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雷锋写进历史的“灵魂歌者”

2019-06-11 21:58翟元斌
雷锋 2019年5期
关键词:抚顺事迹雷锋

翟元斌

陈广生走了,不知道是否留下遗言,《雷锋的故事》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珍贵的礼物。

陈老生前曾应邀在我主编的《雷锋精神研究》杂志上发表一篇感言,某种意义上这是他与时代交谈的真情告白。陈老在开篇感慨雷锋人生价值时引用了一段名句,“记得一位著名作家说过:‘生,使一切的人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死,使卓越的人露出头角来。”今天,当我们燃上一炷香,遥祭陈老飘逝而去的纯净灵魂,心头依然涌出这段名句。

学习雷锋,首先要了解雷锋。人们对雷锋的认知一般通过三个途径:即一本《雷锋日记》、一本《雷锋的故事》和诸多雷锋照片。《雷锋日记》敞开了雷锋的内心世界,让人们触摸到雷锋的心跳;一张张雷锋的照片,展示了雷锋22年青春岁月的风采,使人们感知雷锋生命的鲜亮与芬芳;《雷锋的故事》则描绘了雷锋的成长轨迹,让人们懂得一个人的平凡何以升华为伟大而且达至永恒。

无论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还是这个民族的英雄,都需要记录,只有记录下来才不会忘记。陈广生是雷锋的“灵魂歌者”,他对雷锋的记录是独一无二的,既有啼血杜鹃般事迹巡回报告,又有浓墨重彩操办陈列展览,还有奋笔疾书的文本纪念。追问动因,是否可以作出这样的解读:陈广生最初的冲动,源于被这位年轻战友“身上正散发着一股灼人的热能”所吸引,随之军地上上下下致敬英模的涌流,激发其英雄情怀,自觉做英模的歌者,以文脉传承国脉,展现一名党的宣传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党和人民培育了雷锋,历史选择了陈广生记录雷锋,陈广生把雷锋写进了历史,《雷锋的故事》犹如一台解码器,在历史的隧道中持续不断地闪烁着光亮,读写出时代楷模的平凡与伟大。

人们不难理解雷锋这个苦难中挣扎求生的孤儿,由于红色共和国的温度使得濒死的生命复苏生长,所以才涂就感恩回报的生命底色。相似的童年经历与心路历程,拉近了陈广生与雷锋的距离,欢迎新兵大会上,陈广生喜欢上了代表新兵发言的雷锋,组建战士业余文艺队时又第一个选上雷锋。4个月后,团部要写雷锋事迹材料向党委汇报,陈广生又和宣传股的同志承担了这项任务。当一份《雷锋同志模范事迹》材料交给雷锋征求意见,雷锋用笔把“模范事迹”4个字划掉,写上“解放后我才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顿时,陈广生的心被雷锋“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融化了,“萌生了‘盯住这位年轻战友,设法为他写点什么的想法……”1961年3月,陈广生完成报告文学《向阳坡上长劲苗》初稿。原沈阳军区工程兵宣传处打印几十份分发有关同志和雷锋本人征求意见。随后,陈广生两度到雷锋入伍前工作过的鞍钢化工总厂和弓长岭铁矿调研,还到铁岭下石碑村跟车采访执行任务的雷锋。1962年8月,正当他修改补充文稿时,雷锋牺牲的噩耗传来,他含泪赶写完成5万余字的报告文学《向阳坡上长劲苗》,也就是后来畅销国内外的《雷锋的故事》的雏形。

历史的叙事总有它自己的逻辑,《向阳坡上长劲苗》如何“生长”成《雷锋的故事》也是循着这个逻辑展开。逻辑的第一环是在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强烈要求下,陈广生受命在部队营地布置雷锋展室;逻辑的第二环是抚顺团市委书记宋廷章提出,要组织全市青少年参观展览,制发了全国第一份学雷锋文件《关于组织全市广大青少年参观雷锋烈士展览室,开展好阶级教育的通知》。抚顺市委书记沈越明确要求:“雷锋是好典型、活教材,一定要把学雷锋活动搞好。”为此,抚顺市采取3条措施组织落实:一是组建雷锋事迹报告团;二是举办雷锋事迹展览;三是在《抚顺日报》开辟专栏连载雷锋事迹。而这3条措施,条条都与陈广生相关,都是陈广生挑大梁。

在《抚顺日报》连载雷锋事迹,是当时抚顺团市委宣传部的张凤楼提出的。为便于陈广生工作,报社特意为他安排了比较安静的房间。那些日子里,陈广生白天筹办展览、外出作报告,晚上回到住所赶写每天至少2000余字的文稿。他把那篇长达5万多字的“幼苗”切割成25个独立成章的小故事,以《毛主席的好战士》为题连载了25天,一直到1962年年底结束。《抚顺日报》为连载加了编者按:“毛主席的好战士,党的好儿子——雷锋同志的生前事迹,给了抚顺市广大干部、职工、学生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为了更好地学习雷锋同志的高贵品质,发扬雷锋同志的忘我精神,继承雷锋同志‘发阶级之愤,图祖国之强的未竟事业,特将雷锋同志生前事迹报告连载于此。让我们以雷锋同志为榜样,永远前进。雷锋同志永垂不朽!”

《抚顺日报》连载的雷锋故事,是陈广生最早发表的较为全面地介绍雷锋生平事迹的文稿,对于后来出现的各类宣传雷锋事迹作品产生了很大影响。1963年初,军内外报刊发表的长篇通讯,如《辽宁日报》《中国青年报》《前进报》等发表的《永生的战士》一文、《解放军报》发表的《伟大的战士》一文、《中国青年》杂志发表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等等,都是依据《抚顺日报》连载的文字改写成篇的。 此外,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赶排的话剧《雷锋》、八一电影制片厂赶拍的电影《雷锋》,编导们也是到抚顺深入生活、采撷素材的。

逻辑的第三环是1963年年初,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为出版有关雷锋的书找到沈阳军区。经沈阳军区政治部推荐,已调到沈阳军区政治部创作组的陈广生接下任务。他在崔家俊等人的帮助下,3个月后,书稿交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和春风文艺出版社分别出版,即人们看到的两种版本的《雷锋的故事》。

陈广生在雷锋塑像前回答孩子们的提问

猜你喜欢
抚顺事迹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搭伙
我的家乡抚顺
抚顺工业遗产的历史形成和基本特征
与时俱进
蒲松龄与喻成龙交往考辨
柳下惠事迹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