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
想要上好每一堂课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和理想。一堂课的好与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处理是否适当。因为处理好教材是我们上好一堂课的基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潜心“走进教材”,又要善于“走出教材”。而要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材的作用,就必须在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地处理和创造性地加工,使教学教材本土化、生活化、活动化,进而让数学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充满生机和活力。
如何用好教材,找准教材的落实点,是我们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教材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处理教材指的是什么?
处理教材就是指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教材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的过程。这个处理过程包括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对教材理解的要求是把教材吃透钻深,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做到既不流于肤浅,又不无限延伸。而我们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则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教师的教学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减与重组,围绕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各教学步骤之间、各重点内容之间的过渡环节,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任何一部教材,不管编排得多么好,理念有多么先进,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教师、每个班级,因此教材也有需要整合、改变、拓展、补充的地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既要尊重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对教材的处理我们可以采取重组整合、设计创新、拓展延伸、理解补充四种策略。
一、重组整合,让教学素材“活”起来
教师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我们要知道很多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那我们就有必要把它们相互整合起来,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教材才会显得简洁、明了,同时也为学生整体构建教材知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例如,人教版2年级上册中涉及到测量、100以内加减法、角的认识、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观察物体、7-9的乘法口诀、认识时间,排列组合。可以将100以内加减法和乘法的相关知识内容放在测量和观察物体的内容之前讲,这样给学生练习计算的时间就增加了。有利于计算能力的提高。另外表内乘法的知识分成了两部分。可以根据知识的连贯性,将表内乘法的所有口诀一起类比教学。
二、设计创新,让教学素材“亮”起来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那么我们就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教材处理就是教学中的“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艺术地目标明确地组织教学内容的艺术。二是明确教学目标。在教案设计中,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或提供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自立探索,在交流讨论、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开发潜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立志创设情景,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创新,使教材结构更加合理、教学知识更加系统。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元、角、分的认识》这节课时,考虑到已经很少用到分币。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设计情境“1元可以买什么?”让学生从认识“元”,知道1元=10角,再认识“角”,最后认识“分”。练习时可适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价格,贴近生活实际。课堂上可以设计兑换人民币游戏“我是小小营业员(10元钱换哪些零钱?)”“购物小达人(50元怎么花?)”等商场购物情境下开放性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钱币,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三、延伸拓展,让教学素材“宽”起来
教材中蕴涵了教学的基本思路,弹性很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绝不能生搬硬套教材,而应该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再加以探索,依靠教学智慧对教材进行适当拓展,力求在教学中凸显教学思维、教学思想及教学文化,让教材显得更加严谨。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认识时间》这一课,课上不仅要学生认识钟面知识、认识整时,半时。还要给学生适当拓展时针和分针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虽然都是顺时针旋转的,但是运转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这里可以让学生用小手跟着时针和分针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比划。比如,钟表上从分针从10到走到2是几分?通过学生动手实践与感受,体会分针运转的方向性,从10数到2是4大格,也就是20分。从而突破难点和易错点,从2数到10,是8大格40分。
四、理解補充,让教学素材“富”起来
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是通用的、共性的,是编写者经过深思熟虑、精心编排出来的,是众多专家、学者反复审定通过的。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只需要“照本宣科”就行了。事实上教材只是一个范本,是教学的一个起点,而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前发现教材编写有缺陷的,要适当补充,力求使教材变得更加系统合理,使教学更能符合我们学生的发展,贴近我们实际的教学情况。
例如,一年级下册《9加几》这节课,教材中运动场景图虽然为学生所熟悉和喜爱,也提供了开放式的教学资源,但整幅图所显示的内容较多,而且思维过程也在图中显示出来,这可能不利于学生观察和思考。教学时我们可以合理的改进,利用课间先出示饮料图(不出示算式),并把9+4改成9+5,这样不仅利于学生观察,更有利于学生对多种信息资源提出不同的问题。
例如,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这节课中,例题呈现的小房子是方向不同的。问题是“哪些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互相重合?”在教学中可以把小房子的图片制作成方向相同,大小形状却不同的小房子。使学生在判断物体平移的过程中体会到“平移的过程中,物体的大小、形状和自身方向都是没有改变的,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总之,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理性地看待教材,要凭借自己的智慧、灵感、经验,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完善和加工教材。只有这样,才让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我们的数学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学生的素养才能得到发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