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体质也在不断的革新,逐渐与世界接轨。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目标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首先,明确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探究经济管理目标的设立标准;最后,探究完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措施。
目标,无论是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企业,还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着一个引导的作用。只要明确了目标,才有发展的方向,从而能够制定发展的计划。因此,就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而言,经济管理的目标十分重要。其一,事业单位只有明确经济管理目标才能够利用有效的方法对国家资金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其二,事业单位只有明确经济管理目标才能够加快自身的发展,提高事业单位的生存能力,减少对国家的依赖。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机构,主要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事业单位由国家机关直接管理,其运营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国家的财政部门。因此,经济管理的目标也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调整。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企业,其资金的运转也不是以实现单位收益为主要目的,而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从而对国家机关的运行起着辅助作用。所以,事业单位应根据发挥的主要作用,确定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从而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只有明确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目标,提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品质,才能让事业单位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设立标准
(一)筹备资金的管理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广,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于社会服务项目的需求量也愈来愈大。因此,事业单位要不停的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要想发展就要有启动资金,这笔资金的来源之前主要是源于国家财政部的拨款。但是,由于经济体制的革新,事业单位运转的资金仅仅靠着国家财政部这一种方式来获取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事业单位应该从多渠道进行资金的筹备。例如,社会的捐款、服务型项目的收费、银行贷款等途径都可以有效的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通过不同的渠道来筹集资金有着不同的优势,因此,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考虑到资金的风险等问题来择优选取资金的筹备方式,保证事业单位能够正常的运转。
(二)投入资金的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在进行日常的运营时,主要是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隐形资产投入到不同的业务内。但是,如何进行资金的投入,是值得引起事业单位深思的问题。从宏观角度来讲,就是要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隐形资产进行合理分配,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回报,换而言之,就是以最小的投入让服务型项目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保证事业单位的运转的同时还能收获最大的利益。具体来说,目前,事业单位发展迅速,在进行资金的投入管理上,首先制定明确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制定完善的计划和管理制度,通过合理的投入方式收获更多的资金,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三)投入本金的管理目标
在传统的事业单位的本金的管理工作中采取的资金收入支出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在很久之前的一段时间确实有效果,因为当时的经济环境简单,通过收入支出的方式足以控制本金的流动方向。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多种经济体制并存,这就导致了单纯靠收入支出的方式来做本金的管理也就愈来愈困难。因此,现代企业中大都采用绩效管理的方式进行本金的管理。事业单位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手段进行本金的管理。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本金计算系统来进行管理。通过对本金的管理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将这部分资金投入到其他创新项目上,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四)分配工作的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由于其的非营利的性质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进行工作分配时不需要考虑工作所带来的利益问题,只需要考虑人员的分配问题即可。所以,在对人员进行工作分配时,首先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大环境,然后根据工作人员擅长的工作进行合理分配。同时贯彻任务到个人,责任到个人的理念。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根据工作人员业绩的高低进行奖惩,对于工作能力强的可以适当调整其工作职位,提高其工薪待遇,从而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断的发掘自身的潜力,为单位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促进事业单位的有序运行,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完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措施
(一)制定绩效考核方式
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运营。在制定绩效考核时,要秉承着公平公正的态度,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项目的制定;然后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模,工作人员的能力,以及事业单位的整体目标制定考核的目标;考核的周期也有根据岗位的不同来分别进行制定,如一个季度、半年一次考核等等。根据员工绩效考核的成绩,对员工发放奖金,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达成。
(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完善内部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完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针对于事业单位的设备采购来讲,目前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往往会出现不考虑设备是否真的对事业单位的运行有用,而是依照领导的指示进行采购的现象。所以,应该完善内部的相关制度,设立专门的采购人员,并且采购人员要积极与供应商进行沟通,争取以最少的价格拿到相应的设备。在采购之后,要留存票据,保证数据透明化,杜绝采购人员从供应商处获得非法盈利,对事业单位的利益造成损害。除此之外,还应该设置专门的验收人员,对采购回来的设备进行验收,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到事业单位内。在设备进行使用时,设置使用时限,避免浪费现象。
(三)经费透明化管理
在进行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时,要实施经费的透明化管理,避免浪费现象的出现。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经济管理时一定要细化工作。例如,严格管控事业单位车辆的使用情况,避免出现公车私用的现象;对于公职人员出国的问题,也要严格把控,防止公职人员利用公关旅游;近些年来,“公款吃喝”的现象频频出现,要严格对经费进行透明化管理,具体到每一个项目的金额,避免利用事业单位的公款满足个人私欲的现象。通过经费的透明化管理,监督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社会服务性项目的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处在一个经济发展飞快的时代,经济体制在不断的变革,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的改革迫在眉睫。所以,事业单位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设立经济管理的目标,从筹备资金、投入资金、本金管理、以及工作分配四个方面展开,并根据目标制定出有效可行的发展规划,同时,制定出能够完善经济管理目标的方法,让事业单位能够在新形势下更快、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许昌市文物考古研究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