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俊怡
摘要:“四个意识”是贯穿党中央从严管党治党的一条红线。这一提法的形成根据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解读:理论之基在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内在本质的深刻认识;思想之源在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思考;现实之需在于对新时代党建困境的再思考。
关键词:四个意识;内在本质;执政规律;党建困境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922(2019)01-25-06
增强“四个意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体现,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政治上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是贯穿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管党治党的一条思想红线。
一、理论之基:马克思主义政党内在本质的再强调
坚持党中央集中领导,保持思想上的统一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本质,也是共产党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增强“四个意识”正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四个意识”话语阐释的深厚根基上。
马克思、恩格斯都认同共产主义政党必须坚持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必须从思想上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947年针对正义者同盟内部存在的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与魏特林空想共产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了斗争,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并为其撰写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共产党宣言》。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共产党人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明确提出了“把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从资本及其维护资本权益的社会制度的压迫、剥削的异化状态中解放出来,进而实现人类解放”的政治意识。对于核心意识的话语阐释,马克思首先强调政党内部需以共产党人理论原理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思想核心,强调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是科学的唯物史观投射进人类解放事业的智慧产物;其次从整个无产阶级出发强调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是由共产党的根本属性决定的。共产党人的根本属性明显体现为它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階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性质的经典论述,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无条件服从、服务于无产阶级整体大局。共产党人的一切工作是以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始终向同一目标看齐为保证的。取代资产阶级旧社会建立起“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最终实现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始终的灵魂,也是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看齐意识话语的着力点。
关于“四个意识”的关键——核心意识,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也作了精辟的阐释。恩格斯在《论权威》中对权威的定义、权威存在的客观性和重要性等问题做了明确的说明,认为权威是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必不可少的东西,并强调“获得胜利的政党如果不愿意失去自己努力争得的结果,就必须凭借它以武器对反动派造成的恐惧,来维持自己的统治”,恩格斯所说的“它”就是指权威,可见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强调以“服从”为前提的权威是集中国家力量实现伟大目标的必要措施。对于权威的历史走向,恩格斯预言未来的社会革命中政治权威将逐渐消失,变为维护社会利益的管理职能。但这种消失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权威需要存在的历史条件改变以前,这种权威是不会消失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维护中央权威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由于历史的局限,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亲眼见证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而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是俄国的列宁。革命任务的重大决定了列宁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话语阐述是更具体、更复杂、更强烈的。列宁在《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和《进一步,退两步(我们党内的危机)》中对于建立并建设无产阶级政党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在《怎么办?》中,列宁针对当时俄国党内存在思想混乱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集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要性,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自发斗争如果没有坚强的革命家组织的领导,就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真正的‘阶级斗争。”并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在思想上必须向革命理论看齐,提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在《进一步,退两步》中,列宁在批判中构建了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原则,提出党必须根据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少数向多数看齐、下级组织向上级组织看齐,全工人阶级要以党为领导核心。尽管这种集中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也是以革命大局为重而采用的手段。在俄共(布)成为执政党、工作重心由政治革命转向经济文化建设之后,列宁开始强调党在加强团结统一的同时要学会适度妥协的大局思想。在《共产主义运动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列宁指出“革命阶级的政治家如果不善于实行‘机动、通融和妥协”是“毫无用处的”的政治家,“‘不作任何妥协,不实行任何机动,这种操之过急的‘决定,只会有害于加强无产阶级影响和扩大革命无产阶级力量的事业。”列宁的这些思想都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想上的纯洁和统一正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相关著作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要确保在意识上的觉醒、在思想上的清醒、在实践上的先行,这也是真正从源头上划清无产阶级政党和非无产阶级政党界限的关键所在。增强“四个意识”思想正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思想与时俱进解读的结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内在本质再强调的思想果实。
二、思想之源:政党执政规律的再思考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政党整体力量的较量,政党的整体力量体现于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而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政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一个政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与否关系着该党的生死存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老牌大党失去执政地位退出历史舞台的惨痛教训值得我们再次思考,过去69年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探索而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值得我们继续继承和发展。增强“四个意识”正是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对政党执政规律的进一步思考。
(一)“四个意识”源于党对历史的思考
“规律”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因此,政党执政规律也是客观的,这就决定了任何执政党须在执政过程中不断探索规律,使其为你所用,而不是任它摆布。纵观历史长河,一些大国大党曾叱咤风云、辉煌一世,到最后却落得国裂党败的下场,令人扼腕叹惜,其中又以苏东剧变、苏共垮台事件最为痛心。对于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行了多方面的反思,各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也纷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问题的症结在于执政党严重违背了执政规律,导致国内党内理想信念动摇,思想意识涣散,党成为一盘散沙,从而无法抵抗帝国主义所采取的和平演变的手段,不攻自破。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为了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保证党的生机活力、坚强有力和团结统一,保证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一代又一代中国领导集体不断探索执政规律最终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创造社会主义事业新的胜利的伟大传奇。“四个意识”的提出是我们党对历史和现实综合认识并反映的一大成果,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全党高度重视和准确把握。
(二)“四个意识”源于对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继承和发展
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四个意识”,强调:“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四个意识”首次阐述在2016年,但我们党在探索执政规律的过程中先后强调和阐释过各个“意识”的核心内容,并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开展过相关的学习教育活动。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以“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对战士们进行政治教育,强化政治意识。延安时期,毛泽东强调要实行一元化的领导,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后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議上,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看齐理论:“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就是这样一种思想和革命实践为共产党员筑牢思想防线,也为后来党的建设起到了垂范作用。“把千军万马置于党中央视线之下”,这是邓小平在战争年代的一句名言。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把这种以党中央为核心,向党中央看齐的高度自觉与党的建设融为一体。在特定历史环境下,邓小平审时度势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大局思想。虽然当前对这一方针争论颇多,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一方针让我国抓住了发展的最好机遇,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当时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提出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并强调“三讲”的核心就是讲政治。进入21世纪以后,胡锦涛同志也多次强调讲政治、讲党性、顾大局问题。从革命到建设、从小党到大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执政规律,并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四个意识”思想的整合并发力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是总结自身经验和借鉴其他政党经验的集大成者。
三、现实之需:新时代党建困境再破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设计,针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提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思想,并把它作为对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政治上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一时期特别突出强调增强“四个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承忧国忧民忧党的民族情怀对国家民族政党现实状况和长远发展所做出的深度思辨。
(一)“四个意识”旨在锤炼党性,统一党内思想
党性的纯洁与否关乎政党的前途命运。党性是指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政治属性。对政党整体来说,党性是政党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共产党员的党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性;政治上政治立场的人民性;工作和行动上铁的组织纪律性。共产党与其他资本主义政党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我们党是人民的政党,是组织纪律严明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为党的“细胞”,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事关党的形象。目前来讲,党的建设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党建工作面临的难题不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部分党员党性丢失、理想信念不坚定、脱离群众的问题。这种问题就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强的集中体现,并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党的先进性,损害了党的纯洁性,进而降低了党的执政水平。
一直以来,我们党都十分重视对党员的党性锻炼。在《为徐特立六十岁生日写的贺信》一文中,毛泽东既表达了对徐特立的崇敬和钦佩,又对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思想。邓小平也强调:“每个干部都要把党性放在第一位。”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所发布2017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发展至今,我们党已经成为了拥有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956.4万名的大党。党员队伍的激增和组成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使我们党增添了新鲜的血液,提高了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部分新的年轻党员也出现了政治信仰上不坚定、政治思想复杂等问题。所以从价值维度来看,增强“四个意识”实际上是锤炼党员党性的根本旨向。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在改革开放带来巨大成就的同时,各种挑战接踵而至。社会多样化发展导致人们思想多元化、党内许多党员思想问题和利益问题相交织、自由主义、虚无主义滋生等问题都加大了党内统一思想的难度。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强调增强“四个意识”就是为了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二)“四个意识”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法宝
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显著特征,同时也是党突出强调“四个意识”的根本原因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命题继续写进党的十九报告中表示中国共产党执政“进京赶考”并没有结束,而且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这种“赶考”将面临更多困难,要求我们党必须绷紧思想上的弦,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面对执政中的考验和危险。
增强“四个意识”是党基于国内外局势和对国家任务的深度思辨,是我们党应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一大法宝。增强政治意识旨在牢固党的执政基础,明确全党政治方向,增强党员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团结人民,不忘初心;增强大局意识旨在强调党员要以国家整体利益为主,不做有损国家和民族的事,摆正自身的位置,明确使命担当,从长远出发处理好各种重大的利益关系,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增强核心意识旨在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统一全党步伐;增强看齐意识旨在向党中央看齐,在言行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民族复兴梦想越接近,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安不忘危,才是生存发展之道。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考验和危险不可怕,可怕的是全国全党思想上的分散,行动上的错乱。增强“四个意识”恰好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贴良药。无论是什么“妖魔鬼怪”,什么考验危险,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而把这种意识转化为实践过程中的策略、原则和方法,我们一定能化腐朽为奇迹,化挑战为机遇。
(三)“四个意识”是对党历史任务的清醒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历史任务的清醒认识和积极作为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在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再遥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第三步提出了更加详尽和具体的设想,强调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为实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为两个阶段,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奋斗15年时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也宣告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中国共产党擘画出了宏伟的中国蓝图,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不忘初心、接力奋斗。
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色的伟大斗争”迎面而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待解决、实现脱贫目标任重道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交锋不息、党的自身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反观世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世界出现“逆全球化”趋势,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扰乱和平局势,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一这一历史时期,国际形势之复杂、历史任务之艰巨、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党治国理政难度之大是前所未见,前所未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论断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也强调了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际形势的瞬息万变和历史任务的艰巨繁重要求中国共产党从自身人手,从严管党治党,增强“四个意识”,巩固思想上的桥头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团结全国人民,吹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发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攻,为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四、余论:认识“四个意识”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一)误区一:仅仅把“四个意识”作为宣传口号
这一误区严重违背了党提出这一思想的初衷,损害党内思想的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四个意识不是空洞的口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要切实落实到行动上。”我们必须从实践层面认识“四个意识”,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和思想层面。增强“四个意识”,要求广大干部群众坚持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际工作中以“四个意识”为处理各方面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体现在实际工作中。
(二)误区二:单纯只从一个意识出发来理解“四个意识”
这一误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整体性原理,降低了“四个意识”的科学高度与战略高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来都是把“四个意识”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政治意识是根本、大局意识是基础、核心意识是关键、看齐意识是保证。因此,必须从整体出发认识“四个意识”。
(三)误区三:认为“四个意识”与党内民主是矛盾确
这一误区容易导致对“四个意识”思想的错误认识,有损党的先进性。党内民主是党的源头活水。作为一个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大党,需要全党的团结统一。否则,党的力量无处可觅,难以凝聚发展共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如今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攻坚期与深水区,困难程度更大、涉及面更宽、触及利益层次更深的挑战迎面而来。在此重要关头,中央需要树立权威来解决事关全中华民族的重大问题,强调“四个意识”也是党对国家人民负责的重大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增强“四个意识”的同时并没有抹杀党内民主,反而通过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坚持“四个意识”并没有压制党内民主的活力和创造力,而是从方向上保证了党内民主的正向发挥,同时维护了党的集中统一,防止党员个人权力的滥用和自由主义的滋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责任编辑:康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