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研究

2019-06-11 05:33谭亚萍马松林
南方农业·上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耕地面积变化趋势河南省

谭亚萍 马松林

摘   要   以河南省及其下辖1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根据1978—2016年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查找改革开放四十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提出加强河南省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1)加强政策扶持,促进土地制度建设;2)通过宣传引导,提高耕地保护的内在动力;3)依靠科技进步,提升耕地保护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   改革开放四十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变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4.019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河南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为保障全国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河南省已经成为中国目前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耕地面积是影响粮食总产量的主要因子,本文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变化趋势,旨在查找原因并提出建议对策。

1 耕地面积趋势分析

依据河南省逐年统计数据,制得改革开放四十年河南省耕地变化坐标图(见图1)。由图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耕地面积从1978年的715.73万公顷到2016年的811.10万公顷,增加了95.37万公顷,增幅11.33%。总量在持续增长中,经历了先平稳下降后波动上升,最后保持平稳的阶段。其中变化较为明显的分别是2002年和2008年。

河南省的耕地面积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78—1997年,数据在持续的下降中,下降了38.39万公顷,平均每年下降2.02万公顷。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中,河南省正处于中原崛起的开始阶段,为了抓住宝贵的发展机遇,走上了一条以廉价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吸引外资的道路,一大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和经济开发区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耕地,建设用地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日益加剧;河南省地理条件优越,人口基数大,所以导致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众多,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人员变多,暂时出现了农村耕地抛荒、撂荒的现象。

2)1998—2009年,耕地面积在大幅度增加,增加了135.80万公顷。主要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耕地面积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导致耕地面积急剧下降,人地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十年之前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已经不能够适应当时我国社会保护耕地的需要和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面对经济形式的新变化,在1998年进行了第二次修订,适应了我国土地管理形式的新要求,国家为此提出一系列为加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措施和实施条例,使得土地管理工作在思想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2004年国家又对《土地管理法》进行了第三次修订,主要目的是明确了征收土地制度的内涵。在不断完善中的《土地管理法》,从实际出发,从市场出发,积极推动了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保证了我国耕地的可持续发展。

3)2010—2016年,耕地面积一直在800万公顷以上,有小幅度下降,但总体保持平稳。国家从2004年至2018年已经是连续第十五个年头发布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持续不断地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程中有着“重中之重”的地位。国家明确河南省的耕地保护目标为:从2009年到2020年不少于802.33万公顷。截至2016年底,河南省耕地面积保有量达到811.07万公顷,比国家下达的目标多8.74万公顷。为了配合国家坚守住1.20亿公顷的耕地红线,河南省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科学合理地发展补改结合、提质改造工作,把提高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切实维护农民自身的权益;确保耕地面积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能够稳步发展。

2 耕地面积比较分析

2.1 河南省内部比较分析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处东部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开发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经济由沿海向内陆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起承上启下作用。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6.7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3%,虽然平地较多、丘陵山地较少,但是人均耕地面积不足(2×667) m2。河南省2016年底的耕地面积为811.1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02%,生产出占全国10.3%的粮食,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1/4,为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河南分为豫中(郑州、许昌、漯河、平頂山),豫东(开封、商丘、周口),豫南(南阳、信阳、驻马店),豫西(洛阳、三门峡),豫北(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济源)五个地理综合区。以上18个地市2016年的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见图2。从空间分布来看,2016年底,豫中的耕地面积为116.213万公顷,占河南省总耕地面积的 14.33%;豫东耕地面积为198.024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4.41.%;豫南的耕地面积为283.864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总量的35.00%;豫西的耕地面积为60.672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7.48%;豫北的耕地面积为147.828万公顷,占全省的18.23%。

可以看出,河南省的耕地主要集中在豫南和豫东地区,同时这两个地区也是河南省的粮食主产区,由图2可以算出,2016年豫南和豫东地区的粮食产量占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59.65%。这主要是因为豫南地区温度适宜,降水丰富,且多为平原和丘陵地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适合大型机器设备的使用,粮食播种和收获方便,生产率较高;豫东地区的平原是由黄河长时间冲积而行成的,地势平坦且土壤肥力较高,便于机械化集中作业,温度适宜,光照时间长,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2.2 全国各典型省份比较分析

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为:西部开发,东北部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本文选取黑龙江省、浙江省、云南省为比较对象,分析全国四大经济区的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黑龙江省在我国的东北部,有着世界上仅有的三大块黑土地之一,被誉为“北大仓”,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根据国土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四十年间,黑龙江作为粮食主产区的耕地面积从846.00万公顷增加到现在的1 585.01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1.75%。耕地面积总量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增长幅度为46.62%;2017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6 018.8万吨,已经连续七年位列中国第一位。由于地广人稀,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为(6.24×667) m2,高于国家测算的人均耕地水平。

浙江省作為东部地区经济优先发展,是我国“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区,同时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销区之一,农业发展问题面临着人多地少,粮食自给率低,需求量大这一矛盾的困扰。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耕地面积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发展趋势,耕地面积从1978年的183.80万公顷到2016年底的197.47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6%。

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气候条件多样。由于独特的地域气候特点,使得云南省的农业活动呈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自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的耕地面积从273.00万公顷到2016年底的620.78万公顷,增幅高达56%,主要得益于有较为丰富的后备耕地资源。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政策的开放、科技的发展、开垦技术的进步,耕地面积在不断增加,但近几年耕地面积在小幅度下降,主要是因为开发利用难度加大,中央倡导的生态退耕政策效果显著。

3 加强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耕地保护问题的重要性,而耕地是粮食生产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河南省是全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耕地保护问题刻不容缓,这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之一,也是实现河南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省内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全省粮食有效供给的正确途径。

从改革开放初始至今,河南省的耕地资源面临着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的双重胁迫,河南省的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在逐年下降。耕地的保护涉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河南省结合本省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奋力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目标,从政策、宣传、科技等多方面,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3.1 加强政策扶持,促进土地制度建设

1986年国家成立了土地管理局,同年又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土地管理法》,改革开放至今,《土地管理法》共进行了三次修改,基本上能满足我国目前的土地管理新形势,同时也能适应当前社会保护耕地任务的紧迫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018年是中共中央连续发布关于农村、农业和农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的第十五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耕地保护政策是夯实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必须完善政策引导。

耕地保护政策是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具体的耕地保护相关政策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办法、条例、指令等,根据实施手段及力度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法律政策、行政政策及经济政策三大类[1]。

根据目前河南省农业的发展趋势,为落实好保护耕地的重任,应该做到:1)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法律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政策。2)严格执行耕地保护行政政策,主要包括行政审批政策、行政责任政策两大类,确保各地区耕地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3)着重发挥耕地保护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新建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占用税等征收税费的手段,来守住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

3.2 通过宣传引导,提高耕地保护的内在动力

农民是耕地的直接使用者,也是耕地能够持续利用的重要责任承担者,其思想和行为直接影响到耕地可持续发展状况。为了强化各级领导及民众耕地保护意识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识,应在河南省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使得全省上下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目前耕地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高依法行政的责任感、依法用地的使命感,提高农民自身的自觉性,把保护耕地视为保护自己的生命线。

通过各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开展保护耕地的宣讲会,让农民认识到耕地对自身的重要性,使农民了解和认识到耕地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同时要营造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使得耕地保护政策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有利于保护耕地的经济补偿政策能够顺利实施。

3.3 依靠科技进步,提升耕地保护的管理水平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是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支撑力。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迎来新的机遇和调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已经成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驱动力。

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大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同时注重科学知识的普及。依据当地生产需要,把农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适合本地区发展需要的适用技术,推广给农民,应用于生产实践,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做到土地利用技术与管理技术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牛影影.粮食主产区农户耕地保护政策认知对其行为的影响研究:以河南滑县为例[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变化趋势河南省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
昆明地区降水、气温及极端天气的
南京市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