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惠珍
[摘 要] 为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现代体育教学逐渐引起了各个院校的重视。运动心理学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程,将学生的运动心理引领到正确的方向上,同时对体育教学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基于我国目前全民运动的大背景,运动心理学对运动的指导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围绕运动心理学展开讨论,主要介绍其概念、重要性、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以及对教师的相关要求。
[关 键 词] 运动心理学;现代体育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170-02
运动心理学这一概念在上世纪初已被提出来,直到现代才逐渐实施和完善。它的出现使人们对运动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运动的积极性。我国的体育教学水平在不断提升的同时,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也得到很大改善,可以说这一学科在我国的推行和发展还是比较成功的。其主要的应用范围在校园、比赛以及日常锻炼上,這一学科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
一、运动心理学的概念及发展概况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基础是人类不同的运动过程及相应的动作规律,通过完善和改进逐渐在人们的运动中使用。其目前涉及的领域主要有竞技、校园体育和强身健体等方面。在研究时,人的心理活动和体育活动是相对的,人的心理影响体育活动的效果,反之,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该学科最初的研究范围仅仅是在竞技体育上,通过对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制订调整心态的有效措施,将运动员的状态调整到最佳,能够最大限度地影响比赛结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该学科逐渐向校园渗透,在对学生运动心理进行有效调节的同时,能有效推动体育教学的进行,也将学生的运动心理训练得很好。全民运动口号的提出,再次将运动心理学推向发展的高峰期。很多健身机构在课程配置时也将该学科加进去,使运动心理学得到大力推广和广泛使用,并逐渐被人们认可和接受。运动心理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独特的研究体系有效地促进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运动心理学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运动心理学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能够有效促进运动者的身心健康。体育教学不光是一味地运动,还有很多理论知识需要学习,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在提升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最有效、最科学的锻炼,对学生的情感、意志等的磨炼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教学活动的实施,对体育质量的提升起着很大的帮助作用。体育教学一直是我国教学中的短板,运动心理学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体育教学的特点是有一定的时限性,学生需要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某一体育技能的训练,这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是很难做到的。学生往往只能学到体育技能的皮毛,并没有真正掌握其精髓。运动心理学的融入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学习技能时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及不怕困难的精神。
此外,该学科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清除学生的负面情绪,将体育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最大。运动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在比赛中还是日常的学习生活上,拥有良好的心态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运动心理学就是从人在运动中可能存在的负面心理入手,运动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能够有效避免体育教学中负面情绪出现的频率。为学生的体育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同时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三、运动心理学在教学中应用的相关介绍
(一)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竞技体育中,也许两个比赛者的水平旗鼓相当,那么心态较为平稳的一方获胜的可能性较大,由此可见,对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调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该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开展运动心理学的讲解,加上合理的调节方法使学生在比赛中稳定情绪、增强自信。两种常见的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
1.自身调节法。此种调节方法主要依靠训练者本身的自主性,也被称作心理暗示法。在学习某项体育技能之前需要对自己不断进行暗示,例如,暗示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行”等,同时使自己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自身调节法使用的前提是,训练者要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使身心在学习过程中同时达到最佳的状态。
2.放松调节法。该方法适用于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通常可以通过深呼吸的方法使其回归到最初的平静状态,以最快的速度将负面情绪释放出来,才能进行相应的体育训练。身体的放松过程大致如下:紧张时训练者会感觉到自身的肌肉一直处在紧绷状态,通过收缩肌肉可达到放松的效果,之后肌肉慢慢恢复初始状态,训练者的情绪平复下来。在放松调节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相应的暗示性用语,例如,“我很安静”“我很舒服”等。
(二)不断加强学生的意志力
体育锻炼贵在坚持,只有不断的坚持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最佳效果。很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在训练中遇到一点困难就会产生退缩的心理,长此以往对体育教学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加强学生的意志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介绍两种塑造坚强毅力的有效方法。
1.在体育锻炼中加强意志力的训练。体育测试中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不断坚持。除了平时训练中教师讲解的技巧以及测试者的身体素质,强大的意志力也是影响体育成绩的关键因素。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都需要经历长跑测试,通常男生为3000米,女生为1500米。此项测试内容就是对体能的考核,很多学生平时不注意体能的训练,在考核时想要通过就非常困难。为克服这一难题,教师在日常训练中要安排适当的体能训练,并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意志力不断提升。
2.抗挫能力的训练。任何事情并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在下一次的训练中拥有更加出色的表现。抗挫能力的高低不仅体现在体育训练上,对学生未来走向社会也有很大帮助。体育训练中遇到挫折是很常见的,若不能直面挫折反而被其打倒,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高难度或者超前的训练任务,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挫折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抗挫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具趣味性
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教学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结合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其他特征,将教学活动合理规划,规划的主要参考是学生的意愿。教师教学的创新可以根据以下两点进行:(1)将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很多学生的认知里,体育学习通常都是固定的几个模块,对已知的教学项目不断重复会使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不断缺失,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效率。基于此种现状,教师需要在训练科目上进行创新。如将小步跑、高抬腿等结合比赛增强其训练的趣味性,将学生的训练热情充分调动起来。(2)合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將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定期进行相应的比赛项目,并设立不同名次的奖励。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也能促进组员之间的团结。
(四)合理运用运动心理学的原理
运动心理学的原理是配置学生容易接受的目标。在进行相关教学活动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难度适中的任务。很多大目标难以完成,可以将其进行分解,将分解后的小目标分学时逐步完成。这样做将困难的问题化繁为简,降低门槛,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同时能够有效提升身体的各项机能。其次是有效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体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在遇到相应的问题时学生不能急于否定自己。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抽丝剥茧,一步步完成体能训练。在完成一项较难的任务以后,能够极大地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提高其学习的动力。
四、运动心理学融入体育教学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运动心理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步一步地进行,因此,需要制订详细的计划。制订计划的工作是由教师完成的,在制订相应的课时内容时应与学校的整体教学大纲同步,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教育。在制订好计划后,教师要先对相应的教材进行学习,掌握其中的心理学内容并融会贯通。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样在后期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疑问并解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常见的心理学与该学科结合起来讲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教学活动中还要适当提升训练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完成各项学习活动。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求学生穿统一的运动服,同时准备各项运动器材,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将学生运动的热情调动起来。无论是运动心理学的讲述还是在具体的运动训练中,教师都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必要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身材,使学生产生羡慕情绪进而加强体育训练。此外,在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某项训练初见成效时进行适当的表扬,对不认真上课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批评,以此激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运动心理学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体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其他心理状态的演变,这对学生较强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运动心理学的出现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不仅满足了学生内心的需求,还使体育教学的质量大大提升,因此,运动心理学需要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侯宽.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技术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7(45):198.
[2]刘朋鑫.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性探析[J].体育时空,2017(10):88.
[3]滕统华.浅析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95,96.
[4]陈建军.浅谈运动心理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1).
[5]梁巧琴.竞技体育领域中运动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3):161.
[6]朱伟婵.体育运动心理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启示[J].才智,2016(11):29.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