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 吴敏良
[摘 要]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构建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是科学构建一流专业群的重要保证,能够提升专业群建设水平,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从而进一步增强专业群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其构建的基本路径分别为建设决策、执行、协调、参与、监督等环节有效运行的运行机制和建设政策环境、人力资源和专项资金等保障有力的保障机制两个方面。其基本对策是高职院校从坚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发挥自身在专业群调整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强行业企业的指导与协作、调动多方社会资源的参与等方面入手,科学构建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
[关 键 词] 双一流;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001-03
一、“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构建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是科学构建一流专业群的重要保证
高职专业群是高职院校根据其服务面向,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组成的专业集合。其中相关职业岗位群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区域产业升级转型而动态变迁的,一些职业岗位需求不断减少,一些职业岗位需求产生并不断增加。一流的高职专业群必须建立一个完善长效的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准确把握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变化,动态调整群内核心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构成和各种资源的配置,从而更好地为区域产业转型战略服务,为满足区域产业在优化升级过程中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提供有力支持。
(二)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是提升高职一流专业群建设水平的必然路径
一流专业群建设目标的达成取决于队伍、环境和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合力,通过构建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機制,可以进一步规范高职院校一流专业群的内涵建设:(1)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可以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并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既保证了专业群内核心专业和相关专业建设的相对稳定性,又为专业群内各个专业的发展、资源的调整甚至是一些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专业的取消、产业急需的新专业的开设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2)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可以使专业群密切关注区域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定位,凸显群内核心专业的特色和实力并发挥核心专业的优势,带动群内相关专业协同发展,促进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三)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并协同创新的必然选择
通过构建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将产业和企业最新的技术标准、岗位标准与专业群内各个专业标准对接,通过不断地建设和完善,形成一个可以引领行业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专业群与行业企业通过长效的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产业急需的人才、研发实用的技术、解决产业的瓶颈、开创理念先进的商业模式等,在实现校企互利共赢的同时,协同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构建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基本路径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不是简单地在高职院校或专业群内设立几个组织机构、设计几套制度办法就能立竿见影,而应从专业群自身实际出发,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建立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组织模式,其基本路径分为建设决策、执行、协调、参与、监督等环节有效运行的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的运行机制和建设政策环境、人力资源和专项资金等保障有力的保障机制两个方面。
(一)建立“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的运行机制
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的运行机制应从设计建设决策执行、咨询指导、参与合作和评价监督等环节入手,确保各个环节有效运行。
1.建立凸显高职院校主体地位的决策执行机制
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下,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主观能动性,在高职一流专业群的建设和动态调整的过程中做出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色定位和专业群发展要求的科学决策、有力执行。
同时,要加强建立专业群建设的咨询指导机制。高职院校在专业群的动态调整过程中必须依靠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发挥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智囊和指导作用,保证专业群动态调整的先进和高效。
2.加强建立互利互赢和共建共享的多方参与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要真正掌握行业发展和区域产业发展动态,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及产业技术进步对人才技术技能的需求变化,使专业结构和产业发展同步变化,就必须在专业群的动态调整过程中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以及社会的联系与合作,实现互利互赢、共建共享。
3.加强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的第三方评价监督机制
在主管部门检查考核、高职院校自评自检的基础上,还要建立一个以行业企业为主导、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独立性的第三方评价监督机制,能够切实体现专业群建设的动态调整的真实效果,并有利于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健康运行和完善。
(二)建立“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的保障机制
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的保障机制应从建立包括政策环境、人力资源和专项资金等方面入手。
首先,高职院校建设一流的专业群实现专业群动态调整,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两个层面制订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保证专业群动态调整的运行成效。
其次,应建立高效灵活的用人机制,既要通过采用目标管理、绩效考评、激励机制、开发与培训等措施调动学校专业师资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又要通过建立兼职教师库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学校一流专业群的建设和动态调整。
最后,应按照“国家资金引导,地方政府资金扶持,主管部门投入为主,适度自筹资金”原则,多渠道、多途径筹措一流专业群建设资金,建立较为稳固的资金来源渠道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根据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建设要求设立专项资金,并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构建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对策措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构建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主要问题在于多数高职院校不能准确掌握产业发展动态,科学地进行专业群建设的评估监督,并对专业群做出及时有效的动态调整,从而导致高职院校一流专业群建设的效果不明显。通过调查分析,其主要症结在于专业群动态调整的主体责权分配错位、高职院校内部调整不力、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以及行业的中介作用缺位。因此,“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需要高职院校从坚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发挥自身在专业群调整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强行业企业的指导与协作、调动多方社会资源的参与等方面入手。
(一)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扶持
1.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应贯彻落实现有政策,并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如湖南省政府在《湖南省全面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一流高职院校和一流专业群”的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为省内高职院校带来新的机遇与发展平台。2018年,湖南省启动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制定《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特色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在省内遴选建设120个左右特色专业群,同时打造一批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湖南省内各个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步伐,也促进了这些特色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2.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高职专业群的建设及其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仅依靠高职院校自筹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也缺乏建设投入的动力,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如通过财政拨款的形式,为高职院校解决相应的资金难题;设立高职专业群建设的专项资金,重点扶植高水平的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引导并发挥本地金融机构的投融资作用,为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等。
3.健全促进高职一流专业群建设的协调机制
高职院校一般是由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或民间企业机构主办,教育部门作为主管单位。主办和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与高职院校相关的各个政府部门和民间企业机构的协调机制,以保障和促进高职院校的一流专业群建设。高职专业群的动态调整机制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的深度参与,教育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也应支持主导建立政行企校四方协调机制。
4.建立区域经济调研和发布的信息平台
政府要做好区域经济的调查统计工作,提供实时准确的区域经济发展数据、产业的布局、行业先进技术及发展方向、企业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及预警等信息资料作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指导和帮助其规划好专业群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5.更新完善教育部門的指导性专业目录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设立专业目录指导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合理进行专业布点,保证冷热专业均衡发展。既要引导高职院校动态调整专业群结构开办紧缺的热门专业,又要防止过热的情况发生;对冷门专业既要建立预警淘汰机制,又要对一些必要的冷门专业进行扶植帮助。对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中计划开办的新增专业,应进行审核监督,避免一些高职院校盲目开设新专业,保证专业群的整体办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发挥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1.转变发展观念,强化主体作用,主动适应产业发展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构建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需要高职院校转变发展观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以区域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群专业设置指导思想,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作为专业群动态调整的标准,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进行专业群内各个专业的设置与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群的内部结构,努力实现高职院校专业群的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人才需求间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
2.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学校自身特色
高职院校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要求专业群的建设应从注重群内专业的数量规模向质量内涵转化,加强群内教学团队、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建设。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求进行专业群的前瞻性定位,依托产业深挖核心专业的内涵,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定位,抛弃以往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办学思路,坚持错位发展与特色发展,凸显学校专业群建设的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力争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一流的特色专业群。
3.建立健全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的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应设置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组织调研活动,及时掌握和了解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最新信息和发展动态,研究产业变动带来的人才需求质量与数量的变化。根据指导委员会提供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建议,在专业群内对核心专业和相关专业进行调整、改造、新设和淘汰,动态调整群内的专业数量、专业方向和专业规模等,在保持专业群特色发展的同时,使专业群的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保持同步。
4.积极推进政行企校合作模式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建设成效,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然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坚持互利互赢和共建共享原则下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推行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推进的的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专业群建设模式,密切在专业群建设和服务过程中的政行企校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联系,为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夯实基础,并发挥其动态调整作用,提升专业群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能力。
(三)行业企业加强协作,积极参与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建设
1.强化行业协会信息统计和沟通协调等职能
行业协会具有对区域内本行业的经营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研究职能,能够掌握本行业职业岗位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第一手信息,在高职院校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和运行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中,应强化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职能,使之能够作为会员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桥梁,加强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关于人才培养、人才需求和人才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交流沟通。
2.构建行业协会主导的第三方评价机制
行业协会在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的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构建中能够起到主导作用。行业协会代表本行业全体企业的共同利益,能够组织调动行业协会内企业所拥有的相关资源、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拟定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的第三方评价的标准或内容,并主持和组织实施第三方评价活动。
3.建立专业群与行业的信息数据开放和共享平台
通过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的协作,可以构建一个专业群与行业企业的数据开放和共享平台,引导社会力量介入专业群设置和动态調整。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区域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高职院校和社会第三方调查咨询公司、中介服务公司等都可以成为平台数据资源的共享者和使用者。平台也能够成为高职院校与学生、家长等社会民众的信息沟通桥梁,一方面,可以获取更广泛的人才和社会需求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宣传高职院校在专业群建设上的特色与优势,增强高职院校一流专业群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吴敏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17(6).
[2]胡拥军.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基于湖南九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研究[J].高教探索,2016(2).
[3]杨濯.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的基础及有效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5(32).
[4]王建华,张建平.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
[5]王立新.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