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产业结构比较研究

2019-06-11 05:49焦慧洁
财讯 2019年1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京津冀

焦慧洁

摘要:为了实现京津冀地区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我国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而要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协调就势在必行。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对从总体层面和具体层面分别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京津冀地区位置相邻,但发展极不平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6日的座谈会上指出,为充分发挥各地区位优势,弥补不足,三地必须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模式,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而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为前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因此本文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产业是指某些具有相同或类似属性活动的集合或组合。最常见的产业分类方法是将其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三类。第一产业的相关部门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取得产品,例如林业、畜牧业等。第二产业则需要对初级产品进行进一步加工,例如制造业、采矿业等。除此以外的所有产业均属于第三产业,该产业大多为服务业,例如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等。

所谓产业结构是指社会进行再生产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情况、发展水平以及技术经济之间的联系。产业组成情况是指社会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配置,产业发展水平是指各产业相互或在所有产业中所占比重,而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则是指各产业以什么样方式彼此作用,相互影响。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法从总体和具体两个角度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在总体层面,从三类产业出发对京津冀地区各产业近5年来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其所用指标是各地区各产业增加值(即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占其生产总值比例。在具体层面,本文主要从制造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业等四个具体行业出发,分析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相对状况。其所用指标是区位熵指数,它可以反应产业在某地区的集聚程度,因而可以在反映出该地区某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Lqij=(Gij/Gi)/(Gj/G)

其中Lqij表示i城市j部门从业人员的区位熵指数;Gij表示i地区j部门从业人员数量;Gi代表i地区从业人员问题,Gj代表全国j部门的从业人员总量;G表示全国从业人员问题。

三、研究过程

(1)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收集2012~2016年三地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产业增加值)的变化情况,并将其归纳处理可以得到如下表格。

观察上表可知,从201~22016年,北京地区相对规模最大的是第三产业,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总体最小。此外该地区第一和第二产业的相对规模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则逐年上升。这表明,近5年来,北京地区着力发展第三产业,相对放缓了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而在初始时,天津与河北地区的第二产业规模相对较大,第一产业相对最小。但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不断推进,津冀两地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而第一和第二产业的规模则相对降低,这表明两地也愈来愈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

总体来说,京津冀各地区的产亚结构均在不断优化升级,由第一和第二产业逐渐向第三产业不断转化,这种优化和调整有利于京津冀一体化的逐步实现和不断深化。

(2)京津冀地区具体产业的结构比较

本文在进行具体产业的结构分析时选择了以下四个产业,即制造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业。

1.制造业

根据2012~2016年京津冀地区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可以得到近五年来三地的区位熵指数,如表2所示。

观察表2可知,近5年来,制造业聚集水平最高的地区是天津,其区位熵指数均在1.3左右,这可能与其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发展制造业有关。其次是河北,区位熵指数均在0.8左右,而聚集程度最小的地区则是北京,区位熵指数只有0.4左右,这可能与北京定位为我国政治中心有很大联系。结合其发展趋势可以看出,从2012~2016年,京津冀地区的区位熵指数在整体上均表现出下降趋势,这说明各地制造业发展水平均逐年降低,这是产业结构逐渐高级化的可能表现。

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根据2012~2016年三地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可以得到近五年来的区位熵指数,如表3所示。

结合表3可知,近5年来,北京地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区位熵指数最高,均超过了3.3,而天津和河北地区该指数相对较低,均小于2,其中河北地区最低,不超过1.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北京地区更为重视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并且具有更好的区位和人才优势,这也符合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结合其发展趋势可知,近五年来京津两地该产业的区位熵指数略有波折,但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同时河北地区该指数则持续上升,这表明从2012~2016年,京津冀地区对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越来越重现。

3.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根据2012~2016年三地交通运输、创诸及邮电通信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可以得到近五年来的区位熵指数,如表4所示。

观察表4可知,从2012~2016年,北京地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業区位熵指数高于其他两地,而津冀两地区位熵指数虽相差不大,但前者仍稍高于后者,这说明该产业在北京地区发展规模最大,而在其他两地规模稍小,而河北地区的发展水平和规模稍逊于天津地区。这可能与各地对该行业的重视程度和其特有的区位优势有关。结合其发展趋势来看,各地区位熵指数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这表明近几年来京津冀各地区均加大了对该行业的投入建设和管理力度。

4.金融业

根据2012~2016年京津冀地区金融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可以得到三个地区近五年来的的区位熵指数,如表5所示。

根据表5可知,在2015年之前,金融业发展最快的地区是北京、随后是河北,天津地区最慢。但到2016年年底,天津地区已实现反超,成为发展水平仅次于北京的地区,这说明在2016年,该地区金融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从发展趋势看,前三年北京地区金融业持续发展和扩张,但2014年之后,其发展水平开始下降。河北地区前四年金融业发展较快,最后一年开始减慢。而天津地区金融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状态。总之近5年来,北京和河北地区金融业的发展开始减慢,而天津地区仍不断增长,预计在未来该地区金融业的发展将超过北京,这与天津地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定位相符。

四、研究结论

(1)从三次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北京和天津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最决,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次之,第‘产业发展最慢。河北地区:第二产业姨见模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发展最慢。结合各产业发展趋势可知,京津冀各地正在逐步实现产业的的优化升级,即将第产业和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变。

(2)在具体产业发展方面,京津冀地区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虽然在不断降低,但目前发展最快的仍然是天津地区,其次是河北,最后是北京地区;三地利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目前发展最快的地区是北京,其次是天津,最后是河北,这符合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三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发展呈现出整体增长状态,但目前北京地区发展最快,天津较慢,河北最慢,这与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密切相关;目前金融业发展水平最快的地区是北京,其次是天津,最后是河北,但由于天津地区该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京冀两地该产业的不断下滑,预计未来天津会成为三地中金融业发展最快的地区,这与其“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定位相符。

五、产业结构优化建议

京津冀一体化是推进该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在此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并使其能够逐渐协同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以下本文是对三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有关建议。

首先,对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推进区域产业不断整合。为了避免各地区产业同构所造成的不必要竞争,三地必须对其产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具体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调整对跨区重组起阻碍作用的体制和政策。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科学技术,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三是推动各地之间的要素共享,打破地区性垄断和封锁。

其次,建立健全现有市场体制,使其充分发挥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合理有效配置资源的关键是,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能够產生最大效益的产业,使得在资源有限隋况下不仅能够满足整个社会需要,还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最后,结合不同地区的发展定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产业政策,从而对区域产业的优化和调整起到弓!导和推动作用。国家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不仅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而目还要以降低成本为主要原则,来确定产孵吉构的调整重点和优化方向,以使京津冀三地的产业能够不断实现升级和转移。

参考文献

[1]孙策.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演化研究--基于2002、2007、2012年京津冀投入产出表[D].天津;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王浩宇,孙启明.京津冀区域关键产业识别与比较研究——基于复杂网络模型[J]华东经济管理,2016,(12):77-85.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京津冀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
银行信贷规模、结构、效率与产业结构互动研究
京津冀协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