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涵生
[摘 要] 感恩教育是中职校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一种以情动情、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情感教育和人性教育。试图通过在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去挖掘中职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摸索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与人和谐交往、对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报以敬业、对社会予以回报的应有基本道德准则。
[关 键 词] 中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感恩教育;策略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8-0192-02
一、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
在笔者所任教的中职学校做的一份问卷调查中,仅有32%的学生记住了父母亲的生日,27%的学生平时主动联系父母时是找父母亲要钱,8%的学生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给父母师长送去节日的祝福,78%的学生认为感恩代表着回报和压力。由此可见,今天的中职生正生活在信息开放而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使原本就思想不成熟的中职生深受影响,造成他们功利主义思想严重,情感交流缺失,人际关系冷漠,忽视父母、师长,不懂得感恩,甚至在社会上、校园里动不动就因为琐事与人吵架、斗殴,严重影响到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行了新的部署,要求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导他们在家庭中孝敬父母、在学校中尊敬师长、在社会上奉献爱心。
二、语文学科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理应传承下去。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主义教育。而感恩教育的实施需要借助于各学科对学生全方位的渗透,语文学科一直与感恩相连,不仅因为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的感恩素材,更因为语文教学中知、情、意统一的教学过程特点为感恩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大量契机。在感恩意识日益淡薄的今天,作为具有丰富内涵的语文学科理所当然更应当担任起感恩励志教育的职责。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课程是中职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渗透感恩教育,通过语文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吸收进步人类文化,为培养高情商劳动者服务。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有效尝试
(一)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文本朗读引导学生识恩、知恩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识恩与知恩。中职语文高教版教材中老舍的《我的母亲》、莫言的《卖白菜》、史铁生的《合欢树》、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父亲的手提箱》、毕淑敏的《我很重要》、美国作家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等多篇课文文质优美,蕴含着强烈的感恩思想,其中有不少作品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朗读。我在自己任教的2017级学前教育专业班级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尝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去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人间真情,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朗读法看似简单易行,却在引导学生识恩、知恩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比如,在中职语文教材职业模块中毕淑敏的作品《我很重要》里关于亲情、友情的段落语言优美,感染力丰富,我就要求学生当堂大声朗诵,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的品味,使学生感悟到自己就是父母爱意与亲情不可失却的承载,自己就是朋友不可填补的情感空间,从而启迪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在老舍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中,作者写了自己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情,我就要求学生筛选文中饱含深情、文字质朴的片段进行背诵,并要求学生以《我的母亲》为题仿写了一篇写母亲的作文,去体会母爱,挖掘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令人感动的亲情,提升了对母爱的珍视。
(二)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搭建学生展示感恩的舞台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能仅仅让学生懂得感恩的理论,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感恩的思想融入学生的潜意识中去,让感恩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下意识行动,并促使他们用行动去影响他人甚至影响社会。要达到这些目的,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機会,搭建让学生说、让学生写、让学生辩、让学生演的舞台,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的训练舞台上尽情释放他们的感受、体验和情感。在“母爱大家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其中“母爱的故事”小组收藏了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母爱的歌曲”小组歌唱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两首歌曲;“母爱的诗句”小组吟诵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诗句;“母爱的名言”小组采撷了“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等名言名句。通过合作探究、主题拓展的方式,学生畅谈母爱,各组还制作了一本《献给母亲的歌》的集子并进行展示。
在《我的母亲》与《卖白菜》比较阅读教学中,先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讲述在现实中你的母亲有哪些让你难忘的细节。然后在对课文解读的基础上,学生自由组成朗诵小组、改编小组、歌舞小组、图片小组四个合作小组,通过富有表现力的形式进行展示,进一步深化对母爱的理解。其中改编小组“十月怀胎娘辛苦”的游戏节目结束后,学生在谈自己的感受这个环节里,纷纷表示理解母亲十月怀胎的不容易,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感染,灵魂受到了震撼,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三)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课外拓展设计让学生学会报恩、施恩
唐骏波在《教会孩子感恩》这本书中说道“感恩之情,是心灵成长的营养剂,是美德,更是一种素养”。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还可以做适当的拓展与升华,让学生通过自发的实际行动,把情感上升到报恩、施恩的层面。我在2017级学前教育专业班级语文综合实践课外活动拓展设计中指导了一次《妈妈,我想对你说》的学生习作,让学生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以一封信的形式寄送给自己的母亲,这次习作不仅交流了心声,增进了感情,还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之后,我还趁热打铁利用感恩节、教师节、父亲节等特定意义的节日布置了如给长辈端杯热茶、洗洗脚、做次家务、给恩师亲手制作贺卡、给他人一个微笑、随手拾起地上垃圾的孝心任务,并利用语文课前5分钟时间让学生谈谈孝心作业完成后的感想,让他们在施恩、报恩中体会快乐,学会关心父母、关爱师长,学会报恩,学会施恩。
课堂上的感恩教育只是理念上的培养与灌输,而感恩素质的提高要走出课堂,让学生通过参加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赛、辩论赛、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在材料收集中、语言锤炼上和思想提升中都融入感恩教育的内容,让感恩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教学应切实把感恩教育作为渗透德育的切入点,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感恩教育,引导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当学生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行动之时,我们的教育就初见成效了。
参考文献:
[1]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1).
[2]李建兰.当代中国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