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如何渗透核心素养

2019-06-11 10:48周嫣沁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3期
关键词:核心中职素养

周嫣沁

[摘           要]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深受社会的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致力探讨的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实现课程教学效益的优化,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走上社会后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重用[1]。以中职语文课程为研究对象,就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展开探讨。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核心素养;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198-02

一直以来,宏观的育人目标是十分明确的,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然而,因为中观学科育人目标存在笼统化的特点,所以微观教学目标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从而导致学科育人功能与知识学习之间的割裂,出现微观课堂教学目标、中观学科育人目标与宏观育人目标之间无法有效联系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以中职语文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简单分析,再就如何渗透核心素养进行分析。

一、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根据林崇德教授等人提出的观点,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是以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为基本原则,其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主要分为三个领域,即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基础,综合表现为实践创新、责任担当、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六大核心素养。具体体现在中职语文学科上,核心素养可以细分为四个部分,即“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构建与运用”。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参考的标准,也是实现核心素养在中职语文学科中渗透的有效措施。

二、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一)基于情境赏析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增知启智”并不是语文教育的唯一目的,也不是最终目的,语文教师要注重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尤其是职业学校,不能一味地追求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否则不利于中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的文化熏陶,重视语言的感悟与积累,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品德修养,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为学生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打好基础。要想落实这一目标,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审美实践活动,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众所周知,入选中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教育专家从诸多文章中层层筛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过人之处”,或是内涵丰富,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情感真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对这些文章进行分析,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赏析过程中得到提升。例如,在讲解《故都的秋》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此为载体带领学生赏析。这幅图充分描绘了北平秋天的“姿态”“意境”“味”“色”等,将一副有着清绝神韵的故都秋景图给人们展现出来,其中包含很多的审美因素。它包含了文人对传统悲秋情怀的珍爱、悠闲清净的生活情调和凄凉落寞的人生况味。在讲解这些内容的时候,语文教师要思考如何处理文章中的审美情怀、价值取向和思想文化。首先,教师要从景色着手,通过诸如“哪些词可以说明故都的秋味?”“悲凉而又清净的故都的秋味主要通过哪些词说明出来的?”等此类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景色进行赏析,以此调动学生触觉、听觉、视觉等多个感觉器官,让学生对文本的画面美有一个明确的感知,使学生获得初级的审美体验。其次,教师可以从情感着手,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情进行体验,在这个环节,教师要给学生简单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身世性格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让学生对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一个深刻的体会。类似这种文章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语文教师需要结合自身教學经验和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挖掘,引导学生欣赏,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二)基于质疑发问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于漪教师曾经说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着眼点。然而,很多语文教师只意识到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却忽视了这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经也说过,积累知识并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发展思维才是。中职语文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将“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纳入教学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门学科既有理性色彩,同时又有感性色彩。在教学实践中,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要充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多数建立在问题之上,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提出一些问题,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钱梦龙老师曾经也说过,“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一项常规武器”。所以,设计一个好的问题,不仅可以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激发出来,还能让学生带着释疑心理对课文进行细心研读,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就笔者个人教学经验而言,语文教师要重视这一点,由于语文知识的讲解过程比较枯燥,学生的注意力经常偏离课堂。设置具体的问题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通过递进式的提问一步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从而达到深化学生对文章理解的目的。例如,在讲解“故都的秋”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设置如下问题:(1)作者说他来到北平就是为了尝一尝故都的秋味,什么才是“秋味”?(2)通过对文章的分析,说一说哪几处表现出故都秋天的悲凉和清静?(3)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不仅写了北方的秋天,也写了南方的秋天,这两个地方的秋天各有什么特色?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可以一步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在讨论和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三)基于揣摩品位培养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素养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所以“语言构建与运用”素养是核心素養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要予以重视并落实的一项素养。在“语言构建与运用”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揣摩和品位,这是一个重要的举措,这是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对语言感情色彩、深层含义的品位和辨析。语言文字有着丰富的感性信息和复杂的表达能力,这是汉语言文化比较突出的魅力之一。文章的情感、意蕴等通常都是通过具体、实在的句子或者词语或暗或明地表现出来。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感悟、揣摩和品析那些关键词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根本上读懂文章中隐藏的内涵。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对一个词,一个字的情味和意义不了解,只是靠查字典,这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这些词或字等细细品味,不断揣摩和推敲。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例如,在讲解《背影》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紧紧围绕这篇文章的题目展开讨论,为什么作者不将文章题目命名为“我的父亲”“父爱”等。又如,在讲解《故都的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不将文章题目命名为“北京之秋”“古都的秋”。通过这样细细揣摩和品位之后,学生就会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题目,讲述的并不仅仅是某个人或者某个景,其精髓是隐藏在这字里行间的深情。这样的语言可以实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有效融合,使读者获得更深的感悟。语文教师这样的指导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文章,还能深化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

(四)基于读写结合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学习语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语文学科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通过读写结合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例如,在讲解《故都的秋》相关内容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深入思考,这篇文章是颂秋还是悲秋?引导学生品位其中蕴含的文化。犹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苏轼的《赤壁赋》和欧阳修的《秋声赋》,让学生对这两篇赏秋文字进行欣赏,品位作者抒发的情感,让学生思考一下还有哪些与“秋”有关的诗文、散文,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中国文人对秋有着特别深的感触。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挖掘、品位和鉴赏我国的传统文化,然后和同学交流、讨论,最后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一篇文章。这种读写结合的训练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的落地是一项系统工程,语文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通过情境赏析、质疑发问、揣摩品位和读写结合实现学生各项素养的培养,为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探索一条道路,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高水准的现代化人才,为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沈兆钧.用言说对抗沉默:基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雨巷》课例研究[J].职业,2017(11):108-109.

[2]钱和生.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启示[J].江苏教育研究,2017(12):76-79.

[3]吴家宏,沈兆钧.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绍兴模式:绍兴市直中职语文名师工作室征程纪实[J].职业,2017(8):15-17.

[4]郭莉.基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群式”“三维动态读本”编写的实践研究:以中职语文核心素养读本《读·赏·练》编写为例[J].职业,2017(23):113-114.

[5]高华成.关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探索与思考:以《故都的秋》教学为例[J].职教通讯,2017(27):27-29.

[6]陈霞芳.专业嵌入,促语文核心素养:以《清兵卫与葫芦》为例[J].职业,2018(3):71-72.

[7]薛汉成.经典美文阅读对提升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2):14-16.

[8]魏丽.基于职业关键能力素养需求的“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嵌入室内设计专业”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8(23):44-45.

猜你喜欢
核心中职素养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