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辉 袁保丰 汪作琳 张蕾蕾
摘 要: 为了解高职护生亚健康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高职院校学生亚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护理专业3个年级中抽取42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护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4.6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查对象家庭户籍所在地(OR=0.001)、不能按时吃饭(OR=0.761,95%CI:0.109~5.326)、缺乏体育锻炼(OR=1.615,95%CI:0.451~5.787)、每天上网时间长(OR=9.516,95%CI:1.724~52.538)及与室友关系较差(OR=11.941,95%CI:0.324~440.174)等因素可能是高职护生亚健康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生;亚健康;现况研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9)01-0022-06
亚健康(sub-health)状态是指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国际上称作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1],医学界称其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已引起包括医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2],其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3]。研究表明,50% 以上 17~23 岁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亚健康问题,如果不能给予足够重视,将会给学生及社会发展带来巨大隐患[4]。为了解高职护生亚健康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高职院校大学生亚健康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本文进行了现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層整群抽样的方法,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护理专业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在校的2个年级(大一、大二)以班级为单位分别随机抽取3个班,将抽取的6个班的全体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同时,从护理专业的教学实习医院中随机抽取5个医院,把在5个医院实习的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参照安徽医科大学陶芳标等[5]编制的《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设计《高职院校大学生亚健康现况调查表》,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工具。调查表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亚健康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专业、年级、年龄、性别、家庭户籍所在地等)和饮食、睡眠、体育锻炼、上网时间、学习及家庭等情况;第二部分是躯体亚健康现况,包括生理功能低下、躯体活力不足和抵抗力下降3个领域,32个条目;第三部分是心理亚健康部分,包括情绪问题、品行问题、社会适应困难3个领域,39个条目。躯体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两个部分共有71个条目,每个条目以症状持续时间长短分为6个评定等级,分别赋值1~6分:没有或持续不到1周赋值1分,持续1周及以上赋值2分,持续2周及以上赋值3分,持续1个月及以上赋值4分,持续2个月及以上赋值5分,持续3个月以上赋值6分。亚健康判定标准:条目得分≥4分,判定为亚健康症状;71个条目中亚健康症状条目≥11个,判定为亚健康状态[6]。正式调查前随机抽取30名护理专业在校学生进行预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亚健康现况调查表》没有难以理解和容易引起歧义的条目,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0.927,说明该调查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同时咨询专家一致认为该调查表具有良好的效度。
1.2.2 资料收集方法
由培训考核合格的调查员于2018年11月3日—11日进行现场调查。对抽取的在校6个班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调查;对在5个教学医院实习的学生,利用实习回访的机会,组织学生填写问卷调查表。调查表收集回来之后,由调查员认真进行审核,并将填写不合格且无法补救的调查表予以剔除。本次调查,共发放《高职院校大学生亚健康现况调查表》421份,回收有效问卷39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3.82%。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应用双录入法录入数据及进行逻辑检错;使用IBM SPSS22.0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采用频数、构成比、均数、标准差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在使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亚健康状态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中男护生34人,女护生361人;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23岁,平均(19.02±1.10)岁;大一194人,大二151人,大三50人。
2.2 调查对象亚健康现状
395名学生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有58人,高职护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4.68%,见表1。其中,男护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4.71%(5/34),女护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4.68%(53/361),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大一护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3.92%(27/194)、大二护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7.22%(26/151)、大三护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0.00%(5/50),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741,P>0.05);“16~”岁年龄组护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4.81%(4/27)、“18~”岁年龄组护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6.80%(41/244)、“20~”岁年龄组护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1.02%(13/118)、“22~23”岁年龄组护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0.00%(0/6),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4.116,P>0.05)。
2.3 调查对象亚健康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职护生家庭户籍所在地、能够按时吃饭、每天经常吃适量食物、体育锻炼的时间、学习成绩、熬夜的情况、每天上网的时间、与室友的关系和与父母的关系9个因素是高职护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5.602≤χ2≤21.345,均有P<0.05),见表1。
2.4 调查对象亚健康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调查对象家庭户籍所在地、能够按时吃饭、每天经常吃适量食物、体育锻炼的时间、学习成绩、熬夜的情况、每天上网的时间、与室友的关系和与父母的关系等9个因素为自变量,以亚健康状态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全变量模型,入选标准α≤0.05,剔除标准α>0.10),探讨高职护生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变量赋值见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家庭户籍所在地、能够按时吃饭、体育锻炼的时间、每天上网的时间及与室友的关系等5个因素可能是高职护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城镇户籍的学生较农村户籍的学生更容易出现亚健康问题;越不能够按时吃饭、体育锻炼时间越短、上网时间越长和与室友关系越差的学生亚健康问题越突出(见表3)。
3 讨论
3.1 高职护生亚健康检出率低于高职非医学生和本科生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护生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为14.68%,低于周忠玲等[7]对高职非医学生、穆可等对于大学本科生的调查结果[8-13]。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①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更侧重于应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理论知识的要求相对较低,学习负担相对较轻,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再加上他们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操作的成功可以使他们获得较多的成就感,而且实训时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同学交流,这些对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有积极作用。②相对于高职非医学生,高职护生学习了较多的医学保健知识,能够比高职非医学生更加注重自我保健,能够主动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消除不良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降低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③可能與调查所采用的问卷不同也有一定的关系。
3.2 高职护生亚健康影响因素
3.2.1 家庭户籍所在地类型影响高职护生亚健康
多因素分析显示,城镇户籍的学生较农村户籍的学生更容易出现亚健康问题,这可能是因为城镇户籍的学生生活条件相对优越,长期生活在父母身边,受到父母的照顾较多,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对不良事件的能力相对较弱。而我国很多农村的学生从初中或小学开始就离开了家庭所在地、离开了父母到城镇去求学,从小就受到了较多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因此,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以比较积极的方式和良好的心态去应对,亚健康问题就相对较少。
3.2.2 能否按时吃饭、体育锻炼时间和每天上网时间影响高职护生亚健康
不能按时吃饭、缺乏体育锻炼、每天上网时间过长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职护生亚健康的影响因素,这与孟蒂等[14,15]的研究结果一致。在高职护生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饮食问题是学生不能按时吃早餐或者不吃早餐。上午是一天中学习时间较长、学习任务最重的阶段,不能按时吃早餐或者不吃早餐,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或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经常不能按时吃早餐或者不吃早餐还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使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增高。为促进学生规律饮食,一方面要对学生加强合理膳食方面的健康教育;另一方面,需要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学校食堂不断更新食物种类,注意食物色香味,多提供价廉物美的饭菜[16],增加学校食堂饭菜对学生的吸引力。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的体质,缓解机体紧张疲劳状态,提高学习效率,阻止或延缓亚健康的发生[17-19]。但是,很多大学生不重视运动,长期缺乏锻炼,导致心肺功能减弱,身体素质下降,出现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神经衰弱等亚健康症状。建议高职护生积极参加以有氧运动为主的体育锻炼,做到每天锻炼不少于60分钟[20]。当今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网络信息科学技术给在校大学生快速获取各种信息资源与有益知识带来了便捷,但也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有的学生将大学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用来上网聊天、网购、看电影或打游戏,甚至对网络过度依赖而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21],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过度上网、睡眠不足导致记忆力减退[22],这不仅严重影响他们对于医学知识的学习,还会因为与同学、朋友、亲人交流减少而易出现一些亚健康问题。应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规律饮食、平衡膳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合理利用网络,不断提高健康水平。
3.2.3 与室友关系影响高职护生亚健康
与室友关系也是高职护生亚健康的影响因素,融洽的室友关系可降低大学生亚健康的检出率,刘晓蕙等[3,15,23]在相关研究中也有类似观点。大学生在学校中交往最多的往往是同宿舍的学生,因此,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一个最基本的环节[24]。与室友关系紧张会使学生难以适应集体生活,从而产生失望和厌恶的情绪,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损伤[25]。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大学生活,珍惜同窗情谊,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增强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妥善处理和改善与室友的关系,减少不良的心理应激因素,促进身心健康。
4 结语
本研究对高职三个年级护生都进行了调查,可以更全面地反应高职护生的亚健康现状。结果显示高职护生亚健康检出率低于高职非医学生和本科生,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调查对象家庭户籍所在地、能够按时吃饭、体育锻炼的时间、每天上网的时间及与室友的关系等5个因素可能是高职护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同时发现,高职护生亚健康状态在性别、年龄、年级三个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黄娜等[26]的研究结果相同,但与邹玉峰等[27-29]的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性别、年龄、年级三个因素对高职护生的亚健康究竟有没有影响,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Johnston S,Brenu EW,Staines DR,et al.The adoption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 case definitions to assess prevalence:A systematic review[J].Ann Epidemiol,2013,23(6):371-376.
[2] 陈雪莲,韩.杰,闫海明,等.大学生新生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6):72-76.
[3] 刘晓蕙,孙春阳,闫国立,等.河南省某中医院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51(5):635-639.
[4] 申培新.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 (12下):249-251.
[5] 齐秀玉,陶芳标,胡传来,等.中国青少年亚健康多维问卷编制[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025-1028.
[6] 陶芳标,邢超,袁长江,等.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全国常模研制[J].中国学校卫生, 2009,30(4):292-295.
[7] 周忠玲,伍晓艳,万宇辉,等.高职大学生睡眠质量与亚健康状态关联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4):610-612.
[8] 穆可,宋振中,马迪,等.2016年陕西省某医学院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 2017, 33(23):3292-3294.
[9]李克彬,胡斌丽,许洁,等.贵州某高校医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2):185-187.
[10]张铭,刘欢,黄旭,等.芜湖市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7,31(6): 421-424.
[11]李白坤,湛宇灿,李静,等.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与其睡眠状况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教育,2017, 33(7):637-640.
[12]李白坤,湛宇灿,李静,等.某中医药大学低年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8,22(1):66-69.
[13]胡成波,辛绍权.苏州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6,35(6):128-132.
[14]孟蒂.生活方式对高校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与分析[J].中国校医,2014,28(2):117-117.
[15]倪晶,万琼.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5):67-73.
[16]Trabal J,Leyes P,Fernandez-Sola J,et al.Patterns of food avoidance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s there a case for dietary recommendations?[J].Nutr Hosp,2012,27(2):659-662.
[17]Larun L,Odgaard-Jensen J,Price JR,et al.An abridged version of the Cochrane review of exercise therapy for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J].Eur J Phys Rehabil Med,2016,52(2):244-252.
[18]Yadav RK,Sarvottam K,Magan D,et al.A two-year follow-up case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n personality following a yoga-based lifestyle intervention[J].J Altern Complement Med,2015,21(4):246-249.
[19]Chalder T,Goldsmith KA,White PD,et al.Rehabilitative therapies for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 secondary mediation analysis of the PACE trial[J].Lancet Psychiatry,2015,2(2):141-152.
[20]李志紅.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原因分析及体育锻炼干预[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5):119-121.
[21]吴含,王子昭,王斐然,等.河北省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与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3):66-68.
[22] Bolge SC,Doan JF,Kannan H,et al.Association of insomnia with quality of life,work productivity,and activity impairment[J].Quality of Life Reseach,2009,18(4):415-422.
[23]刘勇军,尹淑金.珠三角高校学生亚健康的成因及对策[J].广东医学,2016,37(24):3742-3745.
[24]王茜.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探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8,34(11):25-26.
[25]URS MN,ELIZABETH M,CHRISTINE H,et al.Cumulative life stress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J].Psych Res,2011,189(2):318-320.
[26]黄娜,沈旭慧.盐城市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8,32(6):983-986.
[27]邹玉峰,张良,王成进,等.大学生亚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A):430-433.
[28]盛佳智,弓腊梅,刘豪.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体力活动与亚健康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17,33(6):801-809.
[29]席俊彦,庾镇藩,杨莹,等.湘南地区某高校新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19(2):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