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菲
[摘 要] 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对应用型人才及其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的正确定位,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历史使命。阐述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分析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骨干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提出了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040-02
目前,隨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不断迈进过程中,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国发〔2014〕19号)中明确提出:“根据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急需高等学校培养一批能够掌握新技术、高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从政策层面上已经明确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1]。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应该担负着为国家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能够适应社会产业转型发展,也能够适应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教育部文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司函〔2017〕33号)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加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建立和创新系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从文件中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已经明确技术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就是“技术”与“技能”型人才培养并重,最终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2]。由此可见,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类型的正确定位,高职院校应该认识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就业成长的竞争和就业质量主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力。近年来,高职院校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部分高职院校升格时间的较短,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定位比较模糊、专业建设比较滞后、教师队伍比较单一以及教育评价体制比较落后。
(一)人才培养定位模糊,缺乏校企深度融合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定位从“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到现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变化,直到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之后,部分高职院校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研究不够透彻,专业培养目标缺乏对行业最新标准以及岗位的最新任职要求,没有与企业形成深度合作,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3],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比较薄弱,从而出现了企业“招工难”与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
(二)专业建设比较滞后,缺乏合理课程体系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远远超过新专业建设速度,专业建设与发展并没有与市场需求形成自然衔接,很多新专业只是参照了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目录进行了所谓的“创新”,课程设置并没有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形成课程体系,也没有凸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不合理,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导致学生毕业后入职很难胜任岗位的要求[4]。
(三)教师队伍比较单一,缺乏企业行业背景
近年来,在高职院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地扩充,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除了少部分的企业骨干加入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之外,大部分都是从本科院校引进的毕业生(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加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来,所以导致高职院校教师的年轻化现象非常明显。年轻教师到高职院校入职之后,经过简短的岗前培训后,直接走向讲台给学生进行授课,在缺乏企业行业背景的前提下,阻碍了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有效提升。
(四)教育体制比较落后,缺乏考核评价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评估以及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评估之后,2018年教育部支持地方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进行重点建设。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刚刚升格或者升格时间不是很长,在教育体制方面相对比较落后,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各占一定的比例模式进行课程考核,这样很容易扼杀个性化比较突出的学生,缺乏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利于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专业教师努力的方向,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方向,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主要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后面简称“我院”)江苏省高水平骨干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出发,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保障和相关策略。
(一)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实施的重要依据,并且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也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教育部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从2016年开始,主动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经过几年的不断优化,开设了“订单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我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紧跟最新行业发展,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隨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年轻教师紧跟行业最新发展,将科技前沿的最新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以项目驱动为指导,以最新产品为载体,定期邀请紧密型合作企业骨干或者能工巧匠共同完成项目化教材的编写,不断进行课程设置[5]。我院江苏省高水平骨干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是通过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设置,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了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促进了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解决了企业在招工过程中遇到“招工难”的问题。
(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不断迈进过程中,对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在政府主导下,主导对接企业行业,搭建深度合作平台,依托访问工程师或者企业实训等项目,让更多的年轻教师主动深入企业,参与企业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6]。
(四)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创新创业的新浪潮。对高职院校而言,既要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主导作用。自从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文件以来,高职院校开始主动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院江苏省高水平骨干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17年再次和可瑞尔科技(扬州)有限公司组建了“订单班”,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建立“双导师”制,创新教学评价模式,注重过程考核,最终考核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完成,最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紧紧抓住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政府主导、企业协助、行业参与的前提下,高职院校要积极完成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转型工作,不仅可以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还可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君,马燕霞.民办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7,9(17):29-32.
[2]肖武.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2(1):98-100.
[3]李斌.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刍议[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16-17.
[4]李建荣,杨润贤.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8(4):36-38.
[5]郭广军.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5(15):70-76.
[6]朱晓炜.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3(6):205-206.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