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兰
[摘 要] 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日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一线教师必须学习、掌握、驾驭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育模式不断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探究信息化技术在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教学经验和方法。
[关 键 词] 教学模式;基础护理;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056-02
目前,教学的各个环节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作为教师必须意识到形势的严峻,在反复的摸索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受益者。基础护理是护理职业教育中的核心内容,课程内容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问题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护理程序的理论体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评判性思维,用信息化手段拓展知识面,将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有机融合。
一、我校现有教学资源与学情分析
(一)教学资源
我校现有基础护理实训室、临床实训室、解剖实训室、无菌室、ICU实训室、护理示教室,教室内配有一体机,有机房11个,可满足学生在课余完成线上学习,教师在线下通过多媒体教学。在护理学科建设上,通过网络资源整理、教师微课建设,基本能满足我校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我校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开展结合护理专业教师结构年轻化的特点稳步推进,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在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已成常态。目前基本完成了护理技术专业课的信息化资源库建设,并逐年在完善中。
(二)学情分析
基础护理授课对象是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目前,学生中有98%来自农村,95%为女生,期中有5%是贫困学生。家庭中没有使用网络的有28%,家长达到初中文化的不足75%,学生家庭文化结构严重影响了学生信息化教学理念的贯彻,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也是导致学生在信息化学习资源投入方面不足的重要因素。
在认知方面,学生年龄大致在15~16周岁,传统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回答问题只限于表层思维的活动,缺乏思考的深度,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他们需要重新获得学习的乐趣,渴望体验新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一年级计算机基础课的学习,基本掌握了网络搜索引擎、网络通信软件、网络视频资源的使用,已初步具备了信息化学习的基本能力。在一年的护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基本具备了救死扶伤、敬畏生命的人文素养,结合学生喜欢实践操作以及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团队合作、模拟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结合课程内容了解相关知识、前沿知识和我国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护理技术。
2.掌握:所教授护理基础相关的基础知识。
3.理解:每一步操作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如爱伤观念、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理念,换位体验护理对象的困苦等。
4.熟练操作:要体现对技能中细节的把握和操作要领的掌握。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学生自主探究应在课前完成,为实现自主探究,我校根据现有条件,在课余时间开放机房、实训室,给学生提供学习探究的场地,通过护理与保健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舞台。自主探究的内容在课前一周要布置给学生,按照班级情况,每5~8人组建成学习兴趣小组,以此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助共进的意识。同时利用我校护理专业信息资源库,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如微课、仿真教学模拟软件、常用资源链接等。自主探究的目的是实现翻转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情景教学模式。在授课中,按照分组进行情景教学。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大部分实训内容通过交叉体验来实现情景教学,如A组成员扮演病人,B组成员进行护理服务,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医护素养,提升职业责任感,这类模式一般适合于血压测量、心肺复苏等危险系数不高的实训项目。对有危险系数的实训项目,如置胃管、注射术、静脉输液等项目,必须在教学模型上实现实训操作,A组成员扮演病人家属,B组成员进行护理服务,同样可以实现情景教学。情景教学中,教師把学生的操作内容拍摄成视频,用于各组课后反思,同时作为教学案例应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塑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造就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理念;让学生有“视病人如亲人”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护理人文价值观。
三、教学设计
以翻转课堂为主要教学模式,结合任务驱动、演示讲解、分组教学等教法和自主探究、模拟实操、团队合作等学法,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号、教学仿真软件、微课、教学模型等一系列信息化教学资源达到教学目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框架见下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备课环节
1.教师准备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教师准备的内容远比传统教学模式下备课的内容要多。首先,教师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根据学情,小组结构要合理,要将信息技术能力较弱的农村学生分布到各组,每个组安排性格开朗、善于组织的学生担任组长,小组在组长带动下,实现共同进步。其次,教师要将知识点划分成若干问题,通过问题突破难点和重点,问题要涵盖上课内容,同时问题要有信息资源的支撑。最后,教师根据问题和授课内容的拓展性准备信息化资源,信息化资源形式要丰富,要有微课、仿真实验、Flash动画模拟等。
2.学生准备
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内分工协作,有目的地完成问题,同时根据组内分工,演练角色扮演,实现翻转课堂的第一步教学内容。这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新理念给“90后”“00后”学生带来新鲜的教学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二)课堂教学环节
1.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人入胜。导入是架设在师生间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导入如同缓缓拉开的序幕,促使学生目不转睛地观看精美的布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首先要重视导入的艺术。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使用回顾知识点的导入模式,这种模式被称为“算旧账”式导入,大部分学生比较反感,所以在护理教学中通常使用情景导入,情景导入中可以以病例导入,也可以生活故事导入等。
2.情景演示
情景演示是实训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通过课前排练和抽签,进行班内分组对抗,对抗环节要现场评比,使用常见的总积分制度,对学生对抗做出评价。现场评价的评委由教师和各组学生代表参加,为保障公正,采纳中职国赛的评分标准,对学生操作进行分项打分,学生参与度越高,训练效果越好,这样有效解决了我校工位不足的现实困难,同时也完成了无工位学生参与技能训练,掌握训练要点的学习任务。通过轮训,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掌握了技能要点。在整个对抗过程中,教师利用手机等录像设备进行现场记录,现场视频资料将用于课后反思和教学素材。
3.课堂总结
根据现场操作出现的問题,由各组学生评委先进行扣分项评价,教师补充评价,适当地做出演示操作。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和视频回放查缺补漏,达到教学目的。
(三)评价环节
教学过程评价由学生打分小项汇总得出整体评价,教师通过总分对每组学生进行整体评价,小组内部根据分工,由组长组织对每位组员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反思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分层教学。我校护理实训课利用上课环节的评价小分,通过统计计算,得出学生技能失分统计图,统计出不同班级、不同层次学生失分的技能要点,在下一节授课中作为主要数据,体现在翻转课堂的教学环节中。
参考文献:
[1]尹卉.基础护理学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9):81-82.
[2]王红明,石玮,孙杨,等.《基础护理学》课堂教学设计[J].护理研究,2007(2):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