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曲艺音乐“乌钦”艺术特点

2019-06-11 19:04李明溪
北方音乐 2019年1期
关键词:达斡尔族艺术特点

李明溪

【摘要】关于达斡尔族曲艺音乐,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统称为“乌欽”。乌钦也称“乌春”,是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说唱音乐形式。文体上有韵散间用及一韵到底之分,叙事与代言相结合;表演上叙事与模拟人物相结合;音乐上则以独特的、似说似唱的语言型旋律及民歌、小调叙述故事或事物。

【关键词】达斡尔族;曲艺音乐;“乌钦”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乌钦是达斡尔族的曲艺说书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特色,是达斡尔族璀璨的艺术瑰宝。乌钦形成并流行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富拉尔基区、富裕县和龙江县,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呼伦贝尔盟、喜桂图旗,以及新疆维吾尔族塔城地区等达斡尔族聚居地。达斡尔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民族艺术非常发达,多数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乌钦本是在清朝年间由达斡尔族文人用满文创作并以吟诵调朗读的叙事体诗歌,后来民间艺人口头说唱表演这些作品,乌钦遂逐渐演变成含有“故事吟唱或故事说唱”之意的一个曲艺品种。乌钦最初的演出多为徒口吟唱,后来出现了艺人采用“华昌斯”(四弦琴)自拉自唱的情形。演唱的曲调也丰富起来,除了原有的吟诵调外,也采用叙事歌曲调和小唱曲调表演。乌钦的节目内容丰富,有讲唱民族英雄莫日根故事的,有反映爱情和婚姻生活的,有歌唱家乡山水风光的,也有讲述神话、童话和传说故事的。在这些节目中,尤以反映民族英雄莫日根历史功绩的故事、具有史诗品格的《少郎和岱夫》及改编自汉族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的故事最受达斡尔族民众的欢迎。节目的容量长短不一,长者可说唱几天几夜,短者几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一、乌钦的历史渊源

乌钦是达斡尔族人们创作的一种民间吟颂体韵律诗。分为口头乌钦和文人(书面)乌钦。乌钦内客丰富,题材广泛,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特色,是达斡尔族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写照,也是达斡尔族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精华。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达斡尔族人民不仅为保卫祖国、建设边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为繁荣祖国的文化艺术宝库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历史上,达斡尔族人民创作极为丰富的文学艺术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诗歌、谚语、谜语、祝赞词、民歌、民问舞蹈歌词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其种类颇为丰富。而“乌钦”作为流传在达斡尔族民问的一种吟诵体韵律诗,堪称达斡尔族文学艺术作品的代表品种之一。

二、乌钦的体裁

按照乌钦文本的结构,乌钦体裁分为三种。一是有说有唱的韵散体故事;一是只唱不说的叙事韵体诗;一是短小叙事的乌钦小唱。

(一)有说有唱的韵散体故事

1.有说有唱的韵散体故事的传统曲目

这类曲目原本很多,但因挖掘、传承不力,很多曲目都随着艺人的去世而流失。在传承的过程中,很多韵文说唱之间的散白被收集者省略,以致整理成文本的曲目大都成了只有韵文、没有散白的“长篇叙事扎恩达勒”使韵散结合的体裁正不知不觉地消亡。目前已收集到的有《弹起“木库连”想娘家》《一见钟情》《杨茂金的女儿》《少郎和岱夫》《文沁宝》《海青和水明》《口迪哥哥》《绍伦布库的儿子和达楞布库的女儿》《德莫日根》《七十六雅德根》《巴格扎雅德根》《痛苦啊,妈妈》《德都宝贝》《雅里西翁》《唱三国》《倾城倾国的姑娘》《清代军嫂的信》《我的苦啊,妈妈》《珠热格勒地德都》(博根绰)等。还有一些只留下了曲目名称,而具体内容已无从发掘,如《詹钦宝》《扎莫金嫂嫂》《莺莺之歌》《永世悔恨歌》等。

这些传统曲目的题材大体来源有两种,一是根据汉族名著翻译、改编,用本民族习惯的语言和形式,讲述名著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使其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说唱曲目。二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编撰,这一题材具有时代性,从中可以了解到当时达斡尔人的生活、习俗等,以及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韵散体故事以民间艺人口头创作和传播为多,有人根据创作群体将其称为民間创作,以与文人创作相区分。

2.传统曲目的叙事形式

一种是以说白讲述故事,而以韵文重复歌唱所讲述过的内容。这一类有助于加深听众的印象,引起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如《一见钟情》(片段)就是以韵文重复说白,起到加强叙述效果的例子。

(说白)小儿媳说道:”爸爸,你打我只能打痛我的皮肉,打不痛我的心。过不了三天,你儿子就得病回来。你儿子死的当天,就是我离开之日,甩袖我就走。”公公一听马上撒开手。

(唱)说话三天还没过,儿子果然得病归。请了先生和郎中,多方治疗命未保。儿媳近前且说道,爸爸爸爸听我说。从此无权管着我,扭头甩袖离开家。

另一种方式是用说白串起情节,而用韵文铺写情状,两部分内容不相重叠,而又紧密相连、互为补充。如《弹起”木库连”想娘家》(片段),即是“说白串起情节,韵文铺写情状”的例子:

(说白)姑娘唱到这儿,也顾不到许多了,上锅台把后窗户打开了,她接着唱下去。这时候,在后菜园子的婆婆听见了,很不高兴,走进屋来对她说道:”这地方的媳妇人家是不许哼哼唧唧的,不要让人家笑话!”姑娘当是什么也没听见,接着唱下去……

3.演唱特点

使用达斡尔语演唱。唱词句式为二词句、三词句和四词句,五词句以上较少见。每段歌词一般由四句构成。遵循元音谐和律,押头韵、腰韵,偶尔也有押尾韵的。遇到单音节词或4、5音节及以上的多音节词与2、3音节词对应时,节奏须拆分或合并,即延长或缩减音节时值,以求对应、和谐。

(二)只唱不说的叙事韵体诗

叙事韵体诗的曲目。此类曲目多为文人创作的传统乌钦,全曲通篇为韵文,以叙事、借景抒怀、借物言志、告诫为主要内容。如敖拉昌兴的《父母的恩情》《人生之道》《耕读赞》《酒歌》《四季歌》《百花诗》《唱三国》《驻守边卡》《巡察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边界》《蝴蝶花的烟荷包》《北京城里的高二娘》《诲人诗》《烦闷歌》《六合诗》《劝世歌》《欢乐诗》《双重的八大快乐》《百鸟之中》等;钦同普的《渔歌》《伐木歌》《耕田赋》《读书篇》《酒戒》《色戒》《财戒》《气戒》。还有一些著名曲目,如《在兵营》《湖北行》《思念远戍伊犁之亲人》《送夫从军》《海拉尔安本之媳》《劝行篇》《出嫁后的悲歌》《狩猎诗》《观黑龙江、额尔古纳河感》《即兴诗》《春节》《相思》等。

(三)短小叙事的乌钛小唱

乌钦小唱的曲目多为一些隽永的叙事小品,记叙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种体裁因篇幅短小,多为只唱不说的韵文而被称作小唱。据达斡尔族说唱文本资料显示,从小受过良好教育、见多识广、谙熟音乐的文人敖拉·昌兴,可说是这类乌钦的鼻祖。他曾创作大量扎恩达勒、乌欽等作品,至今在海拉尔方言区,还有70多首乌饮流传着,其中不乏乌钦小唱曲目,如《十二月》《看年画》《中春时光》《过年诗》《宴歌》《祭祀歌》《姊妹情》《重芯花》《可爱的五色花》《思乡诗》《空虚歌》等。其他还有如《小兔求饶》《母鹿的别情》《婚礼宴会上》《向牡丹花诉说》《感叹诗》《养马篇》等。

三、乌钦的音乐

乌飲的音乐有“扎恩达勒”调和吟诵调之分。

在达斡尔族民间,关于乌钦说唱还有“乌日固勒绽纳贝”“乌饮绽纳贝”“乌钦乌其勒贝”或“乌钦呼苏格勒贝”,以及“乌其勒”等几种称谓。不同的称谓应是根据说唱者所采用的音乐不同而产生的。

清代是说唱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随着民歌小调旋律被说唱者吸纳,曲艺采用民间小调、小曲旋律做说唱曲调的风尚逐渐流行起来。受其影响,达斡尔族说唱也吸纳了这一形式,其旋律类似扎恩达勒,甚至就是采用扎恩达勒的曲调,富有歌唱性。值得注意的是,因小调、小曲类乌钦比较短小,与扎恩达勒、哈库麦呼苏姑等均无法严格界定,都是靠口耳相承来确定哪个是乌钦、哪个是民歌。如《姓氏歌》,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被界定为“哈库麦呼苏姑”,而在民间,有人将其当作乌钦传唱。

梅里斯区莽格吐一带,有称乌钦说唱为“乌铁乌其勒贝”或“乌欽呼苏格勒贝”的。内蒙古地区则认为乌钦源自萨满祷词“乌其勒”。“乌其勒贝”和“呼苏格勒贝”都是达斡尔语“说”的意思;這类乌钦的音乐因为更接近于口语、似说似唱,因而被称作“说”,音乐上称这类音乐为“吟诵调”。

“乌日固勒绽纳贝”是齐齐哈尔梅里斯区音钦一带对乌钦说唱的称呼。“乌日固勒”是达斡尔语的“故事”,“绽纳贝”是达斡尔语的“唱”,组合起来即为唱故事。这类乌钦用的即是“扎恩达勒”调。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达斡尔人,习惯上也将说唱称为“乌钦绽纳贝”。如请求别人唱乌钦,就说“乌钦绽纳几库”;说唱者选好曲目就会说“《少郎岱夫》伊绽纳库呀”,意为“给你唱《少郎岱夫》吧”。

乌铁音乐的选择,通常与演唱者的习惯有关。如叙事韵体诗《十二月》《看年画》《中春时光》《父母的恩情》《四季歌》《酒歌》等作品,巴达荣嘎、恩和巴图、图木热等人多用吟诵调说唱,每人所用旋律略有不同,但基本都是同一传统曲调的变体。而这几首作品,原本就是文人创作的,有固定的曲调。因此,这些作品就有了用”扎恩达勒”调和吟诵调演唱的不同版本。常采用“扎恩达勒”做乌欽曲调的演唱者是那音太,他演唱的乌欽《采昆木勒的姑娘》,便采用了三首“扎恩达勒”做曲调,形成了类似“牌子曲”的说唱形式。

四、结语

乌钦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特色,是达斡尔族璀璨的艺术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始终深受广大达斡尔族人民的喜爱。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它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处于濒危状态,迫切需要采取相应手段加以扶持和保护。

参考文献

[1]李秀明.梅里斯达斡尔族传统音乐传承及学校教学的实践研究[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2.

[2]翟琳娜.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文化价值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5.

[3]吴佳昱.达斡尔族民歌音乐形态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4]朱艳雁.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达斡尔族艺术特点
鄂铁柱:达斡尔族老人12年“淘”出一座民俗博物馆
达斡尔族民间文化发展现状分析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城镇化对达斡尔族社会生活的冲击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达斡尔族曲棍球学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