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维
“一到晚上,整个村庄漆黑一片,這家看不到那家,这栋房子看不到那栋房子。”回忆起通电前的情形,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村民王菊弟说。
距离县城45公里,下党乡曾是福建省唯一的“五无乡”: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下党乡走出了一条既要百姓富也要生态美的发展之路。去年,乡里最后一批贫困户也都实现脱贫。
路通了,村美了,村民富了,村里装上了路灯,灯火通明一直到天亮。
下党乡的发展,仅从用电量的增长上便可见一斑。下党乡供电驿站站长周道杰说:“我刚到电力系统工作时(1999年),全乡用电量一年才1000千瓦时,如今这个数字已是165万。”
除了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照明灯等家用电器,用于茶叶加工的数台机器设备更是须臾离不开电。虽然电价较低,但王菊弟每个月电费都要300多元。
很难想象,如果停电,会给乡里的生产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同时经营着民宿和茶叶两个产业的王菊弟一整个白天都在忙碌着。有生意头脑的他将闲置的一处老宅改为民宿,可以同时住4户人,而且,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休息区。
8月10日,台风“利奇马”过境期间,周道杰和同事们检修电路。
位于闽东宁德的大山深处,下党乡的绿水青山吸引来众多游客。
通过经营茶园、发展旅游和现代农业等方式,下党乡去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3300元,是30年前的60多倍。
日前,下党乡6位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乡亲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他们脱贫的喜讯。
在给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写道: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
随着下党乡社会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用电量不断增大。
王菊弟所在的下党村,目前有用电户306户,2012年全村用电量不到1000千瓦时,现在全村仅居民用电量每月就达3万千瓦时。
“下党乡是出了名的地僻人难到,习近平同志是建乡以来第一个到乡里的地区领导。”时任寿宁县下党乡党委副书记的刘明华回忆。
1989年7月19日,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带领地直机关18个单位负责同志,到下党乡现场办公。
为了尽快让下党乡通上电,有人提议从邻近乡镇拉线,但习近平不认可:“要致富,先修路,这一点,我同意。但是架线拉线通电,我看就罢了。拉线过来,看似见效快,实际背了电费的包袱。下党有水利资源,咱们自己建个电站,等于抓了一只能下蛋的鸡。”
“他(习近平)说了,要致富就先修路,把路要作为头等大事,要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燃眉之急,电也非常重要。给了我们72万元,32万元开公路,40万元建电站。”刘明华说。
朝迎山村风寒,夜伴泥瓷灯盏,这是下党乡当年的真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来下党乡的时候,生于1975年的王菊弟还是名学生。
“那时没通电,读书时都是点火篾作为照明。”他回忆,首选煤油灯,但购买煤油需要油票,所以只能用火篾作为照明工具。
1991年1月,下党第一条公路建成通车。12月,一座250千瓦水电站建成。
1998年10月,下岗后、上岗后村群众终于有了照明电灯。随后,下党乡最偏远的底碑坑头、外碑坑头、上昔洋等自然村完成了农村电网建设。
通过手机,就能网上缴费;出现故障,仅需打个电话,供电驿站就会派人来维修。对于下党乡供电驿站的服务,王菊弟非常满意。
20多年,周道杰和他的同事们走遍了下党乡的10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一次次为村民解决用电问题。
曾有一段时期,遇到打雷下雨,村里就会停电。经过电力部门线路改造,停电问题才基本解决。
回忆起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艰辛过程,周道杰说,测量、立杆、安横担、放线、架线、拉线……施工条件非常艰苦,一条条水泥电杆从下党村用人力抬到施工地点,需跨越无数个深山沟涧。
白天,周道杰与3位同事带着材料、干粮走进深山;夜晚,他们返回住在群众家里,在煤油灯底下准备材料器材,商讨施工方案。
如今,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下党乡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小镇。2018年,下党乡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村民直接增收800多万元。
此外,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发展方向,下党村发展茶叶,上党村发展蔬菜,西山村养殖家畜,下屏峰村种植脐橙,碑坑山村酿造红酒……
随着产业发展加快,仅靠现有供电设施难以满足下党乡的用电需求。
“日前,国网寿宁县供电公司35千伏下党输变电工程正式动工,投资2850多万元,估计今年12月底将竣工投运。届时,下党乡的居民用电将更加安全可靠,同时也为产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周道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