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思考

2019-06-11 03:52彭云朱广斌栾鸾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3期
关键词:保证体系职业院校标准

彭云 朱广斌 栾鸾

[摘           要]  近年来,“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已成为职业院校的热门话题,它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少院校,特别是试点和示范骨干类院校都在积极开展诊改工作,也有一些院校在怀疑、观望。在诊改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和困惑,值得关注和研讨。就高职院校在诊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8-0184-02

一、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理解

近年来,职业院校诊改工作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它主要从高职院校开始推行,然后覆盖中职院校。它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正确理解此项工作的内涵也就十分重要。

2015年6月,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同年12月再次颁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这两个重要文件拉开了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序幕,全面开启了职业院校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责任的质量管理新时代。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是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此,不难理解“诊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理顺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分类指导推进、利用大数据开展诊断与改进。

二、当前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从2016年在全国高职院校全面推开以来。到2018年底经过了3年的试运行,有27所国家级的试点院校还有许多省级高职院校先行进行了试点,取得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从笔者片面的理解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诊改过于强调体系,造成“大而全”的运动式诊改

诊改是在教育部“管、办、评”分离大背景下的产物,根据制度设计初衷,应该是引导职业院校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建立常态化的自主诊断与改进机制,推动职业院校由“他治”向“自治”转变。由于“诊改”强调围绕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所以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有些省份没有经过试点院校试点,就直接指定院校复核,造成不少学校为了迎接省教育主管部门的复核验收,把诊改作为年度任务,全面铺开,搞个时间点检查验收,表面上看是全面诊改,轰轰烈烈,实际上是应付检查,浮于表面,形式大于内容,失去診改的意义。

(二)目标、标准体系建立难,诊改无法得以落地

目标、标准的建立是诊改的起点,也是落实院校主体责任的关键,直接影响诊改的效果,所以诊改非常强调建立科学、先进、合理、有效的目标标准,而且目标和标准要成链,形成体系。而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发现,各部门都习惯于上级或职能部门制定目标标准,若要求自己建立,则茫然不知所措,若硬性要求也是应付差事,模糊描述或参照试点院校,忘记了自己才是诊改的主体。而且对学校来说,除了课程的教学标准是比较具体、实在外,其他目标、标准因涉及面比较广,相关责任主体缺乏数据,很多目标标准也很难设定量化的指标,造成大量的目标标准比较空泛,缺乏可操作性,影响了诊改的推行。

(三)诊改需要复核,与评估趋同

诊改的初衷本来是为了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发挥质量保证主体作用,在不依靠外部评估的情况下,自主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逐步建成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这个初衷是很好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诊改需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复核”认定,那就必然存在复核的标准和工作要求,复核通过的标准与各校目前的实际状况肯定是不一致的,但为了能顺利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复核”验收,各校必然会以复核标准作为学校的诊改标准。这个复核的标准就类似评估时期的评估指标,各职业院校必然会围绕复核指标下达诊改任务,准备大量证明材料,形成额外的负担,造成诊改与日常工作的脱节,这就与评估无异了,背离了各层级自主诊改的初衷,造成现实中高职院校对诊改工作的抵触。

(四)诊改有被信息化平台绑架的趋势

诊改应该是任何学校抓质量的自觉行动,只不过现在把它提升到系统化的高度,强调要依托信息化平台开展诊改,这本来无可厚非,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问题是,很多学校以此为托词,没有诊改平台就不开展诊改工作,放弃了抓质量的主体责任;或者是不顾自身信息化的薄弱基础,盲目上平台,缺乏应用系统的支撑,造成诊改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还有当前很多诊改软件都是商家炒作诊改概念,软件没有实质的内容,美其名曰“合作开发”,实际完全依靠院校自己设计体系,学校整日忙于指标梳理、录入数据,造成本末倒置,为了诊改而诊改,影响了正常工作。

三、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思考

(一)诊改要强调内生动力,突出重点

现在的诊改是一次理念变革和制度建设,其核心是自主、全面、常态化,其关键是形成内生动力,自我、自觉、自愿地推进[1]。诊改不是运动也不是项目,不能像搞运动或项目一样,一蜂窝、一刀切,要循序渐进,不一定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全面推进,各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学校诊改的侧重点,逐步完善。个人认为以专业和课程为抓手,先行诊改更加稳妥,专业要抓服务产业能力,重点考量各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对接程度、专业招生与就业状况、毕业生就业对口情况、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以及学校整体的专业结构布局等。课程要看服务专业情况,重点考量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联度课程标准与课程所承担任务的切合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状态等。以专业和课程诊改作为龙头,积累经验,逐步推开。

(二)目标、标准要经过论证,自主建立

目标和标准是诊改的标尺,是发现问题,及时预警的基础,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学校首先要有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纲,其他子规划是目,纲举目张,在学校总规划目标的“统领”下,层层分解子规划目标任务、年度工作任务等。各专业依据学校专业规划树立各自的专业建设目标,各门课程树立各自的课程建设目标,每位教师根据教师发展子规划建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每位学生根据学生发展规划建立自己的成才目标。每一层面目标都要经过反复研讨论证。但是,都必须由这一层面的责任主体来完成。标准是衡量目标的标尺,是目标的具体表现。目标若是没有标准支撑,那就是空中楼阁、空泛的口号,不接地气。所以标准要符合实际,可以按“下有底线,上不封顶”的原则设置标准[2]。

不论是目标还是标准都应该层层分解,形成上下呼应的“目标链”“标准链”,变管理为治理,形成自我保证、自我诊断的质量保证机制。职业院校需要克服迷茫、把握方向,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标准体系。

(三)淡化复核概念,引导诊改形成常态机制

诊改工作是有始无终的循环,是不断推进的过程,要形成常态化的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应淡化诊改“复核”的概念,引导职业院校建立自我诊改机制,把关注的焦点聚焦在“重在改进”上,鼓励职业院校自我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提升。相信职业院校是有诊改意识的,是重视质量的。通过监测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数据的变化判断职业院校是否开展了诊断改进。若数据不断向好,就可以认为学校开展了诊改,而且富有成效;反之亦然。笔者认为不需要进校复核,以免造成类似评估的感觉。若作为试点院校需要展示成果,则另当别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导高职院校把精力放在质量实质上,而不是做表面文章,从而真正实现“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诊改方针,也才能真正避免诊改与日常工作脱节,高职院校抵触和排斥诊改的情况也会改观。

(四)信息化平台要做好顶层设计,量力而行

对职业院校而言,信息化的诊改平台绝不是单纯的技术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管理与技术的结合。它不仅是硬件的更新换代,更重要的是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是建设适合本校的诊改指标体系。通过与学校已有的应用系统的对接,实现各数据共享,通过现有数据与设定的目标、标准的比对、分析,形成诊断数据,及时预警改进,实现质量提升。所以信息化的诊改平台要纳入学校整个的智慧校园建设,统一规划,不能盲目突进,要根据学校实际的财力、物力来推进,若没有很好的信息化基础,单单建设诊改平台,只能徒增工作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倒不如利用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的数据进行诊断分析来得可行。同时对各软件开发商也应认真研究职业院校的诊改要求,设计符合要求的诊改平台,至少应该有一级的指标体系,各校在一级指标体系下建立适合本校的二级、三级指标体系,避免各校重复开发和管理混乱,提高效率和效益。

总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未来高职院校的主要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我们要正确对待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改正,这也是诊改应有的态度,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才能持续健康地推进。

参考文献:

[1]孙辉.克服思维惯性,激发诊改原动力[N].中国教育报,2017-10-10.

[2]杨应崧.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N].中國教育报,2017-09-26.

猜你喜欢
保证体系职业院校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永远幸福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体系:问题聚焦与对策分析
关于创新军队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思考
党员标准是什么?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