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想恋爱吗

2019-06-11 08:39班镨予
科学24小时 2019年5期
关键词:个体现象青少年

班镨予

宿舍里的一个女孩谈恋爱后,每晚都会与她的舍友滔滔不绝地谈论她和男朋友的事。而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宿舍里其他几个人也会不约而同地产生想要脱单的想法。这种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的恋爱传播现象,在现阶段的青少年群体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值得引人深思。

这种受到外界影响而改变自身行为的现象,我们暂且称它为“青少年的恋爱从众性”。

从众心理的分类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的“暗室光点”实验以及心理学家阿希的从众实验可知,从众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信息遵从和规范遵从。信息遵从指在一个模棱两可、个体本身也无法给出确定判断的情况下,当发现自身行为与周围大多数人不一样时,大部分个体会选择改变自己的行为,遵从大众的选择。同理,由于对恋爱了解甚少,并对其充满好奇心,就会在外界刺激(身边的朋友开始谈恋爱)下跟进。一般以这种形式从众的个体都会相信群体的智慧,并且主动地从最根本的观念开始,确信无疑地改变自身行为。也就是说,受这种从众现象影响的青少年会由衷地感觉自己是渴望恋爱的,并采取行动。

规范遵从与信息遵从截然相反,这类人尽管最后还是做出了与大众一致的決定,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立场,只是不敢表现出来而已。所以规范遵从者是由于担心会与群体不同而被孤立,为了使自身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才在面对一个对错划分比较鲜明的抉择时,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做出与大多数人一样的选择。正如一些青少年也知道现阶段学业繁重,不应被恋爱分散精力,但又担心不像朋友那样去谈恋爱会被另眼相待,所以还是从众了。

恋爱从众性产生的原因

在了解从众的基本划分后,我们需要剖析促成这两种不同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恋爱从众与青少年对两性、恋爱以及性知识的理解程度是有一定联系的。有关性的知识以及正常的恋爱逐渐出现在青少年阶段本是正常现象。但在一些地方,不少家长和学校对两性关系、恋爱及性教育都十分敏感,好像非得在孩子身上加一层保护膜,把这些“不合适”的信息与孩子隔离开来才安心。这种过于强烈的保护,终究会弄巧成拙,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

人们通常会对陌生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这份看不见的力量正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基础。恋爱也是如此。现如今,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越来越普遍,但这些信息是否能被青少年正确理解,是否都建立在父母、学校所给予的系统化的正确知识之上呢?一旦青少年没有牢固的基础打底,这些零碎的信息进入大脑后,不仅不会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还会为“两性”、“恋爱”、“性行为”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愈发强烈地吸引着青少年的好奇心。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刺激(朋友的脱单),就可能导致他们盲目地跟随,为恋爱而恋爱了。

当周围谈恋爱的同龄人占多数时,就需要从另一个角度解释这个现象了。青少年正处于从家庭逐渐走向社会的阶段,接触的人群也在慢慢扩大,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多少会产生一些压力,尤其是独生子女。目前,在中国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远超同龄人,这就导致了部分人进入学校后,当需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时,会有些不适应,甚至感觉很难融入集体。因此,为了创造与小团体的更多共同点,更快寻找和融入“朋友圈”,一些个体就会选择模仿团体内他人的行为,例如恋爱,然后创造共同话题一同分享,以此建立与同伴的关系。相反,那些没有恋爱经历或并没有这方面意向的个体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另外,在青少年的普遍认知中,谈恋爱是受欢迎以及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代名词。

人脑的结构发育同样也是导致恋爱从众性形成的一个原因。青少年阶段是心理和生理迅速成长的阶段,也意味着身心还未生长成熟。例如,大脑中的前额叶皮层有着权衡轻重、分辨对错、做出判断、控制情感等功能,它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决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实验表明,要让这个决定性的部位完全成熟,并全面地开展工作,需要25年左右的生长时间。因此,青少年并不成熟的前额叶皮层会导致在判断正误、做出决定、控制情感等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那么,在是否要谈恋爱的问题上,又怎能抵挡得住朋友们迎面砸来的一波波狗粮呢?自然可能忍不住想要一段属于自己的恋爱了。

拒绝盲目恋爱

青少年的恋爱从众性究竟是好是坏呢?笔者认为,成年人和青少年都应辩证地解读。

对于那些想认真谈一场恋爱,却又碍于父母、学校的压力而不敢行动的人来说,恋爱从众性成了一股助他们跨出第一步的推力,让想爱却不敢爱的青少年大胆地把握住这份青涩而珍贵的爱情。但是,对于更多的青少年来说,仅仅只为“与他人一样”,则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都不负责任的行为。只因身边的许多朋友都陆续脱单,自己也盲从他们,很草率地选择个对象恋爱,而等新鲜感消退,又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并不是真正喜欢对方。这样随随便便的感情对双方的伤害都是巨大的。

希望所有年轻人在感情方面都能三思而后行,更不要盲目追随他人的脚步。

(指导老师:王堂生)

猜你喜欢
个体现象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