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荒田
周末,和朋友们上廣式茶楼。遇上峰期,里面熙熙攘攘。负责带位的年轻男子问我多少人,我说七位。他问,全齐了吗?他此举是为了预防“霸位”。我说已到五位,两位在路上。他说好,领我们去一张圆桌就座。十分钟过去,“在路上”的朋友夫妇说已在附近,正找停车位。
同一位带位员在旁边的桌子上摆位,看椅子不够,从我们的桌子旁拉走两张。我见状,说:“喂,这些椅子我们需要!”“没问题,你的客人来时,我补上就是。”然后,他对也负责带位的老板娘说:“有人‘喂我呢!”显然,他对我刚才的“不礼貌”颇为耿耿。
我趁这年轻人从身边经过,对他解释:“你应该先问我们,可否拿走两张椅子,获得允许以后再动手。”老板娘出面打圆场:“放心,你的客人来了,我保证补足———放加倍的椅子。”我想,来这里为了取乐,犯不着生闲气,不再争论,继续和朋友们谈天说地。
事后,我从这点过节想到人的“尊严”。那次我在茶楼上,没有和年轻的带位男子进一步交流,本来要对他解释:从我们这边搬走两张空椅子,于你诚然省事,粗看对我这一桌也没有不良影响。但是,且设身处地,迟到的朋友进来,看到没有替他们留位,可能以为我们没有请他们的诚意。位子事小,折射出来的人情学重———个人尊严,兹事体大。
他阅世不够深,不明白人的尊严容易折损于“差别待遇”。且举一道也和吃有关的考题:某人请客,早已发出通知,均已落实。但临近时两位客人有急事不克出席。主人看着包厢内空位,思量开了:菜单已定,无法调整,少了两个客人,浪费了酒菜。怎么弥补?便捷之法是从候补名单挑选两位,马上电邀。人是现成的,但你要怎样说明,才教对方免去不愉快?对方会不会这样想:原来我是你的“五更尿壶”,急了才用;现在才晓得,我只是你朋友圈的第二梯队。有鉴于容易引起损害彼此信任的联想,聪明人宁可让位子空下去;除非被邀者是马仔、死党、铁粉之类,对主人所有举措都不怀疑,只有遵从。
“衣食足方知荣辱”,是老祖宗的教训。知荣辱,就是对自我尊严的警觉和保护。如果三餐不继,一家子啼饥号寒是常态,那么,尊严是奢侈品;否则,就是“易碎”的常用品。个体生命的尊严,因敏感而脆薄,尤其是面对“可比性”高的人群之时。且说送红包。某人去探亲,给在场的小孩子每人一个利是封,孩子都性急,一起把里面的钞票拔出来,如果数目不同,那就有好戏看。天真未泯的孩子未必在意,他们的家长可能背后叽咕:哼,看不起我家孩子就是看不起我!如果数目一律,也未必没人埋怨:看到了吧?我帮了他这么多,他也没待我的孩子好一点!一位老太太,有女儿四个,儿子一个。儿子生日,她送的红包是1000元。不巧把钱放进信封时,被小女儿撞见,后者哇哇叫:“不公平,我和姐姐生日,你才送500元!”
套用艺术上的“形神”之辨,尊严是“神”,从物质到礼节、态度、言辞,都是“形”,它本身如何也许不是决定性因素,它的指向,它的深层意蕴才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桑塔耶纳指出:“人的尊严,不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而在于我们理解了什么。”
说到这里,恐怕与当今显学———拍权贵之马混淆。其实有以下本质的区别:一、把所有人的尊严放在同等位置;二、对弱势群体的尊严给予特别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