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孜誉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说,计算机技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社会就业便更倾向于具备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相关应用计算机专业人员由此成为计算机市场的焦点。因此,为了满足市场对应用型人才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普遍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但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数据来看,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难以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这足以表明中职学校计算机在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不足。对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据此提出提高中职计算机实践能力的一些建议。
[关 键 词] 中职教学;计算机实践操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150-02
在当前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市场上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但据调查显示,多数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实际技能操作不容乐观,由此说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存在差距,多数毕业生对自身专业缺乏实践性且对市场所需人才缺乏一个系统的认知。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应全面提高学校计算机教学能力,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还要训练其职业能力,这样学生在毕业后才能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在重重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与分析
中职院校应有责任及义务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的应用型人才,而社会及用人单位偏爱于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中职毕业生,这一点尤其指计算机方面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据此,相关教育部门进行多次尝试,通过不断创新教学内容、积极更新教学模式等方式,自教材到教学内容进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在不断尝试中如何加强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实践环节,如何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对教学方式进行相应调整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是当前中职院校在促进计算机课程及教学进步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陈旧
教学方式仍沿用传统计算机科目教学模式,以教材为中心,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略其主体作用,这便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退,课堂气氛僵硬,学生出现厌倦该科目的现象。另外,教师常灌输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本末倒置也使之成为学生未来就业道路上的障碍之一。而教材的陈旧也是另一方面的原因,计算机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教师教得再精细也是被时代淘汰的产物,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教材对学生也没有用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紧跟时代变化、就业等客观原因做出合理的策略分析,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培養学生实践能力这一问题。
(二)课程规划不合格
合理课程布置、科学规划教程也是相关教育者关注的重点之一。当前,中职院校也采用较先进的教学模式,如项目化教学,即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它的目的是将课堂教学与实践内容相结合,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以此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另一种模式是模块化教学法,强调实用性及能力化以此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等综合素养。但在实践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实训对学生或是专业科目的重要性,致使项目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成为摆设。另一方面,院校的教学资源存在局限性,教学中虽有安排实训课程,但往往课时有限且形式单一,学生没有很好地得到实践创新平台,不能为用人单位所用。
(三)中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更侧重于对学生理论方面或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并与企业所需求的人才有一定的偏差,毕业生往往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由于人才流动性大的现象频发,跳槽、无故离职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便导致用人单位找不到胜任职位的工作者的问题依然存在,学校与社会未形成有效的互动关系,这对毕业生是相当不利的。由此,“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价值取向仍是一句口号。
二、提高中职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研究了解学生,尊重个体差异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应不断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全方位地了解学生。以防工作中存在的盲目性及片面性。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言行举止、面对面交流、研究书面材料、调查访问等具体方式了解学生。中职学生文化程度都有所差异,计算机基础也是如此,因此,如若按照同一标准、同一教法等势必造成一些学生没有学到想要的知识,而另一些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点所蕴含的真正意思。因此,教师通过深入了解可发现他们的特长、个性、兴趣等,并在了解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偏爱、不偏恶地教每个学生应要学的知识点。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化、项目化等教学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并提高学生自身动手实践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二)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校企合作
中职计算机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并结合实际应用需求、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及院校自身办学条件制订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院校应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定期与用人单位合作并开展相关活动,及时向用人单位反馈意见,鼓励其列出用人单位对员工技能的标准以便学校据此制订培养方案,使计算机专业跟上就业方向的变化,使学校与社会接轨,以防知识滞后。学校可尝试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以便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学校可邀请企业员工进行现场教学或开展相关讲座活动,也可设置相关模拟实习课程布置相关的实际工作。学校也可鼓励学生去企业进行短期实习以便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外,在企业的指导下可弥补学校实验场地的紧缺、实验仪表等方面的不足,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校企合作,院校既能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又能让学生接触有关专业的实践操作并且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责任感。
教师在计算机课堂上还可布置适当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完成的质量可以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侧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但教师布置的任务应从学生整体水平考虑,太难的任务会打击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而太容易的任务难以检测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任务的布置应张弛有度,难易适中。另外,任务可作为作业上交,教师应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
(三)提高自学能力,注重实训教学
在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最需要的一种能力便是自主学习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利于将所学知识很好地化为己用,并灵活运用于实际。只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才能在未来职业中不断发展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应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及课堂教学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给予学生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还可让学生依凭兴趣自建计算机学习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性项目等,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积极性,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上,开展动手实践课程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教程上应开设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应用方面的课程,还可增加其他互联网的相关知识。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运用也日益普及,教师应利用该良好趋势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建立高质量的计算机教学课程,充分掌握现代信息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多样化教学。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虚拟教学等以便学生更好地吸收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采取分组讨论、教学情景模拟等丰富教学方式。数遍的重复便会被牢牢记住,因此,计算机能力不错的学生在课后定是勤加练习的结果。计算机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提高能力的必要环节。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相关理论后需要与操作计算机的实践相结合,学生更应注重其应用实践能力,对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应烂熟于心并学会举一反三,只有打好牢固的基础,才能进一步为以下的技能做好铺垫。如教师在执教如何制作网页这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分组探讨设计网页的想法,每个组的组员都可自行发表见解,接着小组人员通过评论、分析、总结等提出具体方案,再通过各组代表发言提出自己组制作网页的方式,并用相关课件进行展示,与班上同学共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对计算机操作技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其他学生也可在其中学到知识,如此便可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的交流,调动课堂气氛。
(四)实行合理考核方式,建构正确评价体系
传统的笔试加机考已不适应当下计算机行业的考核,这便要求教师需根据时代需求对考核方式做适当调整。如教师可将基础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以课程考核为核心,主要判断学生的设计效果及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应因材施考,根据学生的优势将计算机编程设计、网站建設、制作代码分为几个模块,让学生自行选择并相应组队。这种评估不仅能将多门考核内容进行综合评估,还能根据学生的考核方向挖掘其专业潜能。作为一份专业考核,教师就应确保考核的公正性。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设计及答辩情况进行判断,将其作为考核学生课堂学习的基础成果之一,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工作开展以来也收获了较显著的成效,但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学校应认真把握市场动向,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遇到困难时应积极面对问题,转变观念,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教学模式,最终实现社会与中职院校教学的成功接轨。
参考文献:
[1]王贝贝.中职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初探[J].河北职业教育,2017,1(5):35-37,45.
[2]祝香.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创新探究[J].电子制作,2014(22):79.
[3]曲洋.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更要注重提高实践能力[J].求知导刊,2015(7):117.
[4]罗静.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144,156.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