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朝都有相应的免费医疗制度或临时性政策,来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早在周代,朝廷就设有“掌养万民之疾病”的“疾医”一职。但疾医数量少,难以涵盖万民,因此更为常见的方法就是朝廷赐药。从秦朝到清朝的史料中,基本上都可以找到朝廷赐药的相关记载。
例如,《汉书》记载,西汉元始二年,全国多地发生旱灾及蝗灾,当时掌权的王莽便以汉平帝的名义,赐药给灾民,并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
不仅朝廷会赐药,地方府衙也会不时为辖区内的百姓提供免费医疗服务。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百姓的医疗更成了突出的大问题。北魏朝廷尤其重视医疗问题,于是创造性地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面向基层的政府性医疗机构——“别坊”。别坊是专为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更重要的是,在别坊看病,所需的医药费全部都由朝廷负担。
到了唐朝,由于国力的增强,医疗卫生机构也相应完备起来。为了更好地在百姓生活中普及医药卫生常识,开元十一年,唐玄宗“亲制广济方颁示天下”。他还下诏,在地方乡间要道处都要公示医疗卫生知识。唐朝还以立法的形式,来规范医者的职业行为,保障医疗水平。医者若有因财而诈称患者病情严重的,以盗窃罪论处。
由官方开办的药店是从北宋开始的。官办药店专为百姓提供价格低、疗效好的成药,受到百姓欢迎。北宋熙宁三年,在宰相王安石推动的变法中,新實施的“市易法”还将药品纳入国家专卖行列。宋朝还设置了带有慈善性质的,用以保障贫困百姓就医的“安济坊”。
(据《福建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