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燕华
【摘要】 从班级管理的视角来看,班级文化占据了其中突显的地位。在目前看来,积极教育理念正在全面渗透于现阶段的小学教育,而与之有关的班级管理模式也获得了突显的转型。具体在涉及到全方位的班级文化构建时,关键措施应当包含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塑造班级精神、全面优化班级环境氛围以及引导开展多种活动,发挥学生个性,从而因地制宜给出与之相适应的班级文化创建思路。
【关键词】 积极教育理念 小学班级文化 建设策略
从根本上来讲,积极教育理念侧重于激发小学生在全过程班级管理以及日常学习中的创新潜能,确保将小学生置于主体性的关键课堂地位。因此可以得知,小学班级文化应当紧密结合于现阶段的积极教育理念,在二者全面融合的前提下逐步构建了创新性更强的班级文化氛围。同时,教师也要与小学生共同致力于创建优良的班级文化,从而确保将友爱以及和谐等要素渗透于现有的班级文化中,最终确保其符合积极教育理念的宗旨与目标。
一、积极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其价值
积极教育理念,指的是教师运用适当的途径与方式来有序引导小学生,从而将积极的心态与理念渗透于全过程的日常教学。与此同时,全面秉持积极教育理念也意味着教师将同学们置于主体的课堂地位,并且运用适当的手段与途径来辅助学生开展相应的自主探究,对于同学们内心潜在的创新热情予以全面激发。因此可以得知,积极教育理念在根本上吻合了当前的基本课改宗旨,学校对其有必要融入当前各学科的平日教学中。
小学班级文化对于小学生本身而言,其体现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各项日常学习活动都必须依赖于班集体作为必要的环境。在此前提下,班级整体氛围将会给小学生带来突显的情绪影响甚至性格影响。小学生如果能够处在愉悦并且和谐的优良班级氛围中,则有助于培育并且塑造同学们的优良性格,同时激发并且调动了小学生在面对真实生活以及各个学科日常学习时的浓厚兴趣。反之,班集体如果欠缺应有的优良氛围,那么很可能引发某些潜在性的不良影响,甚至阻碍了同学们形成应有的健全人格。
近些年以来,班级文化建设的宗旨与思路正在逐渐受到更多师生以及学校关注。因此为了创建有助于同学们健康成长的优良班级文化,必须秉持积极教育思路作为引导。通过运用师生全面配合的措施,确保小学生都能拥有优良的班级整体环境。
二、建设班级文化对于小学生的重要价值
班级文化建设在现阶段的各项教育举措中体现为显著的必要性,这主要是由于,班级文化直接关乎整体性的班级氛围,同时将会给小学生自身性格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可见,班集体如果充满了向上并且友爱的优良文化气氛,那么有助于在客观上增强小学生自身体会到的归属感以及班级荣誉感。因此在目前实践中,建设优良的小学班级文化主要表现为如下的重要价值:
(一) 创建良好的日常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环境
班级文化构成了班集体最为突显的标志与象征,良好班级文化在根本上有助于小学生保持应有的学习兴趣以及日常生活热情,同时也塑造了彼此友爱以及彼此帮扶积极向上的优良班级气氛。反之,班集体如果充斥烦躁与消沉的不良气氛,则不利于塑造优良的班级整体文化氛围。在此状态下,小学生也将会遭受潜移默化的某种不良影响,以至于表现为颓废与厌学等各种不良的日常行为。因此可以得知,班级文化直接决定着小学生健康成长,师生针对班级文化有必要予以全方位的关注。
(二) 师生之间顺利进行沟通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都会渴求来源于教师以及身边伙伴的认同与关怀,因此突显了师生沟通对于创建优良班级文化具备的重要价值。这是由于,班主任对于全过程的班级文化创建应当体现最基本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必须发挥全班学生主体作用,两者紧密配合。通过运用师生之间紧密配合的途径与措施,小学生能够沐浴于优良的班级氛围,从而真切感受到了愉悦并且轻松的全新班级氛围,对于内心热情与积极性也能予以全面激发。由此可见,师生沟通对于创建班级文化具备很关键的引导意义。
(三) 培育并且塑造小学生的优良性格
对于小学生本身而言,其正好处在关键性的性格养成阶段。在此阶段中,周边环境与氛围将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多种影响。在此前提下,小學班级文化与塑造良好性格的举措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与此同时,塑造优良品质与性格的举措也要渗透于整个班级生活中的细节,确保从细节着眼并且逐渐拉近师生彼此的内心距离,对于某些潜在性的内心隔阂予以消除。从塑造优良性格的角度讲,小学生不能够欠缺班级文化作为必要的滋养,而班级文化也直接关乎小学生自身能够达到的性格塑造程度。
三、探究改进策略
小学生本身处在特殊的成长期,因此身心尚未真正达到全方位的成熟。面对此种现状,教师有必要将建设优良的班级文化置于核心性的重要位置,同时也要紧密结合同学们当前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特征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班级文化氛围。具体在紧密结合积极教育理念的有关举措中,针对班级文化建设有必要关注如下的创新举措:
(一) 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班集体本身构成了小学生赖以实现日常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的重要园地。然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师生在着眼于建设优良的新型班级文化时,前提举措应当在于拟定相应的班级制度,以此来全面保障创建优良班级文化。具体在实践中,班主任有必要鼓励小学生参与拟定相应的班级制度公约,如集队、值日、奖励等,全面突显民主参与的价值所在。根据学生的特长来开展“人人岗位责任制”,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常常做。
(二) 塑造良好班级精神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班级成员共同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具体体现在班风、学风、教风和共同的价值追求方面,具有强大的凝聚、激励、导向和保障作用。根据这个,我们制定远期、中期、定期目标,设计班级名片,包括班级口号、理念、班徽、班名、班旗、班歌等从而让小学生可以真切感受到优良班级气氛具备的带动作用与激发作用。在师生共同塑造班级精神的实践中,应当运用举办班会以及共同合唱班歌、开展班风教育等方式来构建优良的班级风气,激发学生针对班集体的热爱之情。
例如在目前看来,班主任有必要将读书角设置于班级的适当位置上,并且鼓励同学们将自身在课余时间里发现的好书与阅读刊物带到读书角进行分享。在每周的时间段内,班主任还可以为小学生放映励志短片或者其他带有积极影响的电影片段等,确保小学生对此能够予以认真观看。通过运用上述的方式,同学们就可以真切感受到厚重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小学生也将会逐渐表现为应有的积极学习态度,从而不再感觉到日常学习充满了厌倦与沉闷的氛围。
(三) 优化班级环境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教室的每面墙壁说话,每个角落都具有育人意义。”可以从“教室设施、教室布置、班级标志”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好教室里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包括班级名片墙、公告栏、展示台、卫生角、读书角、黑板墙、特色墙等。从而创建了优良的班级环境氛围,使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不但美化环境,还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凝聚向心力。
与此同时,师生还应当全面关注构建班级文化的相关细节,从而全面培育了优良的品格。教师针对小学生在创建班级文化中占据的主体地位应当予以尊重,并且尝试为小学生创建更多的展示自身能力平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来布置“共同的家”,并且运用创新性的措施来布置班级黑板报,如内容的更换、轮值、竞岗等从而创建了优良的班级整体气氛。
(四) 开展多种班级活动
班主任对于日常性的班级活动应当保证其符合多样性的特征,通过运用多彩的班级活动来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且全面突显学生的个性。具体在实践中,关键就是要将活动载体设计为丰富多彩的趣味性实践,确保能够延伸至课外并且全面立足课堂实践。在此前提下,班主任应当带领全班小学生共同来开展“文化艺术节”、“书香校园”、“趣味运动会”、“演讲大赛”、“科技创新航模大赛”等多彩的实践活动。
此外在涉及到创建班级文化的整个过程中,班主任还需密切关注小学生当前现有的心理健康状态。经过全方位的师生沟通,班主任就可以察觉到小学生某些潜在性的不良思想动态,并且对其予以及时疏导以及耐心纠正。
例如在目前的现状下,班主任可以在全班范围内开展专门性的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通过运用上述方式,班主任有必要与各个学生逐一进行耐心交谈,并且确保其他同学不会倾听到与之有关的谈话内容,以此来保护同学们的自尊心与隐私。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班主任针对各个学生都可以给出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疏导对策,从而及时纠正了某些潜在性的心理误区。同时,上述方式也有助于拉近师生彼此的情感距离与心灵距离。
四、結束语
小学班集体是否能够拥有优良的班级文化,其在根本上关于小学生自身的真实感受与体验,同时也关乎同学们自身的健康成长。班集体如果能够表现为优良的班级整体氛围,那么小学生身处其中就会发自内心感受到真诚的关爱,从而调动并且激发了小学生自身具备的热情与积极性。因此在创建班级文化的有关实践中,师生应当致力于紧密进行配合,通过运用积极教育理念来引导小学生,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强了小学生目前拥有的班级归属感以及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林凯.有关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周刊,2018(21):168-169.
[2] 林伟贞.让每一个孩子有个性地成长——中星小学“和雅”班级文化建设实践[J].中小学德育,2018(01):63-65.
[3] 江怡.墨润心香,书写培德——城南郊小学六(1)班班级文化建设案例分析[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7):44-45.
[4] 毕小卫.让民族文化之光在校园闪耀——广州市荔湾区新东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刍议[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