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勇章
历史学科是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初中历史是实现初中时期学生博古通今、提升他们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同时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对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健康形成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初三历史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知识的重任。它既要调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与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落实完成课标的基本要求,还要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梳理和融通,通过知识的系统化形成思维的整体性。复习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并且指出,合作学习要“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给合作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群学行为”的实质就是合作学习。最普遍、最实用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特别突出生生互动。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合作学习”课堂模式中,“独学”“对学”“群学”这三种应该成为“合作学习”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而“对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也是“群学”。 群学是一起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每个组员都同时扮演着学习者和检查者的角色,自己在进行学习的同时,也要检测其它组员的学习成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那么,在历史复习课堂中,如何进行群学,提高其有效性,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效、高效呢?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在自身独立思考的提前下,互相交流各自的见解和想法,展现思维的魅力,在交流之中自省还有反思,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完备,自己的方法更加健全。
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其学习效率
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历史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知,使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师要俯下身来,与学生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带领学生走进历史,使学生处于思维活跃、思考积极的状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于挑战权威,善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见解,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其次,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學习的能力。新课程理念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提出新形势下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是主动的求知者、探索者。新形势下的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科学合理的分组
在组建群学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可以根据各个班级自身学情,采取固定式和随机式两种形式。
三、明确任务和要求,合理分工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每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的提出合作的目标和要求,教师一定要把这段时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要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
要确保“群学”行为的有效性,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责任明确是关键。小组里面的成员必须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共同的任务,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好,这样共同的任务完成才能有保证。而共同任务的完成,也刺激和鼓励着成员,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始终是群学行为有效性必须贯彻的一个原则。组内分式策略: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明确的责任分工是进行合作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明确的责任分工,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承担组内的管理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四、及时做好评价和总结
合作教学强调“人人进步,促进发展”。合作小组中应有个人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等,评价体现多重结合,多元评价。 小组评价要体现公平性、持续性,要有评价标准。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评价。(1)组内互评。(2)组间互评。(3)教师评价。首先是对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以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其次是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是评价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有没有比以前有所提高。
总之,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中产生新的认识,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同时,通过团队的参与、合作、分享和共赢,使群学的有效性充分展现出来,使个人的素养、能力得到大大提升,课堂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