚至出现了黄色内容,为中学生的成长带来危害。一些流行歌星已经上升为国民偶像,他们被包装成天王,但是自身素质极差,他们吸毒,酗酒,违法犯罪,这些行为都给学生们传递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如以前流行的杀马特造型,非主流穿戴。学生们受到了这些不健康歌曲的毒害后,与同学的人际关系受到影响,成绩下降,甚至与父母的关系产生裂痕。

(二)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上文中我们提到流行音乐的质量会影响到中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同时应该注意的是,中学的音乐教育也会受到极大影响。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心理状态,影响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童年阶段的学生音乐感知能力较差,但是步入中学之后便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能够感知和辨别流行音乐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精神性和概括性,对流行音乐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入具体。中学阶段能够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听觉能力,这一阶段是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学习音乐有广泛的特点,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符合大众的音乐审美。

1.音乐审美心理教学的影响

流行音乐基于世俗化审美。在如今的21世纪,流行音乐代表了大众文化,是一种主旋律音乐,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内地制作的流行音乐地位越来越高,产生了大量的优美歌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商业娱乐活动。流行音乐大多传递轻松愉快的氛围,告别了过去沉重的理论,形成了世俗化音乐审美心理。当代的审美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甚至产生了消费主义,越来越接近世俗主义的现实。一些流行歌曲告别了崇高和诗意,按照大众的审美来量身定制,满足大众的趣味,这些流行音乐被高度的商品化,引导中学生的审美心理趋于世俗化。

2.音乐欣赏教学的影响

中学为了进行音乐教育,会组织许多音乐欣赏活动,这种音乐欣赏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听懂音乐的能力,通过感知音乐来实现情感的共鸣,从而提高情趣。欣赏音乐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全面提升音乐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对音乐地欣赏,通过音乐表演活动,学生们的情感得以陶冶,精神生活更加满足。欣赏音乐可以使人们保持崇高的道德,使学生变得更加聪明,符合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学生们通过耳朵来感知音乐,能够提高理解力和创造力,满足对音乐的想象,从而使音乐鉴赏水平逐步提高。在中学的音乐教育过程中,离不开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培育,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们在音乐中学会知识,开发智力。流行音乐会随着大众的审美不断的更新,音乐虽然不再流行,但仍然是人们心中的美好回忆。

四、我国中学流行音乐教育的对策

(一)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越来越具有娱乐性,这些娱乐性犹如精神鸦片,使青少年们沉浸其中而忘却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高雅音乐能为人们传递责任感,但是中学生们不喜欢听高雅音乐,而流行音乐缺乏深层含义,无法对中学生提供教育意义,因此,要理性的认识流行音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探究流行音乐的正面功能,为学生们提供消遣,但是绝不能扭曲学生们的价值观。

(二)堅持恰当的教学原则

流行音乐会在中学生群体中产生极大影响,但是教育时代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指导,保持学生接受流行音乐的适度。指导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流行音乐的时候,要多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指导,增强学生们对流行音乐的正确认识。目前网络中有大量的流行音乐,这些音乐层次水平各不相同,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学生们的鉴赏能力较差,如果没有教师足够的指导,学生们无法分辨出有意义的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课堂上,如果流行音乐作品选择得合适,教学方式亦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方面将发挥出无以伦比的积极作用。例如厦门六中合唱团用用无伴奏合唱的方式和杯子打击乐演绎周杰伦的《稻香》,再次惊艳了网友,登上了微博的热搜,还多次受邀上北京录制节目。

(三)利用多媒体,丰富音乐教学课堂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了中学课堂,教师们可以将多媒体为有效的教学手段,融入流行音乐,使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更加具有兴趣。比如在一节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音频,让学生们多聆听一些音乐作品,在美好的氛围内开始这节课堂的学习。

(四)开展专题教学活动

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们可以开展一些流行音乐的专题活动,多搜集一些教学材料,比如说某一时期的流行歌曲。可以选择某一个优秀的歌手作为专题对象,带领学生们欣赏这位歌手的音乐风格,学生们通过这些感知,可以更好的区分优质作品和劣质作品,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五)利用相关的专题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进行分类教学,就是将流行音乐以各个时期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是按照流行音乐的风格类型进行分类。分专题教学便于学生对于新时期流行音乐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辨识度,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新时期流行音乐进行归类总结。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流行音乐对中学生和中学音乐教学产生了极大影响,国家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引导和发展流行音乐,帮助学生正确的看待流行音乐,不忘记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应该坚持教学原则,丰富学生的音乐教学课堂,多使用多媒体设备,开展专题活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娇娇.中学开展流行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和策略研究[J].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24):3-5.

[2]陈彭琪.新时期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素质教育(中旬),2015(12):9-10.

作者简介:刘娴(1988—),女,汉族,辽宁省丹东市人,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