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职业模块教材开发探究

2019-06-11 08:16曹荣军
教育与职业(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职

[摘要]职业模块教材开发是实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目标的必然选择,是整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重要載体,是推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文章回答了为什么开发职业模块教材、开发什么样的职业模块教材、怎样开发职业模块教材等问题。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职业模块教材

[作者简介]曹荣军(1971- ),男,江苏泰兴人,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中学高级教师。(江苏  泰兴  2254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第三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基于专业群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ZZ10,项目主持人:曹荣军)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6-0095-04

随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理论探讨和实践检验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开发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职业模块教材(以下简称职业模块教材),对为什么开发职业模块教材、开发什么样的职业模块教材、怎样开发职业模块教材等问题的回答变得越来越清晰。

一、职业模块教材开发是实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目标的必然选择

教育部于2009年颁布并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由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两部分组成。

当前,国家层面没有统一编写的教材,使得地方教材开发呈现多样化,学校教材选择趋于多元化,出现了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可喜局面,特别是针对基础模块部分的教材更是琳琅满目。然而,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针对职业模块部分的教材寥若晨星,现行教材中即使有结合专业的内容也是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基于此,针对不同专业群的特点定向进行职业模块教材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纲》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通过对《大纲》的细化解读和校本化表达,可依据课程目标中所有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公共任务指标和针对不同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特定任务指标,分别确定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的教材框架。基础模块教学内容的确定:根据计算机学科知识体系、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情境和一般实际工作任务确定主题式课程内容,通过碎片化处理的方法对现行课程教材进行甄别,筛选出实用、有效、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职业模块教学内容的确定:根据职业人使用计算机的过程、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和特定的职业情境确定项目式课程内容,结合职业情境选择进行系统化设计,开发面向不同专业群的校本教材。

当然,职业模块教材开发要能有效衔接基础模块教学内容,注重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细化与综合。

二、职业模块教材开发是整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这么说,一本好的教材是促进教学相长的催化剂,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的助推器。因此,职业模块教材应具备以下特征:

1.专业特色定制。职业模块教材开发应结合学校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立足学生专业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基于专业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和学生毕业能力要求分析,确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针对不同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特定任务指标。职业模块教材开发要依据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的岗位任职要求,切实反映不同职业岗位群的能力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接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实际,融入行业背景、企业文化和职业情境,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内容与专业特点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因此,所开发的职业模块教材可基于同一技术范型具有多种类别,可基于同一大纲、同一制式具有多个样本,以便于师生针对各自专业群进行自主选择和合理使用。

2.行动导向教学。职业模块教材开发要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相适应,有利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引领、以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的行动导向教学。因此,所开发的职业模块教材是将真实岗位工作过程中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学习任务之中,突破传统教材编写内容以计算机学科的系统理论知识或验证性实验为主的禁锢,打破把教材编写成完整的计算机操作手册的藩篱。

3.立体多元呈现。知名学者姜大源教授认为,教材是应涵盖视听或多媒体形态的教学材料,而实际上,从基本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出发,教材更应指教学资源,甚至应被课程教学资源所取代。职业教育的教材应走向多元、立体、动态、开放的整体教学资源建设上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环境是高度信息化的,职业模块教材开发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嵌入行业企业元素、构建专业应用场景,围绕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项目形成特色教学资源并创新教材呈现方式,从而使教材内容更为情境化、立体化、动态化和形象化。

三、职业模块教材开发是推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职业模块教材是在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职业岗位群的核心工作领域确定、计算机应用的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和学生具备基本信息素养的基础之上,将行动领域(职业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学习目标),基于学生顶岗实习流程和岗位转换过程,以实际工作岗位中的计算机综合应用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校制定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准绳,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遵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项目到任务,按照情境导入、任务引领的形式进行编写。另外,由于职业模块教材是“一纲一式多本”,所以其开发必须遵循一定的技术范型、构造原理和元素表现,以保证职业模块系列教材的整体开发质量。

1.目标定位。设定目标是职业模块教材开发与编写规范性的表现之一,也是为使用者提出阶段性发展要求以及评估教学实施者是否有进步的主要依据。这里的目标有两层意思:一是教材的开发目标。开发目标是职业模块教材定位的关键,具体指职业模块教材开发整体上的规划安排。二是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职业模块教材设计的灵魂。教学目标建议采用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标准和表现程度等在内的规范表述,特别是行为动词的运用要力求准确、可测量、可评价。

2.内容选择。职业模块教材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与学的基本素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根据泰勒的学习经验理论,秉持“经验是靠做出来的”的思想,职业模块教材在进行内容选择时应着重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实现教材既定目标,学生必须具备这种经验,那就应该提供一些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机会实践这种经验所隐含的行为,从而体现出教材内容选择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二是选择的内容必须能够促使学生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感,从而体现出教材内容选择的激励性和趣味性;三是选择教学内容时设想所要引发的学生积极行为反应,应当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从而体现出教材内容选择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初步的职业模块教材开发实践表明,教材可以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在任务筛选上强调来源于职场,在知识传授上强调立足于岗位,在技能操作上强调着眼于应用,在素养培育上强调彰显于细节,在教学实践上强调根植于项目。同时,留给学生“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通过“做”来获取经验、培养能力。总的来说,职业模块教材内容选择必须立足校情、生情和学情,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

3.体例设计。组织编排职业模块教材内容时,为体现教材的整体性、系统性、特色性,本着既方便教师讲授又方便学生自学的原则,我们根据统一的设计风格和模式,确定各栏目的体例格式,对照指定专业群进行教材内容的编排,每个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按相应的主题归类编写。

我们尝试开发的职业模块实验教材体例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学习目标。列出项目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者应达到的阶段性进步标志。二是情境描述。设计具体职业应用场景,引出项目的基本内容,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任务描述并创设任务情境。三是任务分析。介绍项目任务的知识点与技能点,提出任务实施的思路,给出任务完成的整体效果或总体要求。四是任务实施。展示项目任务的具体步骤和实现方法,介绍完成任务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技巧等相关细节。五是小提示。根据需要适时提供提示信息,便于学生完成任务。六是任务拓展,用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和技能。七是小贴士。根据需要适时提出扩充知识,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八是综合评价。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多少、能力形成的大小、素质提升的高低进行量化测评。九是项目总结。项目实施完成的概括性总结或发展性延伸。

4.结构安排。职业模块教材以学生顶岗实习流程和岗位转换过程为主线采用多项目串联的模块化结构设计,以典型项目为一级栏目,前后关联。因学时所限,项目数量控制在4~6个为宜。每个项目模块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可任意组合进行教学。项目下面按体例格式分解成任务并形成二级栏目(或附加信息)。每个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项目按照岗位工作的开展顺序设置若干个计算机应用的子任务,旨在构建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每完成一个子任务就可以立即应用到后续的工作中,并能触类旁通地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充分体现综合应用。

关于子任务的安排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子任务的承载功能。既要有便于学生自学或独立完成进而获取经验的工作内容,又要有学生与他人合作或团队完成进而培养协作精神的工作内容,当然每个子任务都必须符合项目的整体逻辑意图。另外,每一个子任务都应清楚地告诉学习者为什么要学习、学了到底有什么作用,这样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才能持续嵌入到学习过程中。二是子任务的体量大小。子任务的粒度一般以3~5个知识点或技能点为宜,每个知识点或技能点的阐述应控制在一个相对合适的字数范围内。三是子任务的编排顺序。虽然在项目的整体组合中,首先应依据工作开展的活动过程来编排各项子任务,强调项目完成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效率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具体的子任务时,初始的子任务要设计得相对简单一些,后续的子任务应难度适中,最后的子任務也要设计得相对简单一些。这样的顺序安排既符合实际工作开展的逻辑顺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期待,使得学生面对新项目上手快且不至于有大的压力,便于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而充分发挥职业模块教材应有的教育功能。

5.元素表现。职业模块教材的开发主要靠公共元素和特定元素来表现。公共元素表现指的是每种类别的职业模块教材概览中都需要嵌入的元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简述,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国家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二是编写说明,如“本书是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职业模块部分的教学用书,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相关专业群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的”;三是特点描述,如“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内容,直观形象地阐述知识点,强化职业实践,重视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四是功能介绍,如“本书依照职业教育的类型特性,面向中职加工制造专业群的学生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加强科学与人文融合,学生手脑并用,帮助学生学会综合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改进学习和生活方式,优化活动和工作过程,提高信息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科学思维能力和数字化创新实践能力,为应对信息社会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五是主要内容,如“全书通过完成四个加工制造专业群所面向的职业应用场景的项目,学习个人计算机配置与组装、办公网络组建、个人网络空间管理、文字录入与处理、数据统计与分析、音视频制作、演示文稿制作等内容”。当然,根据实际开发需要还可以增加诸如学习技巧、学时分配、帮助信息等公共元素。

特殊元素表现指的是特定专业群的职业模块教材中每个项目或子任务中需要嵌入的元素,主要包括学习目标、情境描述、任务分析、图例样表、工作资料、综合评价等几个方面。

总之,有了固定应用模板的元素表现就可以使得教材开发更为规整和规范,从而提高职业模块教材的美观性、可读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6.修改完善。职业模块教材开发后,必须走进课堂进行实验性使用,从而发现教材中存在的问题,重新修改。职业模块教材的修改完善主要依据以下方面:一是目标对象,职业模块教材教学实践的目标和实施的对象是否明确;二是方式方法,职业模块教材是否体现了行动导向教学,即是否便于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引导文教学、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的运用;三是组织形式,职业模块教材是否便于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是否适合班级授课、小组讨论、报告演讲等组织形式的开展;四是教学过程,基于职业模块教材的教学设计能否充分体现计算机教育与德育教育、情感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课堂实践是否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五是学习评价,职业模块教材是否突出了评价的主体性,学生是否得到了个性化发展,是否便于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当然,职业模块教材只有通过课堂使用、打磨和锤炼后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曹荣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结构优化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8(15).

[2]曹荣军.基于专业群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7(24).

[3]仲剑锋,于天明,逄志敏.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型教材开发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13(3).

[4]李奕,赵兴龙.远程教材开发:技术范型、构造原理和元素表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3(9).

猜你喜欢
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中职班主任和家长合力应对学生违纪行为的沟通策略
分析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关于中职学校提高“中职升本”升学率的几点思考
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浙江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
从中职与自考衔接问题谈中职会计课程改革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