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教学改革研究

2019-06-11 11:17周媛珍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职信息化评价

周媛珍

[摘           要]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创新教学模式,将“互联网+”纳入常规教学中来, 基于网络,利用智能手机和云平台开展有效的“互联网+”移动课堂教学, 进一步深入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 创新中职教学改革模式。

[关    键   词]  信息化;中职教育;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8-0124-02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各种各样的网络购物、手机支付、网络游戏和手机APP。我们的学生伴随着互联网成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很方便的获得学习资源,我们的教育更是受到了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极大冲击。在这种信息化背景下, 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或“PPT+板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潮流,无法与学生确立即时的教学反馈。因此,我们要创新教学模式,将“互联网+”纳入教学常规中来, 基于網络, 利用智能手机和云平台开展有效的“互联网+”移动课堂教学,营造“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向学”的学习环境, 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 创新中职教学模式。

一、中职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专业性较强

中职学校因其培养方向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通过三年(中级工班)或五年(高级工班)的学习后就走上工作岗位,课程设置上势必要与日后的职业对接,比较倾向于专业性,涉及的理论课程则缺乏趣味性。

(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不一

现阶段,大部分中职学生的中考成绩处于中下水平,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意愿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思考的习惯。多重原因导致相当一部分中职生表现出缺乏兴致的学习状态,且没有向教师深入交流的欲望。但中职生不是“失败者”,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并易于接受网络上的各种新生事物。

(三)评价方式难以引起学生共鸣

在传统的课堂中,理论课程往往采用“作业+试卷”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实践课堂采用课题的方式来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侧重于结果评价。由于中职学生不善于课后进行预习和复习、与教师进行沟通、作业存在抄袭情况,理论课堂的评价往往不是很完善,甚至受到学生的抵制。而实践课堂则是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对其中隐含的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也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后续潜力发展。

二、构建“互联网+”移动课堂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是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对提高国家经济、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师、学生提出的新要求,符合职业教育改革理念,迎合了职教改革的发展方向。

构建中职“互联网+”移动课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合格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构建生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互联网+”移动课堂,有效形成旨在培养“厚德精技”的合格工匠的高效课堂,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进入社会实习和就业做好坚实的铺垫,为社会培养智慧型技能人才。

同时,“互联网+”移动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常规的熟悉学情和教材之外,还要求教师能进行自我能力提升,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变革两者相辅相成,中职教师要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高瞻远瞩地了解并逐步掌握影响教育教学变革的技术力量,如微课、慕课、云平台、仿真技术、电子课本、云计算、智慧教室等,并在不断实践中熟练掌握信息化手段,掌握多种信息媒体的混合应用。这也促进了中职教师“互联网+”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手段的转变,实现了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三、“互联网+”移动课堂的具体实践

(一)构建信息化与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一堂课的灵魂,是指导一堂课前行的旗帜,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订的教学实施方案,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三方面的集合,具体包括科学选择教法和教具、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的行为过程。教师在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熟练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将信息化和学科融合在一起,科学采用教学策略,真正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核心”展开设计。教师作为“导演”“教练员”,要以培训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授以学生“渔”的能力,不要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应通盘考虑整个教学环节的信息化呈现方式,以最合适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资源形式表达教学内容。

其次,课前要充分做好学情调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学情,重组、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容量、深浅适合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课前,教师还可以通过问卷星、云班课或微信发布与本次课相关的基础知识测试,并充分做好学生信息的反馈分析,合理安排新知识、新技能教学。

再次,课堂内容应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多种方法使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创业思维、团结合作精神。选取的任务应尽量与生活生产实际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可以让学生产生学有所用、期待探究的心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扮演“导演”功能,结合学科引入音频、视频、动画以及各类网络资源,将学生引入自我探究、自我成长的学习模式,重视其自身自悟、总结、反思能力的培养。

最后是革新评价方式,倡导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的评价方式。注重对课堂的方方面面的评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更多的学生能感受到“我能行”,让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尽在掌握。这个评价可以依托某个云平台或云班课,数据可以自动生成,不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二)云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目前,各大公司推出的云平台类型比较多,如希沃、云课堂、超星等,内容大同小异。以蓝墨云班课为例,目前笔者在电气专业的授课课堂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它基于移动网络和云服务平台, 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来组织课堂教学, 实现课堂内外的即时互动和反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线上还是线下, 教师在PC端或任何移动设备上都可以轻松创建并管理自己的班课, 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服务, 如推送资源、布置批改作业、组织讨论答疑、发送通知、开展教学互动等。

下面以《跑马灯的设计》来具体说明“互联网+”移动课堂的具体实践。

项目内容选自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单片机应用技术(C语言)》课题二任务三,它综合了多个知识点及较全面的能力要求,对学生职业技能素养培养起重要作用。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如微课、网络教学资源、电子教室、仿真软件、蓝墨云班课等,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并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规范操作习惯等职业核心素养贯穿其中。

课前,教师将课前学习资源上传到蓝墨云班课,并发布电子任务书和课前预习通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平台上的相关知识,完成课前测验,提前了解任务。教师通过课前测验对学生预习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实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后续课堂教学安排提供依据。

教学过程设计为情境创设、计划制订、讨论决策、任务实施、调试检查、交流评估6大环节。

1.情境创设。以学生收集的LED图片和视频为背景,指出这些装置都可以通过单片机实现控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道学有所用,引出本课内容。

2.计划制订。引导学生按照任务书要求,上网查找资料,结合已学内容,相互讨论并制订计划,并设计出初步方案。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讨论决策。教师将学生设计的初步方案进行展示,组织学生对初步方案进行讨论,然后采用云班课网络投票,提高学习趣味性,确定本项目实施中被采用的设计方案。对其中涉及的指令进行重点讲解,落实教学重点。

4.任务实施。引导学生组内合作进行跑马灯电路和软件的设计,教师进行巡回操作指导。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单片机仿真电路的设计,将实物操作虚拟化,突破纯硬件束缚,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学习成本,提出以仿真来构建软件与硬件相融合的思维方式,实现素养目标。

在编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随时查阅云班课上教学动画、软件操作录屏等资源,对不懂的问题通過极域电子教室“举手”功能向教师求助,教师对提问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5.调试检查。引导学生将生成的HEX文件加载到仿真电路中,进行电路调试,直至完成任务。引导进行精度分析,看跑马灯的速度是否达到任务要求,养成软件与硬件相融合的思维方式。

6.交流评估。完成任务后,学生提交个人作品,采用蓝墨云班课中“随机选人”挑选学生上台讲解本人作品思路特点,教师进行适当点评。通过学生自我讲解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等职业核心素养。

课后,学生有选择性的进行拓展项目的设计,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在线提问。教师利用网络课程平台教学资源中的项目案例帮助学生开展自主训练,巩固课堂学习成果,拓展职业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课前网站在线测验、课上即时考核、课后拓展作业)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后续备课提供依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使“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向学”的“互联网+”移动课堂变得现实,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发送的学习资源或发布的测试等信息, 都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随时进行学习,当学生有需求时, 可以随时从云平台中下载并观看学习, 为学生随时学习提供了平台,提高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祝一波.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唐山学院学报,2007(6).

[2]梁秀凤,赵国军,张宝海,等.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智慧课堂教学构建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

猜你喜欢
中职信息化评价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