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佩
摘要: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兴起以及在多个行业里的广泛应用,其是否会替代太多岗位而引起大规模失业,进而导致社会不稳定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机器人产业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不仅是一个现实面临的短期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问题。在短期和长期,机器人产业分别会给我国就业带来多大的影响,是造成压力还是促进就业,如何通过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同时调节产业的发展以扩大其对于就业的积极作用,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机器人产业;就业数量;就业结构
一、引言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进步,其应用正逐步走人生产服务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近几年,数量众多的机器人进入制造业,实现了对传统劳动力不同程度的替代。以机器人替代传统劳工,在当前形势下可谓是大势所趋。事实上,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潜力不会仅仅限制在工业制造业之中,服务机器人也是发展的重点之一,这意味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冲击的不仅仅是蓝领,甚至威胁到白领工作。
失业是关乎着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因此,在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形势下,就业情况到底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冲击,我国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结构性失业,就业数量增减引发的社会动荡以及怎样更平稳地过渡产业转型升级的这一时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机器人产业对就业的影响
(1)对就业数量的影响
对于机器人替代劳工所带来的就业效应,并不是单一的减少或者增加,而是在不同阶段多种效果综合产生不同的影响。
1.从短期来看,会造成失业的影响。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机器人的大规模投入抢占了大量工作机会,直接致使原本活跃在制造业生产一线的劳动力失去工作。特别是我国制造业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生产线内对机器人的引入,对劳动的需求会不断减少。这并非新的结论,马克思很早就阐明了这个观点,“机器在应用它的劳动部门必然排挤工人”。
其次,机器人的功能多,能力范围不断扩大,未来受影响的不仅局限于几个行业领域,而是方方面面。科学技术的突破使得机器人除了可以做低端、低技能的蓝领工作以外,还能够从事更多的运用智商的工作和服务类工作。
最后,从传统部门被挤出的劳动力由于不具备相关的文化技能要求,在短期内又难以补足,使得他们在进入新兴产业时困难重重。这就会导致在传统部门劳动力供大于求,但是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矛盾局面,从而出现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可以看出,相较于之前几次技术革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对劳动力市场产生范围更广,更为深刻的影响,机器人会以更多的形式替代入类的工作,并在短期内引起大面积的失业。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机器人产业本身也创造出了大量的新工作机会,增加了就业数量。所以,虽然从短期上来看会导致失业的增加,但从长期看来,可能反而会促进劳动就业。
2.从长期来看,对于就业数量的影响是积极的。
首先,新的产业的出现不仅仅是在本产业中创造就业机会,其影响也会扩散到其他行业,比如带动相关的服务业发展,从而产生大量新的工作机会。并且随着新产业的发展壮大,所需要的劳动力将持续增长月直接扩大了劳动就业的整体规模。
其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经济的繁荣,通过机器人的应用实现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提高人们的物质水平和收入水平,在此基础上人们会追求更多的消费,从而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由此,越来越多的前所未有的工作岗位将被开发出来,相关产业也会得到发展,势必会导致就业数量的提高。
最后,机器人虽然能替代很多类型的工作,但是有的工作需要人类独有的一些特质如同理心、创造力、判断力,机器不具有这些特质,无法取代入类做类似工作。因此,存在一些工作机器人不能胜任。同时,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允许人们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人類所擅长的工作中去。人们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新的工作。
所以在长期看来,机器人产业最初挤出的劳动力都可以通过产业发展创造岗位和开发新岗位来进行弥补。不管科技怎么发展,总是不会缺少需要人做的事情,虽然刚开始必将经历失业的一波浪潮,但就像之前的工业革命一样,人们总会凭借着自身的智慧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行业和生存手段。
(2)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1.我国目前就业结构主要呈现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就业处于较低水平的特征。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应用首先进行大规模替代的就是第二,第一产业的工作岗位,同时机器人本身具有的特性也注定其在第三产业的替代作用有限。因此,原本在第一,第二产业工作的劳动力被机器人挤向第三产业,这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这对于本身第三产业就业水平较低的我国而言,可能会迎来一次第三产业的繁荣期,对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而言,都是有利的。
2.机器人的所替代的主要是重复性的,附加值低的工作。也就是说,低端的制造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机器人替代劳动力的主要产业,这些领域内劳动力的挤出效应尤为明显。而相比较而言对于具备较高素质和技术的劳动力,机器人的替代作用很弱。因此,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会推动劳动力从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初加工行业,向高附加值的高精尖行业转移。
3.机器人产业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技术和管理等岗位。同时,机器人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产生和扩大,比如对机器人进行设日、维护、操作的机器人工程师,机器人维修师等新行业的兴起。这些兴起发展的新领域新行业所创造的工作岗位主要是高端制造业技术型,脑力劳动型的工作岗位,而其替代的绝大多数则是低端制造业中简单程序化的,工具性的工作岗位,这也实现了促进劳动力从低层次低技术到高层次高技术的转化,使得技术型、脑力劳动型的工作岗位数量增加以及占总工作岗位比重大幅上升,进而提高了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4.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势必会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和物质水平,使劳动者的收入增加。由此人们的购买力加强,在物质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会逐渐加大在服务业中的消费。这同样会刺激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会产生更多的劳动力需求,创造更多的行业和岗位,从而提高了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这也可以为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做出贡献。
三、建議
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给就业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短期内由于劳动力的供需要求不协调所导致的结构性失业。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结构性失业的现象迟早会出现。因此,首先对于如何缓解结构性失业,尽量平稳度过产业转型升级阵痛期的问题,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在此给出以下建议:
(1)首先我国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要提供更多服务于再就业的培训。机器人投入的自接影响就是取代了大量活跃在制造业一线的传统员工,他们往往不具备其他工作技能和水平较高的劳动力素质,也没有足够的财力保障进行新的学习,如果仅依靠他们自身实现新岗位的再就业是十分困难的。因而政府和相关企业提供的具有针对性的再就业培训能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提高自身能力,在新的领域内就业。这就要求所提供的培训与现实紧密结合,和当下岗位的就业要求相匹配,有针对性地提高被培训者的素质水平。
(2)其次要鼓励新行业新岗位的出现,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一方面可以围绕机器人这个新产业以政策引导相关周边产业、服务产业的发展,形成以机器人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群,这势必将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可以着重推动第三产业的进步,毕竟在机器人广泛应用的形势下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受到的冲击最小,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对于就业机会的增加十分有.利。当然,政府也可以通过鼓励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来促使一部分劳动力自我就业,这也能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3)再次是政府要尽力完善保障体系,使处于暂时性失业期的劳动力能够维持其基本的生活条件,以此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防止由于大量的失业人员因为生活得不到保障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对于那些已经无力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群体,应该尽力引导他们进入门槛较低的行业进行就业,保证其有一定的生活来源。
虽然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在短期内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失业,但长期来看对于整个就业环境和经济发展是有益的。所以政府也要通过政策手段,经济手段等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其应用。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要积极利用教育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支持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人才是产业能够长期发展的核心动力,有了人才的支撑,机器人产业才能往更大规模,更精科技,更广应用的方向前进。这里的培养专业人才既包括培养技术性的人才也包括培养研究性的人才,只有两方协调发展,才能为机器人产业提供更多助力。其次是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对于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能够让机器人产业发展路上减少阻碍,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最后机器人产业作为一个高技术产业,科研研发的支持必不可少。我国机器人产业想要走在世界的前端就必须以研发为核心,加强自主创新。在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的形势下,这一过程的实现既需要相关企业的努力,也需要国家在相应领域的投入支持。
参考文献
[1]马丁·福特.机器人时代:技术、工作与经济的未来[M]王吉美,牛筱萌,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马克思.资本(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84
[3]CB Frey,MA Osborne,The future of employment:howsusceptible are jobs to computerization?RetrievedSeptember:2013,16(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