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媛
[摘要] 目的 调查江苏省某高校在校学生不良视力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江苏某高校2016级和2017级在校学生512名,检查学生的视力情况并完成相关调查问卷。结果 参与调查的全部512名学生中,视力正常者88例(17.19%),视力不良者423例(82.62%);男性和女性受调查人员的不良视力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汉族受调查人员的不良视力比例明显低于汉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受调查人员的不良视力比例明显低于非农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遗传因素方面,与受调查人员不良视力的发生无关。阅读距离、每次上网时长、运动情况、饮食情况、连续看书时间和睡眠时间等因素对受调查人员不良视力的发生有影响(P<0.05)。结论 在校大学生不良视力发生比例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生活习惯,做好大学生不良视力的防控工作。
[关键词] 不良视力;高校学生;影响因素;江苏
[中图分類号] R246.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3(a)-0188-02
近年来,高校在校学生的不良视力发生比例超过80%[1],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据报道,不良视力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生活习惯相关,该调查选取江苏省某高校在校学生调查其视力情况,分析导致在校学生不良视力的相关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江苏某高校2016级和2017级在校学生512名,其中男性310例,女性202例,2016级248例,2017级264例,年龄范围16~22岁,平均年龄(18.51±1.61)岁,汉族415例,其他民族97例,农村生源267例,非农村生源245例。
1.2 方法
1.2.1 视力检测标准 根据《全国学生健康体质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的相关标准,检测受调查人员的视力,裸眼视力≥5.0为正常视力,裸眼视力<5.0为视力不良,检测双眼视力,其中一眼裸眼视力<5.0即为视力不良,两眼视力不等则以视力较差眼记。视力不良进一步分级:裸眼视力4.9为轻度,裸眼视力4.6~4.8 为中度,裸眼视力≤4.5为重度。
1.2.2 问卷调查 受调查人员接受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涉及:①性别、年龄、户籍、民族等人口统计学资料;②记录受调查人员日常的阅读距离、遗传情况、每次上网时长、运动情况、饮食情况、连续看书时间和睡眠时间等方面。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受调查人员视力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全部512名学生中,视力正常者88例(17.19%),不良视力者423例(82.62%)。男性和女性受调查人员的不良视力发生比例分别为81.29%(252/310)和85.15%(172/2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受调查人员的不良视力的发生比例为84.10%(349/415),非汉族受调查人员不良视力的发生比例为77.32%(75/97),非汉族受调查人员的不良视力的发生比例明显低于汉族,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农村和非农村的受调查人员的不良视力的发生比例分别为79.03%(211/267)和86.94%(213/245),农村受调查人员的不良视力发生比例明显低于非农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视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受调查人员进行相关视力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发现在遗传因素方面,与受调查人员不良视力的发生无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阅读距离、每次上网时长、运动情况、饮食情况、连续看书时间和睡眠时间等因素与受调查人员不良视力的发生有关(P<0.05),见表2。
3 讨论
不良视力是高校学生的常见眼部疾病,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近年来不良视力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不良视力人群中发生率最高的是近视,随着近视的进一步恶化,可发展为致盲眼病,包括黄斑变性、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学校、家长及学生自身应重视视力问题,针对影响视力的不良因素及早干预。
造成高校在校学生不良视力可能的原因有遗传因素、阅读距离、连续上网时长、连续看书时长、运动习惯、睡眠以及饮食习惯。该研究总共调查512名在校学生,不良视力的发生率高达82.62%;不同性别的受调查人员的不良视力发生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汉族受调查人员的不良视力发生比例明显低于汉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受调查人员的不良视力发生比例明显低于非农村,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影响不良视力发生的因素显示,在遗传因素方面,与受调查人员不良视力的发生无关;而阅读距离、每次上网时长、运动情况、饮食情况、连续看书时间和睡眠时间等因素对受调查人员不良视力的发生有影响(P<0.05)。长时间用眼使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状态[2],而造成睫状肌调节滞后,导致晶状体变凸;其次长时间用眼将导致眼压升高,进而影响巩膜,诱发近视。有研究结果显示[3-5],阅读距离长期小于30 cm,使睫状肌维持在紧张状态,晶状体变凸导致屈光度增加;通过参与运动,例如跑步、羽毛球等,可放松睫状肌,缩短眼轴长度,减少屈光度,从而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样可以缓解眼部肌肉疲劳,调节睫状体状态。在饮食方面,注意均衡饮食,嗜甜食者,血糖易偏高,导致房水渗入晶状体而引发近视。
不良视力在高校在校学生的发生情况不容乐观,需要学校以及学生本人的充分认识,积极预防及控制不良视力的发生。高校可采取宣传教育保护用眼的知识;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课程安排上更为科学合理;同时安排定期视力检测,及时发现视力问题,及早干预控制。
[参考文献]
[1] 广洁丽,李正惺,李寿兴.云南省某高校学生视力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4(1):42-43,47.
[2] 张敏,钟文红,龚晓玲.广东某大学新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2):1793-1794.
[3] Wu PC,Tsai CL,Wu HL,et al.Outdoor activity during class recess reduces myopia onset and progression in school children. Ophthalmology,2013,120:1080-1085.
[4] 朱梦男,何理烨,梁亮.湖北省某高校医学院大学生视力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3):460-462.
[5] 赵春慧.大学生视力现状的眼保健护理方法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0):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