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体时代,随着传播渠道及大众娱乐需求的改变,腾冲皮影戏的受众越来越少,同时从事皮影戏表演的艺人也出现“老龄化”的趋势,腾冲皮影戏开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面临“边缘化”的危机。本文立足于腾冲皮影戏的发展与传承困境,从大众娱乐需求的角度出发,探索腾冲皮影戏的数字影像化发展路径,并从题材、造型、声音三个维度找到新媒体语境下腾冲皮影戏发展与传承的新策略。
【关键词】皮影戏;数字影像;传承;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皮影戏是中华五千年文化沉淀下来的民间艺术精粹,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皮影戏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腾冲皮影戏活跃在云南省腾冲县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少数民族文化造就了独具艺术风貌的腾冲皮影戏。在大众媒体还不算发达的时期,皮影戏曾经一度是广受腾冲地区百姓欢迎的民间娱乐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發展,科技的进步使皮影艺术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腾冲皮影戏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正面临着“边缘化”的危机。
一、腾冲皮影戏的发展困境
(一)地理位置的限制
腾冲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高黎贡山之西,群山环绕,地形险要,交通不便。这些都让腾冲皮影戏在传播及发展中受到限制,不能方便有效地向其他地区大范围推广,仅仅是在村寨间的小范围交流表演上。
(二)传承人结构“老龄化”
皮影戏作为传统的民间艺术有着自身的局限性,那就是必须依靠老艺人口传心授一代一代传下去,是一种活态传承的传统民间艺术。作为这种活态传承文化的传承者,腾冲皮影戏的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没有有精力进行皮影戏的表演及传承,而年轻一代的传承人又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不能全身心地传承腾冲皮影戏,同时,在现代经济社会当中,皮影戏已经没有办法很好地获利,这些因素都导致腾冲皮影戏在传承与发展上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三)大众娱乐需求的改变
网络时代,娱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人们更愿意把娱乐时间花费在内容多样、视听丰富的电影及电视剧上,很少有人会再去关注传统的皮影戏表演,这就造成皮影戏的观众在新媒体数字影像的冲击下大量流失。此外,腾冲皮影戏一般采用地方语言进行表演,浓厚的腾冲方言唱腔结合传统的民间戏曲形式,普通大众尤其是现在娱乐的主体——年轻一代很难理解皮影戏所表达的内容,所以腾冲皮影戏的受众人群越来越少。新媒体环境下,随着人们的娱乐方式及娱乐需求的改变,使作为农耕时代主要娱乐方式的皮影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二、腾冲皮影戏的影像化发展路径
腾冲皮影戏进行数字影像化发展已经是满足现代娱乐需求的必然趋势,可是,如果照搬腾冲皮影戏的舞台表演和剧目内容,仍然满足不了当今观众的需要。皮影戏的影像化发展一定要适应新媒体环境下视听的特点和大众的兴趣,一定要进行质的飞跃,这就需要根据腾冲皮影戏的自身特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找到适合的数字影像化发展路径。
(一)题材与时俱进
长久以来,腾冲皮影戏多从历史故事、传奇典故中挖掘题材,经典剧目有《杨家将》《包公案》《长坂坡》《万花楼》《大救驾》《大闹天宫》等,曾经一度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欢迎。在新时期中,腾冲皮影戏并没有顺应社会的发展编排新的剧目,只是一味重复表演原有的经典剧目,而这些传统剧目大多数题材老旧、枯燥,已经不能满足当今观众的娱乐需求。由此看来,腾冲皮影戏需要拓展其题材内容,通过一些创新性题材来吸引观众的青睐。比如在当下,具有民族情怀的腾冲皮影戏可以借助大众所关注的现实题材作为切入点来扩大传播范围及影响力。
结合观众喜闻乐见的综艺节目,以小品、相声、脱口秀等节目作为腾冲皮影戏的内容,这样既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皮影戏,也可以解决皮影戏缺乏幽默感和吸引力这一难题。曾经深受观众喜欢的电视节目《快乐驿站》,其中的“剪影中国”篇就借鉴了传统的皮影戏元素作为表现形式,推出了Flash动画相声系列,既让画面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感,又让观众在《拔牙》《学徒》《武松打虎》《关公战秦琼》等经典相声中见到了皮影的影子。皮影戏在娱乐表现形式上的延伸,创造出了体现中国风的表现风格和视觉形象,这些为腾冲皮影戏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找到了新的途径。
(二)造型的再创作
一是,找到皮影的意蕴,进行简化再创作。在腾冲皮影戏影像化发展的道路上,要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艺术元素及意境呈现途径,这样才能传播出腾冲皮影戏的文化内涵。另外,腾冲皮影戏如若表现的是现代题材,那么影像的场景和角色的形象都要进行简化再创作,使腾冲皮影戏的意蕴与能够现代题材对接。
二是,突出角色个性,进行形象的再创作。在腾冲皮影戏造型再创作的过程中,要突出角色个体的差异性,把不同角色个性的面部特征放大,也可以通过服饰特点来体现人物角色个性。皮影造型不一定要写实,但是一定要抓住角色的个性进行夸张制作,突出个性体现,使角色逼真、明确。
三是,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进行符号化创作。腾冲皮影戏的影像角色造型要别于其他地区,体现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要能够突出传统民族花纹的符号化表现,要找到腾冲皮影戏的民俗文化内涵。在影像形象的再创作上,要将腾冲皮影戏中寓意深刻的纹案提取出来,应用在现代造型的皮影角色中,把传统的民族文化意蕴和现代形象相结合,拓展腾冲皮影戏影像化传播的文化底蕴。
除此之外,在腾冲皮影戏的影像化发展中还应注意民族风格的色彩呈现,既要符合观众的审美趋势,也要保留有民族象征意义的色调。
(三)声音的多元融合
腾冲皮影戏的音乐具有慷慨、婉转、激烈的独特风格,是在腾冲民族曲调的基础上结合了当地的洞经音乐、民族器乐说发展起来的,戏文当中还经常会出现地方俚语。这些都使腾冲皮影戏的受众范围较小,难以实现广泛传播,如果要更广泛地传播出去,就要改变原有的配乐模式,照顾普通大众的音乐审美,合理调整戏曲和唱腔在整个音乐声音中的比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进行腾冲皮影戏声音的改造:
首先,声音的改造中要注意保留原有的民族文化。保留原生态的戏曲唱腔表现方式,把民俗化的曲调和展现现代题材的皮影戏影像进行结合,在传播腾冲皮影戏的同时保留最本真的仪式感,让观众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腾冲皮影戏,更有利于皮影戏的“本体”传播及发展。但要注意的是,在数字影像作品中应借助字幕使观众知晓民俗曲调的内容。
其次,戏曲元素与其他音乐模式结合,多元化发展。多元化音乐结合的模式不但丰富了腾冲皮影戏传统的表现内容,也降低了地方俚语对皮影戏传播的影响。可以适当保留腾冲皮影戏原有戏曲唱腔中的打击乐,以此来让观众体会腾冲皮影戏的民俗唱腔特色,同时把多种风格的音乐综合运用到腾冲皮影戏的曲调音乐中,以观众习惯的听觉感受来烘托气氛、展现角色、渲染情绪等。
最后,以现代视角再创作腾冲皮影戏的配乐。以现代的乐器、现代的演奏方式来表现,用通俗易懂的现代唱词代替原来传统的地方俚语,使观众能够轻松读懂并体会到腾冲皮影戏的呈现内容。在传统与现代中找到新的突破点,在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做到既有民俗风味又有创新,才能够符合观众的视听审美需求。
三、结论
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自上映以来就获得了很好的票房,甚至打破了《功夫熊猫2》保持了多年的票房纪录,不管是在《大圣归来》还是在《功夫熊猫2》中,都有用皮影元素表现的电影画面。从这一现象以及近几年广受追捧的数字影像作品中,均不难发现,传统的民间皮影艺术已经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娱乐生活中,这些都为腾冲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新媒体语境下,腾冲皮影戏需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及传承的新路径,必须把数字化作为切入点,抓住新媒体时代下数字影像的发展机遇,立足于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重构,改变不适合大众娱乐需求的部分,融合现代普遍大众的视听审美感受,结合前沿的数字技术及手段,赋予腾冲皮影戏全新的表现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奇琦.浅析美国动画电影中皮影意境的解构与建构[J].当代电影,2014(8).
[2]何奎.鳳凰涅槃腾冲皮影的转型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5(1).
[3]张健.皮影艺术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6(6).
[4]汪沛.皮影艺术新媒体传播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4.
[5]魏琪.中国皮影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4(5).
作者简介:王巍(1986-),硕士研究生,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