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凭借大量的古诗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与文明,古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古诗词作为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诗词的意境美,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现代教育与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最佳组合,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以小学一年级所学古诗为例,让学生通过诵读诗词,了解其大意,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走近古诗的意境,从而感受诗词所描绘的画面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但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意不够深入,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等问题,特别是在体悟古诗意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同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地建构诗中的情境画面,从而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深入体会诗歌的意象美及深层次情感。进而提出有效学习古诗的策略。
【关键词】古诗;传统文化;古诗鉴赏;古诗接龙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了解,逐渐改变了教师为主体的教学。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经过古诗词熏陶,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继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课堂情境再现
情境一:古诗接龙
考虑到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倡导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即便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唐诗宋词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储备,特别是对于《三字经》《论语》等更是耳熟能详。于是,我就想通过“古诗接龙”这个游戏帮助学生简单回顾背诵的古诗。我先给学生讲明游戏规则:“同学们,今天咱们学习《咏鹅》这首诗,开始学习之前咱们做个‘古诗接龙的小游戏来热热身。规则是这样的:每首诗都由老师开个头,我说前两句,看谁能接下去,好不好?”“好,老师,开始吧!”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
由于今天学习的《咏鹅》是一首画面感比较强的唐诗,所以我特意选择了几首情境类似的诗。第一首是孟浩然的《春 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没等我说完,戴新宸就高高地举起手说道:“老师老师,我知道,接下来两句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不错,接得很好,我们接着来。”我赞许道。是不是出得简单了?那我来一个难一点的,想到这里我继续说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谁来?”这可能真有点难了,我说出前两句之后,教室里出现了小声讨论的声音,这时陈文瀚缓缓举起手说道:“老师,这首诗是白居易的诗《池上》,后两句是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陈文瀚刚说完,教室里爆发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接着又有两位同学完美地接上王维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还有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都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要背诵的,没想到学生都已经完全会背诵了。古诗接龙一下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于是我就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咏鹅》,欣赏作者所描绘的一池美景,渲染一种优美的情境。
情境二:古诗鉴赏——感受画面美
《咏鹅》这首诗的画面感和美感是非常强的,加上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喜欢听故事,喜欢画画,我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给他们讲了一个美妙的故事,用故事叙述一幅绝佳的美景,让学生根据我的描述,绘制一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美好画面。面对爱听故事的学生,我徐徐道来:“弯弯的小桥下,河水清澈见底,成团成簇的荷叶铺在碧绿的河面上,有几朵含苞待放的荷花点缀其中;小桥上有一个红色的楼阁,楼阁内干净简洁的桌椅,让人忍不住想坐下来观赏这一池荷景,美不胜收。如此宁静美妙的画面突然被一群鹅打破了,一只鹅低头浮水,一只鹅仰天高歌,还有一只好像对水面上的荷叶特别感兴趣,默默地逗弄着荷叶。白白的鹅毛漂浮在绿水之上,红红的鹅掌拨弄着清清的河水,像船桨一样。”
在我描述的同时,学生们用手中的画笔,在白纸上涂画出一幅幅美景。于是,我接着说:“开篇的三个‘鹅!鹅!鹅!先声夺人,写出了鹅的声音美,接着通过‘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相互映衬,展现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动静结合,完美地展现出白鹅浮游于绿水之上的画面美。”对于学生来说,古诗阅读依赖的是古诗上的图画,学生可以凭借一幅美妙的图画理解古诗上的内容,再结合生活中的实践真正地理解美,在画面和阅读中感受到快乐与美感,这才是阅读古诗的真谛、美育教育的真谛。
情境三:古诗鉴赏——感受情感美
小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为了感受画面的美感、语言的精美,更多的是为了感受情感的熏陶。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几句简短的语言,交代了诗人李白久居他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乡之情。古诗所渲染的情感美跃然纸上,让学生深受熏陶。
二、古诗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这几首古诗,描述了古诗中画面美、情感美和意境美,通过教学案例,充分地利用古诗,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小学古诗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是通过古诗的学习,引导学生深深体味古诗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通过古诗的阅读与学习,促进了学生感受美、享受美的艺术美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阅读古诗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文学品位与文学素养。同时我也发现学生更加喜欢閱读,他们经常自发地坐在一起进行阅读,还会把自己家里的古诗拿到班级里跟朋友分享,也会帮老师整理书籍,乱扔图书现象得到了改善。学生对古诗细节的观察力,对内容的理解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动力
小学生受到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限制,对古诗的理解可能不够透彻,这就需要老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通过古诗《赠汪伦》将本诗中李白对汪伦的友情具体化,让学生感受两位老朋友分别时的不舍之情。通过学习《咏鹅》,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画出鹅的美,拨清波的画面,营造一种蓝天、碧水、白鹅嬉游于水间的意境,让学生在这美妙的意境中体会美景。
(二)更新观念,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学好古诗的前提,需要语文老师更新教育观念,摒弃以前传统而又陈旧的教育观念,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积极创新教育观念,实现小学语文的创新改革。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到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情境。因此,对于学习氛围的营造,就要下一番功夫。教室的墙面、柱子,都可以悬挂古诗词的楹联,教室的前后角落可以设置专门的阅读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诵读唐诗。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处古诗氛围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古诗的熏陶。
(三)聚焦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渗透
学习古诗就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就要把古诗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感悟和反省,利用古诗中的优秀文化来鞭策自己、督促自己,完善自己的一言一行,做文明守纪的学生。例如老师在班级内部树立典型,把勤奋好学、助人为乐、遵守纪律的学生作为学习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
优秀的古诗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通过古诗阅读与学习,我们从意识和情感上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各种行为规范和美感的培养,在行为上慢慢内化为良好的习惯,既在学生身上弘扬“文化之邦”的传统美德,又将从小爱读诗、读好诗的良好习惯带给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琼.小学古诗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余彬,女,1988年生,浙江义乌人,本科,二级。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