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涛 徐伟
摘 要:高校资产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基础支撑和保障,高校资产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價值实现和职能履行。由于问题长期积累,高校资产管理积弊较多,在高校长期发展进程中的职责和使命长期处于未然状态,主要表现在:管理意识淡薄,资产流失严重;体制松散,创新能力欠缺;衔接不畅,内控不足,服务职能薄弱。针对高校资产管理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必然和未然分析,进行使然逻辑的确立势在必行,主要概括为:强化意识,转变更新理念;完善绩效,优化精炼队伍;建设资产信息大数据,实现跨库互联;确保高校“双一流”组织目标的实施和实现。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双一流;基础数据库
高校资产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高校办学风貌和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更是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基本物质保障,在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具有穿针引线和保驾护航的作用。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为高校的发展创造坚实的物质发展基础,优化高校资产配置,已经成为高校争创和保持“双一流”水平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资产管理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必然分析
“双一流”建设是现阶段高校的主要任务,与以往“211工程”大学、“985工程”大学不同的是,“双一流”建设名单中的高校是动态的,即定期评估、动态管理、有进有退,一旦不能达到评估标准,就会退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终身制,没有固定身份,没有一劳永逸,可上可下、可进可出,这就对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持续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以往的教学评价方面,高校对教学、科研等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但是对于高校的组织与管理关注度不够,这也是我国高校整体办学水平依然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校在寻求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主要是涉及人、财、物的竞争,为了提高综合竞争力,这三方面缺一不可,其中人是根本,财是基础,物是保障,而物涉及的主要部门就是资产管理部门。一流高校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一流的管理水平,在资源保障有限的情况下,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如何通过高效精细的管理,保证高校资产的正常运转和效能增加,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确保高校组织目标的实施,这不仅仅是对资产管理部门管理机制流程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考验,更是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鉴于资产管理部门工作内容涉及面之广、体系之庞大、影响之深远,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效果和效能,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各方面的正常运转和整体管理效率,直接影响“双一流”建设任务和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资产管理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未然分析
1.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乏力,资产流失严重
鉴于高校资产管理的理念相对落后,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使得资产管理缺乏进度和力度。例如,从属性而言,高校资产可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但是关于这两类资产之间界限和规定的模糊性,使得两类资产在转换时缺乏评估,导致经营属性的资产所得利益分配不明,无形之中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此外,针对产学研的结合方面,由于管理不顺,许多科研课题相关的设备和成果无法纳入资产管理体系,同时由于缺乏经营理念,不能及时产生经济效益,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效益无法充分保证。
2.资产管理体制松散,人员不精,创新能力欠缺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规模投入,高校资产数量增加迅速,但是由于资产管理长期不被重视,高校领导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客观认识,高校资产管理反而突显出了更多问题。诸如资产管理体制多元,缺乏一致性和可操作性;资产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相关业务培训,有的甚至缺乏专业认证的上岗证,专业断层导致业务素养参差不齐,知识不精、不全面导致业务不熟练,对业务和政策法规理解不透导致执行力不够;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充斥于管理工作中,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资产管理创新和水平提升的瓶颈。
3.资产管理衔接不畅,内控不足,服务职能薄弱
高校资产涉及部门众多,资产管理部门由于受到职能部门属性、权利和责任的限制,与相关部门缺乏充分衔接和沟通,在资产购置、管理、统筹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尤其是在资产配置方面,基本没有查重和控制的职能。如在资产购置阶段,一般是由资产管理部门基于年度预算,按照请购、审批、招标、付款、验收和入库等管理流程进行,根据内部控制理论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该管理流程需要资产和财务部门同时参与。现实中,往往由于两部门之间沟通不彻底、职责不清、互相推诿,造成管理过程中冲突不断和漏洞百出。最常见的例子:某使用部门由于急需采购某设备,请示报备上级领导获得同意后,直接将请购申请交给采购部门进行采购,但是等到付款时,财务部门发现该设备属于预算外项目,但是此时采购合同已经签订,这为后续的资产入库和财务管理造成了很多麻烦。资产管理部门只能管、不能理,“管”和“理”脱节,没有话语权,终将会导致了资产部门的管理职能弱化甚至丧失,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充分、对资产的控制不足,必然导致服务跟不上,服务职能日渐弱化,久而久之,就会丧失管理的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三、高校资产管理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使然逻辑
当前高校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双一流”建设,高校资产管理的理念必须符合这一主要战略目标才具有现实意义,并获得更多支持。因此,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必须以学校的“十三五”规划为基本依据,提升资产管理本身的内涵和价值,持续优化资产设备的性能、安全和配置。
1.强化资产管理重要意识,转变更新管理理念
通过树立“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融入管理理念的更新过程中,然后在对资产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体制寻求突破的过程中进行落实和体现,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载体,提高学校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环节的基础工作,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进而提高教学科研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益,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资产管理实现正确定位的基本手段。尤其要重视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资产管理制度不仅是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标杆,也是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此外,需要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的市场经营理念,打破资产的部門化壁垒,树立效益理念,提高国有资产的市场参与度,使得高精尖、闲置、稀缺设备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为社会和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和动力。
2.完善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优化管理队伍
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的素质,关系资产管理的方方面面,更是一流大学风貌和基本特征的直接反映。组建一支懂业务、懂财务、懂管理的资产管理队伍,是提升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重中之重,也是所有管理理念、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得以有效执行和落实的关键。管理队伍落实之后,下一步就需要通过具体的管理方式实现对资产有效、科学管理的框定,具体做法如下:
一方面,根据高校当前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制定绩效评估制度,完善和细化绩效考核体系和产出控制指标,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产出控制的应用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鲶鱼效应表明,竞争激励是保持组织发展活力的源泉;对应于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估就相当于鲶鱼的角色。将绩效评估与各院(处)的资产拨款挂钩,即根据资产管理的目标和环境,结合上一年的绩效考核结果确定下一年的预算拨付,这不仅可以激发基层资产管理部门的竞争活力,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各院(处)资产的使用效率,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教学效益和科研效益,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
3.建设资产信息大数据库,实现数据跨库互联
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是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高校提升管理水平和效能的基础。借助智慧校园的校级大数据平台,将资产信息大数据与学校信息资源数据平台对接,如采购环节需要与招投标系统对接、使用环节与各二级部门的使用和维护信息对接、在处置环节与审批核验机构对接等。尽量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能和业务协同建设发展,完善资产数据的基础信息,实现高校资产信息大数据的不断完善和跨库互联,尤其是针对资产的预算、申请、论证、配置及调配、管理、共享、报废等重要节点环节的监控、跟踪和管理。加强对资产管理业务流程、查询统计、责任权责等进行模块化管理,实现对经营性资产的产权属性、股权转让、清产清算、核资审查等经济行为的逐级报批、报备管理,进而实现高校资产的实时动态监管、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精细管理、科学规范的信息化管理、高效细致的统计分析管理,从各个环节保障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的“管”和“理”,固化风险,避免管理环节的“真空”层,进而为高校资产服务“双一流”建设和决策提供可靠扎实的依据。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行效率、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需要学校各部门配合和共同努力。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该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主动将自身文化和学校文化进行合并互补,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同时,拓展资产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在做好摸清家底、优化和简化资产管理程序、合理规划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及保值增值等本职工作的过程中,构建资产管理的特色组织文化,助力学校全局行为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崔育宝,李金龙,裴旭,等.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完善论思.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1).
2.李滟.论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4).
3.闵筱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与优化.现代经济信息,2015(8).
(责任编辑: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