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潇雨 傅钊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这是青岛给世人留下的最初印象。百余年间,青岛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渔村逐渐变成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但是在我眼里,青岛就像一个相识多年的老友,心底一直为她保留着最初的模样。
青岛火车站是走进青岛、认识青岛的第一个窗口,充满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韵。跟随人群向南走去,栈桥的轮廓便清晰出现在眼前。栈桥初建时,作为军事专用码头,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青岛。时光如梭,回转了成千上万个日日夜夜,经过了几次整修与加固,回澜阁仍与栈桥依依相守,桥身从海岸探入如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供游客从海上宏观欣赏青岛的美景,所有逝去的、进行的、将来的都被她见证着,却依然保持着她的纯真无邪。冬去春来,海鸥来了又回,栈桥岿然不动,哼唱着属于自己的歌。
登上信号山,远眺青岛的老城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便从这里兴起,面对着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青岛,你会惊讶地发现,老城区上百栋老建筑几乎没变。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这里的土地再也没有兴建过新的建筑,或许是想将这一片充满人情味儿的土地好好保留。细细感受,承载了几百年沧桑的瓦片,在时光的滋养下,好像变得更耀眼了。
常听父辈们提起,中山路曾是青岛的CBD,在老青岛人的心上已流淌了百年。他们休息时总会来这里闲逛,身着当时看来最时尚的衣服,满脸朴实幸福的模样。如今,青岛的市中心挪了地儿,但中山路还是老样子,前来教堂拍摄婚纱照的新人们络绎不绝。中山路上的劈柴院,仍旧保留着青岛的美食与纪念品。做生意的小商贩,换了一波又一波,但是老青岛的味道与商贩们的叫卖声,依旧未变。西部的浮山湾崛起了一座又一座高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浮山湾的灯光秀仿佛一杯浓香的原浆啤酒,向人们诉说着她的热情又历久弥香。
年幼时,五四广场是我的玩耍阵地,一把能喷出泡泡的枪和一只构造简单的风筝就能让我雀跃一个下午。那时的日色变得慢,车马也慢,乘一辆公交车出行就能穿大半个城,消磨一整个下午;如今,生活节奏快马加鞭,虽高楼林立,却大同小异,五四广场也成了旅客们打卡就走的景点。
长大后,海边是我的秘密花园,我会从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探望这安静的一隅。也只有在这时,伴着大自然制造出的最质朴的声音,浮躁的心也终于平静下来,享受着这“忙中偷闲”的惬意时光。海浪不断从远处袭来,拍打在近岸的礁石上,激起一阵又一阵雪白的浪花,又重新落入海中。不论什么时候,海浪永不停歇,像一位和蔼耐心的老人,包容你的一切。所有繁杂冗长的琐事,在这里,都会消失不见。
是今,是昔,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你的每一个样子,都是那样的迷人。
(部分图片选自山东画报图片库 编辑/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