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的社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锡伯族作为我国民族中的一份子,其民间的西迁节更是美好的象征,历年的沈阳锡伯族都会开展西迁节民俗文化活动,真真切切地起到了传承我国民俗文化的目的,于此同时,沈阳政府对此的关注度也非常高。而沈阳作为锡伯族的重要据点,无论是新疆维吾尔族还是其他民族,都开始载歌载舞起来,在数名锡伯族青年悲壮音乐的衬托下,重现了壮观的西迁情景。对此,笔者简要从沈阳锡伯族西迁节民族文化传承角度来分析了艺术活动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西迁节;民俗文化;锡伯族;艺术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一、西迁节概述分析
西迁节是锡伯族的传统节日,锡伯族称之为“Duinbiywai zhuwan zhakun”,而东北地区则不同,通常都把西迁节叫做“迁徙节”“怀亲节”,西迁节的庆祝活动是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
根据史料记载,在乾隆二十九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吩咐了上千锡伯族官兵去伊犁地区屯垦戍边。同年,锡伯族的官兵和东北地区的锡伯族的男女老少,聚集在锡伯族家庙。史料上显示,当时的锡伯族家庙为太平寺,他们共同祭奠祖先和聚餐话别。第二天早晨,锡伯族官兵就告别了亲朋好友,踏上了西迁新疆的征途。自此,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的那一天,人们就会进行歌剧聚会,共同烘灶,吃高粱米饭等,以此纪念锡伯族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尊重保卫新疆国土的业绩,缅怀因战争死去的同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天就便成了锡伯族的西迁节,也成了锡伯族文化的象征。
西迁节的由来非常坎坷,经过多少年的磨练才形成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部的民俗文化精神不容小觑。锡伯族人民在长期屯垦戍边的生活中,将古代的文化发挥得淋淋尽致,并且生成了本民族的民族文化艺术。
二、西迁节民俗艺术传承内容
(一)传承着古老的渔猎文化
西迁节民俗艺术文化依然存在着渔猎文化,据说大多数的锡伯人都喜欢冬季打猎、春季捕鱼,这种是西迁节的重要文化习俗。迄今为止还有上山打猎的习惯,狩猎野生动物是锡伯人在过西迁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并且在伊犁地区还存在着拉网、挂网、扳网、迷魂阵、诱鱼篓和冰洞逮鱼的风俗,这种渔猎传统的保存正是见证了西迁节的古老文化的建立。并且当地的锡伯族人还开发一种新型的吃鱼方法,名字叫做“河水煮河鱼”,更是成为伊犁地区的一种旅游饮食文化。
(二)传承着原始的萨满文化
萨满作为锡伯族最初的宗教文化,地位不容小觑,对整个锡伯族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远远超过其他宗教文化。萨满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成了舞蹈文化,现在,锡伯族在庆祝萨满文化的时候通常都是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最主要的是以此编制的古典舞蹈赢得了很多国家级奖项,其中就包括“《额姆琴舞》《铃鼓舞》《鼓舞》”。萨满音乐一般都是以鼓点形式呈现出来的。在西迁节民俗文化中,萨满的服饰和舞蹈音乐道具都是精美绝伦的美术品。
(三)传承着“国语骑射”的文化传统
在清朝的时候,满语一直都是传承西迁节民俗文化的工具和载体,并且在这基础上还生成了特殊的语言文化和空间文化。至此很多的锡伯人开始研究满文,并且结合了语文,逐渐翻译出了满文意思,真正意义上解释了满文的存在价值,为我国语言文化增添了色彩。
在八旗制度下,锡伯族人民喜爱射箭,很多家院都有射箭厂,甚者是很小的小孩也要進行培训,当小孩达到十五岁左右的时候,若射箭技术达标就可以应征入伍,成为守护边疆的战士。新中国成立后,射箭成为了竞技项目之后,锡伯族人民的射箭技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由于他们拥有精密的箭术,受到了很多国家的拜访,并因此在很多赛事上得到了数枚金牌和团体冠军等,为我国的射箭领域争夺了很多荣誉。
三、西迁节对艺术活动开展的重要价值分析
(一)塑造城市文化品牌
沈阳锡伯族文化建设中,基于西迁节的特色和发展状况,在整个文化建设当中渗透了沈阳锡伯族西迁节特色民俗文化传承,通过锡伯族西迁节特色民俗文化活动,进而拓展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辽宁省沈阳市还是锡伯族的故乡和主要聚集地,在沈阳建立西迁节文化特色能够把锡伯族的民俗发扬光大。
弘扬民族文化、建立文化特色、传承文化精神是我们作为中华人民的使命,不仅是我们爱戴的风俗,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当今国际一体化潮流中不可磨灭的象征。通过研究沈阳锡伯族西迁节文化风俗,能够建造属于沈阳的城市文化品牌。
(二)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若沈阳的文化品牌打造不受到制约,就会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利益,艺术活动的开展也会顺风顺水,进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对锡伯族西迁节文化品牌的打造,能够带动具有民族风俗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的兴起更是指日可待,使沈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更上一层楼,随着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四、沈阳西迁节传承对艺术活动的实施策略探究
(一)开展沈阳西迁节文化活动,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发扬
沈阳西迁节的举办主要是为了响应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希望可以化民成俗、春风化人。
而沈阳意识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方针策略,中国是注重民族文化的国家,民族文化不能丢,对此,沈阳政府就顺应上面指示,为了推进沈阳文化服务,进一步讲好沈阳故事、传播沈阳声音、树立沈阳形象、扩大沈阳影响,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化高地,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沈阳对此开展了地域文化聚集,切合实际的推动了中华文化事业,进一步的激发了文化创新活力。
(二)注重发展沈阳特色旅游文化和景观文化产业
现在国外更多的是注重旅游文化和景观文化等,而国内更注重文化的传承、民族文化和地方经济的协调以及旅游产业的融合等方面,并且对很多的民族文化进行总结。沈阳是锡伯族的故乡,为了更好地打造锡伯族文化特色,建立民族文化靓丽名片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开展符合西迁节的文化活动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舞蹈活动、歌剧活动、戏剧活动以及服饰比较活动,甚至可以采取家乡食物的形式进行活动开展,从而使艺术活动的开展符合实际意义,还起到了吸引游客的作用,为沈阳西迁节艺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加强特色旅游的推广力度,促进辽宁地区锡伯族聚居地经济的发展,当地居民可以开发特色农家乐环节,如辽宁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锡伯族镇,使游客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学习如何制作传统的锡伯族美食,诸如鱼汤高粱米饭、穿正宗的锡伯族传统服饰、体验锡伯族传统的家庭生活。与此同时,让习得传统锡伯族刺绣技法的妇女在自己家中开设刺绣体验和观看制作环节,进而掀起传统服饰热。
(三)艺术产业的开发,有利于文化活动的开展
服饰行业、舞蹈发展以及技艺演出等,都是属于艺术产业中的一员,若这些产业步伐提上日程,会使沈阳的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对此沈阳地区的文化产业会更上一层楼,随之也间接地表明沈阳西迁节艺术活动的开展就不会受到产业水平的制约。
(四)文化创新发展,文化教育的传承策略
不断地提升文化提炼和文化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的传承不受到制约,锡伯族西迁节的文化特色更能体现出来,沈阳本土的艺术活动开展也会不断增加。同时,建立广泛受众对象,发展沈阳地区的锡伯族民俗文化。推进政府与教育部门的合作,组织专门人员编写教材,将民俗文化纳入知识体系中,在学校正规的课程开设之余,推广开设服饰制作、刺绣、饮食文化、传统舞蹈的学习等相关课程,加强青少年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热爱,若条件允许,可以在大学开设与之相关的选修课程,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大学生对其的认可程度,从而促进民俗文化的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沈阳锡伯族西迁节文化传承角度研究艺术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锡伯族作为我国五十六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意味深长,其次锡伯族的西迁节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对其的关注度非常高,若沈阳可以依旧按照此种文化建设发展下去,不仅可以对沈阳本地有所贡献,对东北地区艺术活动的开展都能起到促进作用,甚至对我国的艺术活动都有所帮助,为中化民族的文化传承起到直接性的促进作用,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标杆。
参考文献:
[1]曹雪莹.锡伯族“西迁节”传统体育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
[2]杨雪.新疆锡伯族贝伦舞音乐文化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
[3]周阳.锡伯族“西迁节”与族群文化认同研究[D].華中师范大学,2009.
[4]李娜.“西迁节”琐谈[J].新疆地方志,1999(2):63.
作者简介:庄岩(1980-),女,汉族,山东人,本科,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