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教学设备优化配置研究

2019-06-11 11:17戴月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5期
关键词:优化配置教学设备绩效管理

戴月

摘 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在教学设备申报配置以及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建立校级绩效管理体系和基于大数据的省级以上教学设备绩效管理体系,给出了校级绩效管理体系中申报指标的选取、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采用信息化手段思路,指出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设备绩效管理体系是教学设备科学、合理配置的一个最佳解决途径。

关键词:教学设备;优化配置;绩效管理

教育部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 2018年)》(教职成〔2015〕7号)中提出“资产管理:根据有关规定和学校发展需求,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教学设备作为学校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合理配置资源?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教学设备是我院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物质基础,教学设备的状况与使用效益直接影响到实验室建设的质量与水平,进而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我院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中提出投入5000万元左右购置教学设备,那么如何购置,购置哪些教学设备需要认真研究和仔细探讨。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教学设备配置的标准问题,有了标准,才能正确评价教学设备的配置是否科学、合理。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设备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申报缺乏长远规划与充分的考察论证

一般按照上级财政管理部门的要求,设备购置预算的申報为三年滚动预算,这需要各系部在预算申报时结合学校实际以及专业发展进行长远规划与充分的前期考察。但一些部门为争取更多教学资源盲目申报,为完成申报任务敷衍了事,申报购置的设备数量、价格以及参数等仅仅是通过简单地到其他高校或企业考察得来,实际采购时才发现申购设备的数量或价格都远远和预算不符,临时要求修改,但按财政管理的要求又无法及时更改,造成一些无法解决的矛盾。其次,一些部门申报购置时仅考虑眼前需求,造成同类设备分多次申报、购置,既造成化整为零的违规采购,又易造成不同批次相同设备的品牌、中标公司等前后不一致,后期难以管理和维护,甚至有些部门擅自要求设备供应商不按照中标设备既定的数量或技术参数供货,违反招标采购相关法律法规。

2.设备采购偏离办学目标

部分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设备采购计划时没有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而是复制拷贝其他本科院校采购计划,缺乏高职院校的特色;或者照抄其他高职院校采购计划,没有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致使设备采购偏离了办学目标。

3.设备使用效率不高

由于教学设备采购计划偏离了学校实际的办学目标,采购计划没有结合专业、教学和科研实际条件做调查研究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致使采购方案与教学实际不符,教师可能不愿意使用新购置的设备,造成部分教学资源的浪费,或者设备购置后由于专业的调整或停办根本没有拆封,一直闲置,造成严重浪费。

4.设备日常管理混乱

由于教学部门甚至学院的个别领导不重视教学设备管理工作,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维护或保养不及时,提早报废,造成浪费,而对相关责任人也缺乏处罚措施,或者虽有处罚规定但并不执行。

5.未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目前针对教学设备的使用考核在各高职院校还没有开展,即使有也流于形式,考核的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考核结果并没有作为教学设备购置工作中的重要衡量因素,对考核结果差的使用部门未能及时进行处理,对考核结果好的未能及时表彰及总结经验,而是依原有思路模式继续进行设备购置。这既不利于经费的节约,也不利于教学设备的有效管理与使用。对各教学部门来说,教学设备是无偿投入、无偿使用,考核中缺乏成本分担机制。

二、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教学设备优化配置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中提出“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将建立绩效管理机制作为“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的改革手段。高校绩效管理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教学设备的投入是高校物力投入的关键部分。因此,结合规划纲要要求,建立基于绩效管理体系的教学设备优化配置是教学设备科学、合理配置的一个最佳解决途径。

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高职院校自身建立校级绩效管理体系;二是上级主管部门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省级绩效管理体系或国家级绩效管理体系。校级绩效管理体系除了满足高校自身绩效评价需要外,同时为省级或国际级绩效管理体系提供基础数据;而省级或国际级绩效管理体系为校级教学设备配置提供参考指标和参考标准。比如通过将学校某专业的学生数、学生水平、师资配置、拟投入资金、现有教学设备以及实验室等具体指标输入省级或国际级的绩效管理体系,可得出具有指导性的设备购置计划,从根本上解决设备的盲目申报、盲目购置问题。

1.建立校级绩效管理体系

校级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制定恰当的指标考核体系,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及利用信息化手段,具体包括考核指标的选取、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信息化应用三个方面。

(1)考核指标的选取。考核指标的选择包括申报、立项、购置和使用四个环节的指标。

第一,申报指标选取。申报指标选取属于教学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阶段,该阶段应选取设备购置的必要性、预期利用率、预期使用效益、先进性、配套设施、预期开设课程以及与就业相关性等指标。各指标再进行细化,作为判断设备购置是否合理的依据。

第二,立项指标的选取。立项指标的选取属于教学设备购置的立项阶段,该阶段应选取设备立项表信息填写的完整性、规范性、价格合理性以及按时上交情况等指标,作为判断设备购置是否合理的依据。上述指标能够反映出设备购置申报部门工作的态度是否认真,并间接反映可行性的论证是否充分,比如物资信息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势必造成多次返工,影响工作效率,若未及时发现会造成招标流标,极大延长招标周期。个别部门因为前期的论证不充分,临招标时擅自修改标书上的物资数量、名称,造成与财政局批复立项表不一致,造成严重后果。

第三,购置指标的选取。购置指标的选取属于教学设备购置的招标阶段,该阶段应选取标书讨论次数、招标公告质疑次数,招标结果投诉次数、流标次数、招标完成时间、合同签订规范性、验收及时性以及验收规范性等指标,作为判断设备购置是否合理的依据。上述指标能够反映出设备购置申报部门工作的态度是否认真,以及设备参数、预算价格是否合理,标书的制定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等。比如标书中资信、技术参数等制定的不合理,必然导致潜在供应商的质疑或投诉,更有甚者中标后被废标,重新进行招标。

第四,使用指标的选取。使用指标的选取属于教学设备的管理阶段,该阶段应选取实验室人员配备、设备利用率与预期利用率的比较、设备使用效益与预期使用效益的比较、开设课程与预期开设课程的比较、就业相关性与预期就业相关性的比较、设备变动及时性、设备信息准确性、设备标签完整性、设备安全性、完成设备清查任务及时性、设备盘亏以及提前报废情况等指标作为判断设备使用是否合理的依据。上述指标能够反映出设备使用部门工作的态度是否认真,以及日常管理是否规范,设备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等。

(2)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权重确定的前提是确定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有层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综合评判法、多元分析、马尔科夫鏈方法等,如李军锋(2011)、王标(2013)基于KPI设计出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闻琳( 2011)、殷俊明等(2009)、刘利等(2012)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有关院系的办学绩效进行评价;刘晓峰等(2012)将平衡记分卡(BSC)和层次分析法(AHP)引入到高校院系绩效评估中。目前,基于绩效管理体系的教学设备优化配置研究较少,通过中国知网查询(截至2018年3月27日),按篇名输入“绩效教学设备”仅查到3篇论文;按主题输入“绩效教学设备”查到相关论文21篇,其中真正涉及基于绩效体系进行教学设备优化配置的仅4篇(3篇与按篇名查找的论文相同)。因此, 在现阶段由于缺少相关可参照的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上述四个方面的指标权重比较合理。层次分析法将复杂问题分解成有条理且相互联系的多个层次,征询专家和分析者对于层次中两两比较得出相对重要程度,然后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定量描述,计算每一个元素在该层次的权重,最后通过将所有层次排序得出每个元素相对于总问题的权重。

指标和指标权重的确定在初始阶段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可通过建立仿真模型进行模拟。在模型中将调整指标和指标权重形成的绩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最终得到一个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权重。

(3)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绩效考核效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过深入了解PC端、移动端以及 Web服务端所采用的技术,追踪最先进的系统开发技术与开发工具,设计基于互联网+的绩效考核系统进行教学设备优化配置的考核,可以做到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随时登记和上传考核资料,并自动汇总,既准确又方便快捷,被考核的人员或部门也可以随时查看考核结果,既减轻绩效评价工作负担,又使被考核的人员或部门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快速纠错,提高工作成效。

2.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省级以上绩效管理体系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转6页)(接14页)发展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大数据应用能够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大数据的应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目前,教育部每年也要求通过高等学校实验室信息统计系统上报各高校教学设备增减变动以及使用情况等,但统计指标过于简单,且存在部分学校为了上报而上报,敷衍了事,疲于应付,导致上报的数据不准确。数据上报后既缺乏后期的核实核对,也不能对各校的教学设备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基于大数据的省级以上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通过运用统计学与数据挖掘技术,对教学设备相关大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借助建模方法,挖掘教学设备配置和教学以及就业方面的关系,从而指导各校结合实际情况配置教学设备,促进教学设备配置做到科学、合理。

校级绩效管理体系为省级绩效管理体系进行大数据分析提供前提条件,省级以上绩效管理体系建立中涉及的考核指标选取、权重的确定等可以借鉴各高校的绩效管理体系。在目前校级绩效管理系统方兴未艾的情况下,从源头做起,在各校级绩效考核系统建立时即规定统一的信息基础标准,建立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能够有效避免后期信息孤岛的产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大数据平台的搭建既可以采用成熟的产品,也可以定制开发。

三、总结

从高校层面上来说,基于绩效管理体系进行教学设备优化配置,对于促进高校提高教学设备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能够充分发挥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等。绩效考核系统的使用能够及时、全面反映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为教学设备配置提供有力的科学决策依据。

从国家层面来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个高校的教学设备绩效考核数据可以给国家层面的教学设备统计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从而给出各层级学校,各专业教学设备的最佳配置标准,比如每个专业人均应该拥有的教学设备数量、种类、价值等等,给各高校教学设备购置提供恰当的参考,科学、合理配置设备,不盲目购置造成浪费。

参考文献

1.郭楠.绩效管理体系下高校教学设备配置问题研究.西南大学,2009.

2.于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青岛大学,2015.

3.柳茜.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研究型高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和应用.东北大学,2013.(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优化配置教学设备绩效管理
改革新形势下汽车专业教学设备的优化管理
公办幼儿园教学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办幼儿园教学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法院职权的优化配置
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研究
合理配置QoS改善校园网络环境
医院政工绩效管理探析
浅析高新区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要强化现代化教学设备实用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