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龙龙 但文红
摘要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一直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以贵州省都匀市430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劳动力情况、住房情况和医疗卫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合多维贫困理论和贵州省精准扶贫实际,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现有帮扶措施的有效性和精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并针对当前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多维贫困;精准扶贫;帮扶措施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4-0258-04
Abstract Poverty alleviation problem of documented poverty population is always the focus and core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documented poverty population in 430 households in Duyun City of Guizho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 we analyzed the household labor force situation, housing conditions and medical and health conditions of documented poverty population in 430 households. Combining with the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theory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w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uracy of current support measures of ocumented poverty household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in support work,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Documented poverty population;Multidimensional poverty;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Support measures
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对全世界减贫事业的庄严承诺[1]。自1986年扶贫开发以来,我国的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截至2011年,我国在新扶贫标准下的贫困人口仍有1.28亿,贫困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为解决贫困问题,使贫困人口都能得到有效帮扶,我国各地都进行了建档立卡工作[2],这是精准扶贫的基础。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思想,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等贫困治理的全流程[3]。精准帮扶作为精准扶贫工作中最复杂和关键的一环,是关乎贫困人口切身利益的环节,为实现精准帮扶,需在脱贫措施上实现精准化。2015年习总书记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了“五个一批”的精准脱贫措施,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償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和“社会保障兜底一批”[4]。“五个一批”措施并非脱贫措施的随机任意组合,而是基于多维贫困理论和中国贫困实际问题基础上的贫困治理方式。近年来,随着“五个一批”精准脱贫措施的实施和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的贫困人口逐渐减少,精准扶贫工作效果显著。
贵州省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和贫困问题最复杂的省份,截至目前全省仍然有3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战场。鉴于此,笔者选取贵州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研究对象,以贵州省都匀市为例,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都匀市430户1 51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入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和问卷进行统计整理,然后分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和现有帮扶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帮扶措施有效性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又是全国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战场。都匀市位于贵州省南部,总人口49万人,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境内居住有布依族、苗族、水族和瑶族等3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67.08%。2016年,都匀市贫困发生率10.16%,比同期贵州省贫困发生率低0.44%。都匀市下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办事处、4个镇、1个乡(图1)。建成区总面积68 km 市区人口35万。
1.2 数据来源
入户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结合研究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村贫困现状,选取都匀市8个乡镇(街道)、8个行政村430户建档立卡农户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同时结合贵州省统计年鉴、贵州省贫困检测报告等相关数据,对贫困户家庭基本特征、收入状况和帮扶措施等进行分析。入户调查涉及建档立卡农户430户1 512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2户804人,脱贫户208户708人。
2 调查农户特征与帮扶措施分析
2.1 调查农户在家务农劳动力及产业帮扶情况
由表1可知,从农户在家务农劳动力及产业帮扶情况来看,所调查的2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68户农户无劳动力,常年在家务农。从劳动力情况、收入情况等方面来看,这68户农户又可以分为以下3类:第1类农户指无人常年在家务农,但至少家中有1人以上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户,这类农户有28户,他们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工收入;从产业帮扶情况来看,这28户农户有21户已经享受各种产业帮扶措施,未享受产业帮扶的7户中有2户参与了劳动就业培训,调查期间有5户农户没有得到到产业帮扶。第2类农户主要是家中无劳动力的老人户、残疾户和重病户等。这类农户有13户,其收入来源主要为转移性收入。从产业帮扶情况来看,目前13户农户中有6户农户通过参与合作社、入股分红等产业帮扶增加了收入。第3类农户是指家中劳动力少、土地面积少但人口多且家里有患病或残疾人员的农户,这类农户有27户,收入来源主要为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本地打零工)+转移性收入。从产业帮扶措施来看,有18户农户享受了种苗种畜补贴、现金补贴,参与了入股分红、合作社等产业帮扶政策。调查的222户贫困户中,至少有1人以上常年在家务农的贫困户有154户。从产业帮扶情况来看,有128户农户已经通过参与合作社、种苗种畜补贴等享受了产业帮扶,并且有90%以上的农户表示产业帮扶增加了家庭收入,但目前还有26户农户尚未享受产业帮扶。
3.4 基本医疗得到有效保障,但重特大疾病救助和补偿力度亟待加强
从医疗保障情况来看,随着农村医疗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得到了有效保障。调查的431户农户中,全部都参加了新农合,也有一部分参加了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签约等服务,大多数农户都认为现在看病更容易了,治疗过程中可以先治疗后付费,报销过程也可以一站式结算报销。医疗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实解决了大多数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但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一部分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欠债现象较严重,这类农户大多是重大疾病患者,他们几乎都是到县级以外的医院去治疗,因此报销比例相对较小,且治病期间生活开支大,因此出现因病欠债情况。
3.5 低保政策的落实解决了农村无劳动能力群众的基本生计问题,减轻了农户家庭负担
从最低生活保障情况来看,享受低保的对象一般为残疾人、患重病者以及无劳动能力的人,低保减轻了残疾户、患重病农户家庭的负担,增加了这类农户收入。但低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部分残疾农户由于没有办理残疾证,因此即便残疾也无法享受低保;另外,贫困户中仍然有一部分农户虽然家中有残疾人、重病户,生活条件相对较差,无稳定收入来源,但是还没享受低保。
4 结论与对策
根据入户调查结果发现,从贫困农户视角来看,虽然近年来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但目前贵州省部分农村地区贫困人口仍然面临上学难、看病难、住房条件差、劳动力短缺、资金短缺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地继续实施精准脱贫“五个一批”措施和“1+10”等精准扶贫政策对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消除农村贫困和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4.1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是现阶段精准扶贫“五个一批”脱贫措施中最重要和关键的措施,产业脱贫是增加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经济收入、解决物质贫困的关键手段。发展产业有利于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6-7]。因此,贫困地区应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此外,产业扶贫贵在精准,要让产业发展的效益真正落到贫困农户身上,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产业扶贫应不断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加入合作社、企业等形式,建立利益分配机制。
4.2 著力加强基础教育,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精准扶贫“五个一批”脱贫措施中最为基础的措施,发展教育可以有效解决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对于提升贫困人口文化水平、思想水平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另外教育扶贫可以解决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的缺失,解决贫困农户精神贫困。因此切实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式。目前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但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等发展缓慢。因此继续巩固义务教育发展成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饮食与健康极为重要;另外,加强对贫困户、残疾户等贫困家庭的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阶段学生的教育帮扶,通过减免学杂费、实施学前教育补助、职业教育补助等措施,减轻学生以及家庭的教育负担[8-9]。
4.3 解决特殊群体住房安全,提升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卫生
住房安全事关贫困农户生产生活,目前农村地区还存在一系列的住房安全问题。做好农村贫困人口的危房改造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中住房安全有保障的重点工作;对于农村危房改造,应大力推进加固改造等低成本攻造方式,鼓励统筹农村集体公租房 ,加固、置换或长期租赁闲置房屋等方式 ,兜底解決4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另外,加大对居住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地区贫困群众搬迁力度 ,优先纳入年度实施计划,充分保障资金需求。强化深度贫困地区搬迁群众后续保障措施,加大产业扶持、转移就业、生态扶贫等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提升搬迁质量与脱贫效果,确保实现搬迁一批,脱贫一批。另外,目前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住房卫生条件差,人畜未分离、无卫生厕所问题较突出,因此应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贫困农户住房安全、卫生。
4.4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高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水平
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救助,保障贫困农户基本医疗权益是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前提和基础[10]。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相对较低,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加之农村地区地方病、慢性病较普遍,农村贫困人口看病难现象时有发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户也较普遍。因此,贫困地区应建立健康扶贫保障机制 ,支持推进健康扶贫工程。不断加快大病集中救治覆盖所有深度贫困地区 ,对所有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实施分类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覆盖所有贫困人口。釆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及其他措施 ,进一步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自费比例。加大疾病和残疾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4.5 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的数据共享信息平台,实现动态管理
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过程中,要坚持信息比对与动态调整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要不断完善农村低保制度 ,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对农村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重点救助对象釆取多种措施提高救助水平,保障基本生活;要注意激发农村兜底对象的内生动力,农村地区有部分兜底农户并非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对于这类农户应积极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的能力,防止“一兜了之”。另外,应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体制,切实保障老弱病残农户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公衍勇.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3):75-78.
[2] 张玲,王建忠.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现状及脱贫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8):221-223.
[3] 李毅.精准扶贫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4):68-77.
[4] 黄承伟,王猛.“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思想视阈下多维贫困治理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9(5):1-5,47.
[5] 薛二勇,周秀平.中国教育脱贫的政策设计与制度创新[J].教育研究,2017(12):29-37.
[6] 黄欣乐,张小龙,丁永潮,等.福建省贫困人口空间分布、致贫因子及扶贫路径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0(4):11-18.
[7] 朱利,张华,郅正鸿.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对策研究:以平武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5):205-207.
[8] 朱政潭,孔微巍.黑龙江省精准扶贫调查报告:以教育扶贫为视角[J].商业经济,2019(1):16-17.
[9] 罗瑶,祝聪,董永波,彭文甫.川西北高原藏区精准扶贫路径选择:以理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5):208-210,220.
[10] 杨龙,汪三贵,李萌.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特征及其反贫困对策研究[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