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莎
[摘 要] 西方经济学是高校经管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更是后期专业课程的理论支撑,它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专业的教学水平。并且学生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洞察能力。介绍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教学工作的完善进行探究。
[关 键 词] 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高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112-02
西方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很大影响。对一些地方高校,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的教师数量少,授课任务重。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类似的,这样虽然减轻了教师的备课任务,但是让西方经济学教学与专业脱轨,不能为专业培养打下很好的基础,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全国以“双创”为主导的今天,西方经济学专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给任课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可以把挑战化为机遇,改变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探究。
一、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现存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经历了长达两百多年的发展,现已经形成严谨的理论体系,其内容复杂,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广泛。学科本身难度大,包括大量的概念和原理,逻辑关系严密,会利用许多数学论证法,这对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理论的学生来说,学习困难较大,很容易迷茫,下面分析了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现存的一些问题。
(一)西方经济学的引导问题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整体认知,提高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其理论性很强。大多数高校学生在刚刚接触西方经济学时新鲜感较强,产生了浓厚兴趣,但随着课程难度的加深和内容的深入抽象,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欠缺会越来越感到枯燥无味。并且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数学基础大多很薄弱,但课程中又有许多图形和数学公式,让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教师讲课的难度。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主体是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研究的大多是西方社会的经济现象和规律,但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完善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经济现象与西方社会的不太一致,这容易让学生觉得西方经济离现实遥远,从而丧失学习兴趣。西方经济学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利用资源的学科。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理论系统不断壮大,假设与现实的差距不断拉大。虽然大部分人对经济学术语和基本理论耳熟能详,但是对其内涵和本质并不容易理解,尤其是缺乏社会阅历的大学生。高校许多教师在讲课时,用完全肯定的态度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导致一部分学生将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当成真理接受。
(二)教材内容和学习阶段的选择有待商榷
我国许多高校选择采用国外原版教授西方经济学相关内容的教材,但这些教材主要介绍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从而导致学生不理解我国的经济运行体制,容易造成思维定式,在研究我国的经济问题时只运用西方国家的经济理论去解决,并没有学到真正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另外,西方经济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但是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由各种变量联结在一起的具有较强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内容包括许多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这就要求学生拥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而对数学底子较薄弱的学生来说,一时间难以接受逻辑推导、图表和公式,给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
(三)教学内容枯燥,知识较理论化
西方经济学作为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西方经济学专业的内容来看,知识覆盖面较广,内容相对抽象,在经济管理类课程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与学生之前的知识结构相比,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微观经济学比较切合实际,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但对宏观经济学,其内容相对抽象,理解起来更加困难。传统的经济法教学主要以知识传授、公式推导和理论讲授为主,刚开始学生还有新鲜感,但不久后就感觉比较枯燥难懂,一些复杂的公式和假设让学生糊里糊涂,尤其是课程内容的抽象化,让许多学生觉得经济学脱离实际,对现实生活没有意义,逐渐产生学习经济学无用的思想。
(四)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单一
大部分高校如今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与学生脱节,各忙各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高校普及多媒体授课后,教师进行“填鸭式”灌输,在整节课上不停地讲理论,播放幻灯片,这虽然比以前的板书生动了许多,但是教师缺乏思路形成过程,学生不一定能跟上教师的节奏。尤其是一些来自落后地区的学生,对经济学没有直观的概念,很难将知识真正理解、掌握,教学的效果得不到保障。另外,一部分教师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缺少实际联系,让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此外,西方经济学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方式,侧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实际运用经济学知识的能力,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结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改进措施
对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中现存的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坐視不理,而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改善西方经济学教学的现状。以下是对改进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一)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作为经济管理专业西方经济学的授课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教书能力和过硬的专业素养,还应与其他各专业老师进行学科交流。平时也应与学生进行接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难点;要多阅读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书籍,不局限于西方经济管理学,对各专业都有所把握,来明确该专业对西方经济管理学教学内容的要求。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二)合理安排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
根据经济管理专业的后续课程和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目的,及时确定西方经济学的重点教学内容。对金融会计等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后续的专业课与货币、通货膨胀等关系较紧密,因此,老师在授课时可以丰富这些方面的内容,有侧重点。并且,要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经济观念,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知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对就业失业率的认识,所以教师可以侧重宏观经济学失业方面的内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更多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知识,来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措施。这些专业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目的是树立基本的经济观念,掌握基本的经济知识,培养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就要求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梳理经济学的逻辑脉络上,让学生整体把握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和特点。
(三)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教师应该根据经管类各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来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人力资源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人文知识较丰富,但是数学基础较差,思维逻辑能力薄弱,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该简化数学模型推导论证过程,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较生动的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述,让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具体化,便于这些专业的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相反,对数学基础较强的会计、金融专业的学生,教师应当注重数学模型的讲授,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需要教师提高自身数学涵养,因材施教,适应现代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四)结合各专业特点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教材
教师要根据经济管理专业的不同情况进行教材的选择,如会计金融等专业学生的整体实力较强,可以选择覆盖内容全面、数据资源丰富的教材,这样有利于这些专业的学生形成经济学逻辑思维。而对人力资源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选择通俗易懂、基础知识较全面且没有复杂数学分析的教材。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的文化基础进行自编教材。
三、总结
总而言之,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和基础性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敢于创新,并且找到科學合理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西方经济学的课堂上。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应用经济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经济学人才,使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贺景霖.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33(1):157-159.
[2]邢彩霞.地方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30(3):123-125.
[3]程恋婷.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以广西H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15(1):168-170.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