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新
包森(1911—1942),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人。他早年追寻进步理想,投身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奉命到冀东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追寻信仰立志报国
包森于1911年7月21日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虽然家庭生活困难,但父兄仍倾力供他读书。1918年,包森入本村私塾就学。1927年,入蒲城县第一高小,在学校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教师引导、启发下,他开始阅读进步书刊,逐步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1930年,包森入三原县省立第三中学读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联合爱国青年组成宣传队,在三原、泾阳等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其间,他因反对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被校方开除,后来他又因参加革命活动遭到反动当局通缉。1932年2月,包森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不久到西安高中读书,在那里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同年8月,在参加纪念中国工农红军诞生5周年集会时被捕入狱,后经营救获釋。
1932年,陕甘苏区建立。同年冬季,党组织派包森到泾阳苗嘉祥游击队扩大红军队伍,不久又调他到三原武字区领导游击战争。1933年春,又调他到新字区开辟工作。当时新字区属于白区,环境非常恶劣,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包森深入群众,艰苦细致地开展工作,经过短时期努力,恢复和发展了党组织,建起新的区委,成立了游击队,展开对敌斗争,扩大了渭北革命根据地。
1933年7月,王泰吉骑兵团在耀县起义,编为“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党组织派包森到起义军政治部工作,从政治上改造这支旧军队。同年秋,包森奉调去西安开展工作,不久被捕入狱,被判有期徒刑10年。他在狱中受尽酷刑,但仍坚持斗争,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才得获释。出狱后,包森被派到西北军任职,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党组织派他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奔赴冀东抗日前线
包森从延安抗大毕业后,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分配到八路军独立一师地方工作队。先在涞源、唐县、定县工作,后随军到平西开辟根据地,以后又担任八路军邓华支队33大队党总支书记。
1938年6月,中央决定邓华支队与宋时轮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配合正在准备发动的冀东抗日大暴动。在此期间,包森奉命率四五十人深入敌后,寻找战机歼敌。攻克佛爷来(村)伪警察所战斗与攻占龙山口金矿战斗后,包森部队发展到二百余人。冀东抗日大暴动爆发后,敌人疯狂反扑。为保存有生力量,八路军第四纵队转移到平西根据地整训,留下少数部队组成3个支队,其中,包森部队被编为第2支队,在遵(化)兴(隆)迁(安)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此后,包森指挥第2支队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先后作战数十次,歼敌数百人,攻克迁安、遵化、兴隆、玉田等地二十余个日伪据点,扩大了抗日游击区,第2支队也发展到七八百人。第2支队战果中以活捉赤本最富传奇色彩。1939年初,日军派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坐镇遵化。赤本异想天开,妄图亲手捉捕包森。4月26日,他率领一股日军守备队出城,本人只带一名翻译和一名被俘者,前出守备队数里,进入遵化东北的孟子院村时,恰与第2支队侦察员相遇。被俘者与他们相识,就给出暗示,侦察员立即扑上去,将赤本捉住带走。后面的日军赶到时,早已不见踪影。赤本被捉使日本国内及华北方面军大为震惊,提出愿以重金赎回,并调遣日军数千人“扫荡”遵化全境达一个月之久。
1939年秋,按照中共晋察冀分局和军区的指示,冀东部队统编为八路军第13支队,李运昌任司令员,包森任副司令员。1940年元旦,冀东区党分委在遵化县阁老湾村召开会议,决定包森到盘山去,主持冀东西部的军事工作,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包森率部到盘山后,在地方党组织负责人李子光等人的配合下,整顿原有游击队,剿灭盘山一带土匪,并对作恶多端、屡教不改的匪首坚决镇压,从而稳定了盘山一带的社会局面。与此同时,包森还主持建党建政工作,成立盘山地区八路军政治处和随营学校。4月,中共蓟(县)平(谷)密(云)联合县委员会组建,蓟平密联合县政府成立,盘山根据地得到巩固发展。
全歼日本“常胜军”
1940年7月,晋察冀军区组建冀东军分区,李运昌任司令员,包森任副司令员,下辖第12团、第13团,包森兼任第13团团长。7月28日,包森率部在盘山西麓的白草洼,伏击并全歼号称“常胜军”的日本关东军武岛骑兵中队。该骑兵中队有七十多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连续几个月在遵化、玉田、蓟县一带疯狂扫荡,多次配合步兵突袭八路军驻地。包森对这支骑兵队的动向非常留意,加强对其侦察,努力寻机歼敌。八路军侦察员发现日本骑兵队出城后,立即赶回司令部汇报。接到情报后,包森与分区参谋长曾克林果断决定利用我军在地形和人数上的优势,配合密集火力,在白草洼打一场伏击战,力求全歼日军骑兵队。包森亲自指挥特务连的一个排、1营3连的一个排和司令部警卫班、通信班首先占领白草洼正北的山头,正面阻击敌人。曾克林指挥第1总队的一个连和特务连的两个排,由西向白草洼西南面的山头跑步前进,抢在敌人到达之前埋伏好,从西侧打击敌人。
敌人完全进入伏击圈后,包森指挥部队向敌人开火,日军受到突袭伤亡惨重。我军两翼部队快速迂回,将日军退路死死堵住,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在沟内,日军逃脱无望,转向右侧山头疯狂发起冲锋,多次进攻被我军击退后,残敌被迫凭借巨石作掩体,死守待援。包森见时机成熟,大声命令:“吹冲锋号!”一阵响亮的号声回荡在山沟上空,战士们四面合围,杀向敌人,将其全部消灭。这场战斗从上午10点钟开始,到下午4时全部结束。除了一个日军开战前跑回县城报信逃脱,一个日军受伤装死逃过一劫,其他全部被消灭。此战缴获两挺轻机枪和一些步枪,成为冀东军分区的经典战例。
随后,包森率部沿蓟运河南下平原地区,连克蓟县、宝坻的多个日伪军据点。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在地方党组织配合下,逐步创建了冀东西部游击根据地。其区域包括蓟县、平谷全境,西至三河、顺义边界,南至玉田、宝坻、宁河边界,北至兴隆、密云长城沿线,人口达百余万。
一腔热血洒冀东
由于敌后抗日军民不断取得胜利,日军遂将进攻重点转向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战场。1941年3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开始实施极端残酷的“治安强化运动”,其中,冀东游击区是日军重点扫荡的地区之一。1941年6月,三千余日军扫荡蓟、玉边界的杨家套、杨家板桥地区。在蓟县十棵树(村),包森率第13团主力与进犯的日军展开激战。日军凭借火力优势,并大量施放燃烧弹和毒气弹,妄图围歼八路军。面对危险局面,包森沉着指挥应战。此时,突然天降大雨,使日军毒气弹失去效用。在兄弟部队支援下,包森率部队成功突围,使日军合圍八路军的计划破产。在此后的反扫荡战斗中,包森率第13团转入外线作战,连续攻克据点,并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在丈烟台伏击由马兰峪增援而来的伪满洲队一个连,击毙日籍连长山口。包森乘势率部挺进热河南部地区,进一步扩大了抗日游击区。
日军遭到八路军接连打击后,在华北地区集中3万伪治安军进驻冀东,企图彻底消灭八路军和摧毁抗日根据地。针对敌人的行动,冀东区党分委和冀东军分区分别在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召开会议,部署开展打击治安军战役,粉碎敌人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这次战役,在冀东军分区的部署指挥下,第13团与第12团并肩作战,从1941年12月到1942年2月,历时53天,进行了9次较大战斗,包森率第13团参加其中6次,连战皆捷。1941年12月,包森与李运昌等率第12团、第13团等部队与日伪军激战四十里铺,取得歼敌四百余人的胜利。随后,包森组织了多次战斗,歼灭伪治安军官兵五百余人,击毙2名日籍教官。
为集中兵力扩大战果,包森部署7个连的兵力于遵化、玉田交界地区,准备歼灭大股伪军。1942年1月12日,经侦察获悉伪治安军第二集团军第3团、第4团将从玉田县进入燕山口扫荡,包森率第13团7个连连夜赶至果河沿一带布防,准备歼灭敌人。13日拂晓,伪治安军3000人进入包围圈,其右后方遭八路军突袭,伪军队形大乱。第13团7连、4连和特务连立即与之激战,瞬间歼敌二百余人。伪军一股四五百人向燕各庄狂逃,被八路军在村头截击投降;另一股约三百人奔上西南侧山头的别古寺,在日籍教官监督下固守待援。包森决定速战速决,亲临山下指挥,命3营一部于燕各庄警戒并阻击东面之敌。另一部在特务连配合下,主攻别古寺。在3营强攻下,伪军残部军心动摇,遂打死日本教官,举起白旗投降。下午4时,伪集团军司令部率第3团增援,向燕各庄进攻。第13团3营抢占沟南制高点,居高临下攻击。特务连以新缴来的重机枪向伪军猛扫。伪军溃不成军,逃离战场。
此战,第13团全歼号称“模范治安军”的伪治安军第二集团军第4团,击溃增援的第3团,击毙日本教官4人、伪军百余人,俘千余人,缴获山炮2门、迫击炮4门、重机枪6挺、轻机枪22挺、步枪两千余支及弹药等军用品数车。从此,伪治安军溃不成军,毫无斗志,不敢轻举妄动。随后,为防止日军报复性扫荡,第13团化整为零,包森率特务连隐蔽在玉田县西部的一个小村庄。2月4日,包森组织第13团重新集结,开展贾庄子战斗,当即击毙日军中佐大队长等七十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二十余支,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1942年2月17日,包森率特务连及1营一部在遵化县野虎山(村)与日军和伪满洲军队遭遇,双方展开激战。在观察敌情时,被日军狙击手冷枪击中,包森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1岁。
1942年3月17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为纪念包森烈士发表社论写道:“他的赫赫战功与英雄精神将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