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专本对接分段人才培养有效衔接机制研究

2019-06-11 10:48李玉环周庆新谷彩霞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3期
关键词:分段应用型课程体系

李玉环 周庆新 谷彩霞

[摘           要]  分析目前国内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途径以及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模式推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与应用型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2”分段培养的成功经验和疑惑,创新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衔接的选拔机制,为专本衔接有效贯通项目实施,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考核标准、质量监督与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    键   词]  “3+2”专本对接;衔接机制;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转段考核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029-03

一、引言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相应的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才规格由技术应用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高职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目前行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为此,山东省自2013年开始陆续启动了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到2018年,全省“3+2”对口贯通培养试点高职院校51所,招生计划6080人,使高职毕业生有了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进一步提升学历水平的机会,拓宽了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也拓宽了高职院校的办学途径。但是,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在衔接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不对接、培养内容上的重复和漏洞等方面。如何在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中实现科学贯通衔接,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型、高层次技术型人才,实现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贯通培养,增强教育服务产业能力是目前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贯通衔接面临的问题

(一)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上存在不协调

受传统“重普教轻职教”观念的长期困扰,本科院校一般不希望被列为应用型,有些院校虽然开始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与高职院校开始实施专本对接的招生计划和教学改革。但在具體实施过程中,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生怕列入高职而遭“歧视”,不愿意承认其办学的“职业性”特征,势必在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理念上重理论轻应用,甚至学生到了本科阶段也是以“学术发展”教育为主,走继续考研究生的求学生涯。

(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模式的衔接存在的差异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实行“3+2”分段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虽然有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和管理,衔接的两所学校也进行有效交流、沟通和商讨,但在具体实施中没有进行细化,没有协调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标准等方面缺乏上下衔接和横向贯通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教学执行过程中,各自根据自己的传统教学方案执行,势必造成学生在两个阶段的学习中产生理论知识的断层、专业知识的重复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的缺陷。

(三)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在人才培养层次、培养目标以及办学理念方面的不同,两个层次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在高本“3+2”贯通衔接的联合培养过程中,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往往出现高职与本科的基本课程设置有较多的重复,不同的是基础课程的深度和学时不同,专业课程的名称和教学侧重点不同,有时甚至会出现课程设置或知识模块的遗漏问题。因此,在高职与本科衔接时,为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学习潜力提升,需要解决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两个阶段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衔接。

(四)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考核方式的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两个阶段之间的转段考核,多数省份的教育主管部门只出台统一的政策规定和指导性文件,对不同的院校和专业,都由双方院校协商制订转段考核方案,以检测学生的学业水平、职业技能,考核合格方可升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转段考核方式、考核标准完全不同。山东省的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的转段考核要求,英语和计算机两门课参加全省统一专升本的考试,专业知识考核由两个层次的学校协商决定,这就容易出现高本双方协商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转段考核在内容、方式等方面缺乏制度上的严谨性。

三、创新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的衔接机制

(一)创新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衔接的选拔机制

在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上要重视生源质量。在招生选拔问题上,教育主管部门在统一计划范围内,给予牵头院校与参与院校共同确定招生规模的自主权,在保证生源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控制招生计划,并加强招生宣传,使社会和家长逐步接受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项目,了解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两个阶段的学制衔接,使招生的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保证。

经过五年的高本联合培养经验,在食品类专业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推广过程中要保证以下三点:(1)从政策上和院校层面扩大招生宣传力度,保证生源的数量和质量。(2)在招生选拔上根据专业特点,对不同科目的高考成绩规定最低录取分数,避免偏科学生入学后在完成学业阶段由于课程“瘸腿”出现毕业困难问题。(3)不同学院专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专业特色,制订相对完善科学的转段考核方案,遵循过程考核与综合测试相结合的原则,体现贯通培养的激励导向和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督促、检查高职阶段的培养和学习,同时保证本科阶段生源质量,对无法完成第二阶段学习的学生指导就业。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与齐鲁工业大学衔接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2”贯通分段人才培养招生计划圆满完成,录取分数线435分,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由此可见,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将进入良性循环,量质齐升,已经到了由注重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的阶段。

(二)精准定位,确定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贯通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建立一体化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高素质的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精通行业知识与制作,精通市场运营与管理,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1],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精通创新创业路径和方法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与齐鲁工业大学衔接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2”贯通分段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行企走访、专家咨询、学生问卷、课题组论证等方式,本着从人才培养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两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实现校企融合、专本续接的人才培养规格的贯通衔接。根据食品行业发展对高技能技术人才需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1.前三年培养目标

高职阶段主要培养适应食品行业生产、管理、检测、销售一线需要,掌握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艺等必备的理论知识和食品生产加工、检验分析等核心技能,具备从事水产、粮油、焙烤、果蔬饮料、畜产品、发酵制品等各类食品基层生产管理、检验检测、品质控制等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后两年培养目标

在前三年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系统培养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升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能力,具备食品工程师职业素养,适应生产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品质控制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创新形成“技能训练—理论系统提升—再实践应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体现了“技能训练—理论系统提升—再实践应用”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见图2)。前3年中,第一至第五学期,技能培养阶段;第六学期顶岗实习、企业培养阶段。后两年中,第七至第九学期,理论提升及能力再提升阶段;第十学期,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阶段。

(四)行企参入、专本结合,科学构建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课程的有效衔接是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贯通人才培养项目有效实施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解决高职阶段课程与应用型本科阶段课程简单叠加或重复的问题,课程体系建设就需要双方院校专任教师相互协作,联合用人单位直接参入,共同讨论构建开发贯通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见图3),在充分分析利用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两个阶段教育的各自特点和优势后,针对总体培养目标进行分阶段定位后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通过调研、分析、论证共同制订两个阶段必修的职场认知领域、素质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专业拓展领域共65门课程(223.5学分、4308学时),根据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对不同岗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以及两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制订课程标准,实现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制订课程标准,首先要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在掌握职业岗位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召开由行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及专业教师组成的访谈会,根据访谈会研讨的结论,分析每个学习领域必须包含的教学内容,打破学科结构,重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互相结合贯通。分析总结本领域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将其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营造职业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型工作环境中完成工作性学习任务,具备综合职业素养,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学习工作的零距离对接。这样,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才有更好的发展潜力。

同时,在制订课程标准时要细化操作标准。其中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具体操作标准,知识要素是完成本项任务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要素是本任务领域的专业技能要求,针对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明确在工作过程中有效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2],为职业能力的评价提供具体明确的要求。

(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专本续接的专段考核方案

“3+2”贯通培养学生在完成高职阶段学业且过程考核合格后,须参加全省专升本公共课科目考试及衔接本科高校组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测试。

2018年,山东省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进入第6个年头,山东省第一批试点院校和专业已经有三届毕业生转段进入应用型本科阶段学习,第四届学生也很快面临转段考核。山东省教育厅鲁教学字〔2018〕10号要求,“‘3+2贯通培养学生在完成高职阶段学业且过程考核合格后,须参加全省专升本公共课科目考试及衔接本科高校组织的专业。”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与齐鲁工业大学衔接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2”贯通分段人才培养项目实施过程中,两所学校经过多次调研论证逐步完善专本续接的转段考核方案,在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测试上进行了改革,由原来固定四门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两门专业技能考核改变为每年随机选取四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考核和两门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在考核的深度和宽度上严格按照教学标准执行,避免学生为了应对专段考核重视考核课程忽视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出现专业方向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极大程度上起到督促学生专科阶段的学习,全面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构建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为保证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与本科院校双方共同成立由有关部门负责人、行业企业专家和资深教师组成的教学质量咨询与监控督导组,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考核,负责对转段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与咨询。同时要建立、健全全过程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阶段培养过程中加强高职阶段教学质量考核,通过过程考试、阶段考试、技能考核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并将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转段考试成绩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發展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网站,2011-9-25.

[2]张宇.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技术方案[J].职教论坛,2014(34):38-42.

猜你喜欢
分段应用型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2018年—2020年山西省普通高考成绩分段统计表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分段函数的常见题型及其解法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例谈分段函数单调性问题的解决
寻求分段函数问题的类型及解法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