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平
[摘 要] 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是一种缓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是一种不能等又必须等的艺术。按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农业思维引入日常的班级管理之中,类比农业生产上的“土、肥、水、种、密、保、工、管、光、气”这10个字,潜心构建文明和谐的班集体。
[关 键 词] 农业;思维;和谐;班集体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184-02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意思是说: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需要很长的一段周期,而不能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迅速出炉。对此,笔者深有同感。18年从教经历,14年班主任工作生涯,作为一名农林专业出身的教师,逐步地理解了“教育是一种缓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是一种不能等又必须等的艺术”的真谛。
1958年,毛主席总结了中国传统农业的智慧,针对提高农田产量提出了“土、肥、水、種、密、保、工、管”的八字纲领。后来,气象学家竺可桢认为:农业八字宪法管地不管天,应该加入阳光和气候,即“光、气”二字。时至今日,这十个字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既然教育是农业,何不运用农业思维,将这十个字引入自己的班级管理之中,进行有意义的德育尝试呢?
一、用校园文化沃土,培育灼灼道德之花
“土”是土壤,相对于教育来说,土壤就是文化环境,什么样的土壤培育什么样的农作物,“南橘北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教育也是这个理,什么样的文化培养什么样的人,而且,文化属于有机养料,一个具有文化积淀的学校,好比养分含量高的土壤,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可以汲取到丰富的精神营养,用文化的熏陶助力学生绽放灼灼道德之花。
笔者带班的思想是用文化来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带学生参观校园,熟悉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观看校史展,介绍校史展中的校园故事,让学生参加各项学校传统教育活动,过程中班主任积极参与、认真组织、全程关注,使学生在这种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精进其技能,活跃其思维”的班级目标,并努力向着目标迈进。
二、施专业与文化知识之“肥”,丰富学生内涵
作物生长离不开肥料,要想取得高产更要讲究科学施肥。对学生来说,知识就相当于肥料。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知识积累是基础,正如植物生长的养料需要全面一样,人的成长也需要广博的知识作为生长元素,所以在中职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应该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为今后更好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科学施肥应该注重施肥时间,错过时期即使施再多肥都于事无补,学生学习知识也一样不能错过“营养临界期”。报读中职的学生往往都是中考的失利者,他们带着沮丧来到学校,很多人的心态是“读三年混张文凭算了”,不求进取。这个阶段的学生就像处于营养临界期的植物一样,如果教师及时施下“自信”之肥,辅以必要的管理,他就很会把根向下扎,把枝叶向上长。所以,在新班级组建之初,最重要的是开展信心教育。在主题班会上,笔者以“免学费、有补助、学技能、考大学”等12个字阐述涉农专业优势,邀请优秀毕业生到班级做专题报告,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基地,感受现代农业的美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农、爱农、务农,大有作为”。
三、引爱的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万物生长的根本。而对人的精神成长来说,爱就是水。也就是说,要把爱的教育当做是水对农作物不可或缺一样。对中职生来说,在中职阶段也是最需要得到关爱的时期,如果得不到关爱,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这个时期,中职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自我意识,班主任要发挥引领学生成长导师的角色,让学生以自信的姿态步入青春期。
据调查,班级学生的家庭环境都不太好,常年缺乏应有的父爱与母爱,由于缺乏爱的体验,他们不懂得爱的真正内涵,更不懂得去关爱别人,往往宿舍里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一句玩笑话、一件打逗事也会成为矛盾的导火索。为了帮助孩子解开心结,首先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笔者在班级工作中,注重用心付出,坚持让学生写周记,利用周日晚自习的时间认真批改,文字不能表述的,就与孩子个别谈心,周记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架起了真诚沟通流的连心桥。坚持家访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孩子家庭的真实情况,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真真切切的帮助。班主任这种放下身段的近距离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了班主任的用心,从而也赢得了孩子的心灵。
四、播下一粒种子,静待一片花开
“种”即种子。作物要取得高产,良种是关键。如果仅仅看成绩,中职生确实算不上好的种子,但人的发展不能仅看成绩,其实每一个孩子的是一颗特殊的种子,教育就是要满足孩子个性成长的需要,中职班主任要了解中职生并根据他们的特点提供多样化的成才模式。中职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在教学中还要时时进行关注,并根据情况进行修订规划,做学生人生旅程中的导航。
坚定地做中职生人生成长的导航,班主任要在孩子的心田播下向上、向善的种子,引导孩子积极进取。在带班过程中,优秀的学生容易赢得老师的垂爱,对于调皮的孩子来说,起先班主任也能耐着性子,不厌其烦,但违纪次数多起来,很可能会失去耐心,而采取极端的做法。
一位优秀班主任说过的话:“生活常常以惊人的简洁、明了的公式启迪我们,就像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样:骂人教会骂人、憎恨教会憎恨、爱教会爱、关怀教会关怀……”今天,我播下了这颗真诚的种子,我静静地等待真诚之花绽放的时刻。
五、控教育的密度,防过犹不及
农业生产上的“密”指的是合理密植。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农作物这样,教育亦然。农作物播种必须确定适量播种,根据品种特性、播期的早晚、土壤肥力水平而定,像分蘖力强的要稀播,分蘖力弱的要适当播得密一点。
把握教育的密度,是一个智慧型班主任的智慧之所在。在班级管理上,有的班主任有着一张“婆婆嘴”,不分对象一天到晚在班级里面唠叨不停,毫无效果;有的班主任事无巨细、事必亲躬,不仅自己搞得焦头烂额,学生毫无主动性,如此恶性循环;有的班主任则不然,当起“甩手掌柜”,班级事情交给班干,班级长期处于失控状态。这些现象的产生其实都是班主任对班级教育的密度没有控制好的结果,前两者太勤,后者太懒,都不是正确的做法。
作为班主任,应该看到中职生身上的闪光点,注重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班主任带班应该用“引领孩子成长”的心态。新学期,班级初步建成,对中职生活还没有完全适应,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还不是十分了解,班干部工作主动性、学生自律能力尚不具备,这时的班主任要跟班勤,管理密度要适当大些;等到班级班规制定、班干工作能力增强后,班级管理就应该由人治转为制度育人,进而转向文化育人。
六、树综合防治理念,促学生自我教育
“保”就是植物保护,即对病、虫害和杂草等的防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进行综合治理。在学生思想教育上,班主任也要树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思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引入预防为主的思想,可以防微杜渐,在学生有违纪苗头时进行及时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班级中的小B,自小父母离异,她性格外向,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表演天赋,多次担纲校内大型活动主持,但由于不注重小节,迟到、学习不用功、上课化妆等现象时有发生,离异家庭的孩子批评重了会产生逆反;批评轻了,不痛不痒起不到效果。
在小B一次上课吃零食被发现后,笔者将她带到校园一角的一株海桐树前,结合“蚂蚁、蚜虫、瓢虫、海桐”之间的关系,告诉她老师看见海桐树上有许多蚂蚁,就知道树上有蚜虫。上课吃零食就好比是蚂蚁,透过这些不拘小节的表象就能知道她身上已经有了许多“小蚜虫”,不及时处理势必会影响她的健康成长。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看起来事小,就像这些小虫子一样,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造成大危害。但治蚜虫是施药好,还是利用天敌瓢虫呢?改变了传统的说教,让她轻松明白了道理。
七、借信息技术之翼,提班级管理之效
“工”字主要是指改良工具,发展工艺与农艺相结合的机具,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管”字是指要加强田间综合管理,作物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生产效果的因素复杂而多变,只有综合管理才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在“互联网+教育”的今天,班主任要善于借信息技术之翼,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建设与管理,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校园网络宣传队伍,加强正面信息的网络传播。”作为班主任,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赢得社会的支持、校领导的关注,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优势。(1)通過互联网技术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QQ群,利用这个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把体现班级中正能量的素材在群里晒晒,提振家长信心,吸引家长关注;也可以对一些成功家教的案例进行推介,帮助家长转换观念;而对一些学生成绩、学生不足的劝勉则通过私聊的方式,提出建议,既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又不致跌了面子。(2)通过新媒体扩大宣传,提升班级形象,更好地赢得社会支持。通过学校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形式把班级点滴进步记录在案,形成文字,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各种媒体上宣传,让外界了解班级,赢得社会的支持。
八、撒民主教育的阳光,活跃班级气氛
农业生产离不开“光”和“气”。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阳光植物光合作用缺乏动力,没有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缺乏原材料。经营一个班级,也离不开“民主的阳光”“和谐的空气”。《大纲》指出:“中职德育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尊重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学生的天性就应该是天真烂漫的,让学生开心、快乐、健康成长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职责所在。要让孩子开心起来,首先教师要开心,要注意发扬教学民主,学会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人格,采纳学生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其次,要注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凝聚班级人气,活跃班级氛围。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应该是慢的艺术。教师要用温柔的目光,从容地、静静地看着学生,对他说:“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相信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将是一个奇迹。因为,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多点耐心,多点温情、给点时间,与学生一起,陪伴他们慢慢地欣赏那成长路上的一路花开。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2]吴明隆.班级经营与教学新趋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