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发展研究

2019-06-11 02:26刘颖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3期
关键词:思政一带一带一路

刘颖

[摘           要]  在2016年12月7日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会议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那么作为高职院校基础课程的英语如何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创新则引发新一轮的探讨。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作为语言互通机制的英语,其教学影响力愈发重要。以高职英语课程为例,进行创新教学剖析,挖掘其学科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英语文化教学强化母语文化内涵解析,结合高职学科专业特色加强高职英语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奠定一定的语言基础和人文素养。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高职英语;思想引领;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8-0072-02

一、“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确保将这一任务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对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其根本目标是传播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要充分调动和组织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学科资源挖掘、教材甄别甄选、制度建设保障来促进“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让所有课都上出“思政味”,各学科都有“思政色”,所有任课教师都肩负“思政担”,这将对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夯实基础、牢固根基,才有利于克服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的现象,形成“立德树人”的育人合力。

二、“一带一路”倡议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英文缩写用“B&R”)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是习总书记于2013年9月时出访中南亚时提出的伟大构想。“一带一路”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现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国家“一带一路”的实施,语言互通协调机制亟需完善,尤其是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语言传播更是有了新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魏晖提出,语言互通应包含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建设内容之中,纳入“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他还提出了语言互通的四条途径:选择沿线国家较常用的一种或多种国际通用语作为主要交际语;推行沿线国家比较认可的一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主要交际语;提升个体语言能力;发展机器语言能力。

“一带一路”中有近65个国家参与支持,其中多以英语为主要的沟通工作语言甚至是官方语言。因此,“一带一路”中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带一路”这项伟大的工程亟须一批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懂得语言的建设工作者“走出去”,而高等职业教育正肩负这样的使命。职业院校不仅要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秀毕业生,还应顾及其语言的应用能力。这些学生走出国门代表的是中国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储備和职业专业型技能,还应掌握好国际通用语英语,及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语言障碍,尽快融入周边国家文化中,并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确保“一带一路”建设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融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播的桥梁。“一带一路”进程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发扬和传播“丝绸之路”文化,文化交流和传播能更好地作为媒介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通过语言文化的交流,能够增进彼此国家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探寻不同国家在文化、经济方面的契合点,促进文化的互鉴和彼此的认同感,夯实民意基础,深植社会根基,这些都将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对话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一带一路”下的高职教育中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获取理论源泉和学术支撑,还应广泛吸取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中的思想元素。以专业教育课程知识为载体,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和说服力。“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也将进行全新的变革与发展,不仅在教学中突出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加强语言沟通技能的培养,提升母语语言文化内涵修养,解析欧美语言文化提高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更应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学科专业的语言特色,满足市场对高职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

1.高职英语教学创新挖掘其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青年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2017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指出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等,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作为语言互通机制的外语教育变革随之开展。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教育的形态被重新塑造,现代信息技术化手段走进了课堂,教学手段与资源也丰富多彩起来,外语教学不再是听磁带,而是开始进入了有声有色的视觉与听觉共享的外语时代。因此,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思潮冲击不言而喻。为使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辨是非,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在筛选教学资源时要凸显民族文化的政治化和主导性,积极宣传正能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增加内容的感染力,借以语言为文化载体,强化其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凸显民族文化政治内涵和职业素养引领资源,促进职业外语教学的内涵发展与全面创新,为培养适应国际需求的人才奠定语言文化基础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在英语课程中,一定会有关于“American Dream”的讲解,“生活、自由、追求幸福”,美国人都坚信只要他们通过勤奋、勇气、创新,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创造出自己美好的生活。我们可以通过对“American Dream”的剖析来引领“中国梦”,要求广大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创新,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梦想。再者,我们在英语文化教学中解读中国特色并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局势现状。我们不仅要教授涉猎英美文化、经济、政治知识,同时也要分析当前的国际国内局势,如在讲解“infrastructure”时应提到“the countrys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and improvements in the countrys infrastructure”要强调国家经济基础设施现在是怎样的以及又有哪些需要完善,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可以让学生通过与改革开放前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我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广大青年学生不能仅被英美文化中的资本主义所吸引,要居安思危,有大局意识,关系国家政事,正确地在英美文化教学下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西方先进所学武装头脑,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2.高职英语教学创新挖掘其母语文化内涵,传播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上海外国语大学实施“关于在外语课程教学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学改革项目,推出必修课“中外时文选读”课程,简单来说就是在“中外时文选读”这门课程中,由思政课教师梳理提供我国国家领导人在国外大会演讲或报刊上发表的文章,由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在专业教育课程领域,对“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实施方案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相对于外国语大学而言,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英语课程则应精练难中取易,以应用为目的,在课程讲解中弘扬和传播民族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讓学生善于用英语表达中国文明和中国文化。

以《新航标职业英语》综合英语1为例,第四单元主题是交通,即Transportation,教师在对交通这一主题进行任务分解时,可以将涉及的古代交通工具中的内涵文化的任务布置出来,如行走在沙漠里的骆驼,如何在艰难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丝绸之路”;亦或是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介绍,航海家郑和几次西下,到达了德国的汉堡,如何开展了经济贸易,甚至查找相关资料看看在汉堡德国人又是如何看待中国早期的航海、造船业以及商业等。这样,在英语的文化教学中,教师教授给学生的并不是仅仅只有英美文化,更多的应该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根据调查显示,在中国,学生从小学习英语的人数是世界上学生学习母语以外语言的人数之最,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学习英语的人很多,但是学通、学透的人并不多,而真真正正熟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和秀丽文化并敢于走出国门使用所学的英语介绍中国传承文化的人太少了。因此,中国文化要勇于“走出去”,而带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高职生则需具备丰富的中国优秀文化知识储备,同时又具有使用英语进行传播讲解的能力。

“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离不开英语语言的使用和文化的交流融合。随着“一带一路”这项长期且伟大项目的实施,周边很多国家大量的水、电、机械工程,生活金融类项目都将有“中国制造”的影子。广大青年学生未来将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大量的涉外工作需要有语言的保障,与学科专业衔接的专业外语也必将为高职学生奠定一定的语言基础。只有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才能更好地作为一个媒介推动“一带一路”的实施和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繁荣。

这样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不仅将中国优秀文化与西方文化精华相结合,还与时俱进、适应现今社会发展需求,虽然加重了高职英语教师的“思政担子”,但“课程思政”重在建设,教师是关键。高职英语教师应在教育变革中突破自我,紧跟时代步伐,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从战略高度构建三全育人模式,真正做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参考文献:

李佳,李静峰.“一带一路”需要语言服务跟进[J].中国教育报,2015(7).

猜你喜欢
思政一带一带一路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