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弹琴不等于懂音乐

2019-06-11 07:43萌芽
家教世界·V家长 2019年3期
关键词:练琴美感乐器

萌芽

我在跟我家两个孩子引入音乐的过程中,特别是我家的小儿子Eric,他是一个风一样的孩子,坐不住,钢琴这种重复性高强度练习的乐器对他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在跟Eric的音乐相处之旅中,也让我获得了非常多新的认知。

我给自己提过好多问题,也在这几年里慢慢梳理出我自己的答案,里面有文献的综述,也有理论的研究,但更重要的是我跟我两个孩子相处的反思,今天便想跟大家谈谈3个常见的困惑。

生活中,什么才是音乐呢?

它并不是电视节目里的PK大赛。之前看过一档节目,孩子们打扮成人化,在舞台上表演成人的流行音乐,唱着爱恨情仇的曲子,还要唱出柔肠寸断的感觉,也是让我看得很尴尬啊。

它也不是表演式的用力吼叫,更不是逼着自己沙哑用力吼叫来表达有“唱歌的勇气”,这过程并非享受音乐,孩子只不过是配合大声大叫,让自己跑调而已。

那音乐是什么?当孩子听到一首歌,手舞足蹈、又唱又跳,哪怕是广场舞,孩子也可以尽情摇摆,这是有美感的音乐;当孩子抱着洋娃娃,假装自己也是洋娃娃的爸爸妈妈,对着洋娃娃哼唱,轻声细语,这也是有美感的音乐;当我们跟孩子外出,去听听雨声、风声、水流声、小鸟的叫声,这同样也是有美感的音乐。

我们为什么可以这么定义孩子音乐的美感?是因为孩子的发展是“听觉优先于视觉,具体优先于抽象”,所以孩子走进音乐,一定不是从认识五线谱开始,他们得先感知到,原来和音乐的相处是自然的、轻松不做作的,并且充满有趣、丰富的体验的时候,孩子才会对音乐好奇。

孩子走进音乐的顺序是怎么样呢?

最开始的时候,一定是团体活动。这里的团体,不是指十几个小朋友凑成的氛围才叫团体,只要超过1个人都算,比如孩子和爸爸妈妈,手足之间,孩子和爷爷奶奶,孩子最开始是通过模仿周围的环境、观察周围的人,去感受音乐的节拍、曲调、发音、节奏和氛围,这些都会让孩子在自信和安全的环境中快乐体验。

早期跟孩子玩拍手歌、跟孩子群魔乱舞(我经常做的事儿)、哼唱童谣给孩子听,这些都会促进孩子音乐理解力的开发。对于低幼的孩子来说,合适的音乐项目更多是偏向于“鉴赏和节奏”的类型:

唱歌与韵律童谣(唱或读有韵律的儿歌/童谣)

音樂节拍游戏(比如《丢手绢》就是音乐游戏)

身体乐器(比如ABC字母身体律动)

打击乐器(像我家Eric报的在家学非洲鼓的音乐课程)

音乐欣赏(多听一些经典曲子)

这些活动都很合适孩子从最早期多接触了,而且经常我们都会交叉进行,孩子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和身体动作来进行活动,会有更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我们需要了解的一点是,大小肌肉的协调性对孩子学音乐是很重要的。举个例子,很多人问我孩子几岁开始学钢琴,其实这里需要回归理解的一点是,孩子是否具备小肌肉的协调力。钢琴练习,充分运用的是手指的精细力量,对孩子的小肌肉协调力要求是高的。

当孩子的小肌肉能力没有发挥充分的时候,过早让孩子学习太精细的乐器,容易产生反效果,孩子练起来不仅累,而且难以发挥。

所以一般来说,当孩子处在4~6岁期间,可以接触钢琴,我家Joshua是5岁前后接触的。但这只是一个范围,更关键的是我们要观察孩子的身体、生理和心理状况是否合适。

低龄启蒙阶段的孩子,比较合适的乐器还是大肌肉的节奏乐器和敲击乐器。比如木琴,孩子可以用锤子在木琴上敲打节奏;比如非洲鼓,孩子可以动用全身的力量敲打和舞蹈,中国传统的锣鼓也是合适的,可以让孩子听着音乐拍打节奏,都是不错的选择。

孩子是否需要参加音乐兴趣班?

现在音乐班的名目真的很多,但我觉得,如果你发现孩子在家里其实挺喜欢听音乐,也会很享受音乐,互动性也很强,那么其实早期多跟孩子在家进行亲子音乐活动,之后配合学校的课外音乐班,其实就已经很足够了。

以我所了解的广州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现在的学校课外音乐,其实更强调的还是多元的音乐游戏活动,比如融合了律动、肢体动作、音乐节拍、身体乐器和打击乐器等等综合的教学活动,这才是对孩子最合适的。

我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玩过一个游戏,是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变化,来改变自己的动作速度。

其实要想孩子更深入地走近音乐,让孩子学会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前面提到的身体乐器、打击乐器也都是节奏感的重要体验形式。

但当孩子真的需要进行专业的音乐学习的时候,当然也是可以参加音乐兴趣班的,比如我家Joshua的钢琴学习其实也是一对一的钢琴培训,但坦白说,对于早期练琴来说,只要孩子感兴趣,哪怕每天只练习5分钟我也是很开心的。

因为很多时候万事开头难,孩子能够主动而愉快地学琴,是支撑孩子克服练琴难关的重要信心来源。所以在最早期的时候,抛开练琴时长的约定,关键是看到孩子主动尝试的心意,及时发现,及时鼓励,让孩子有继续的信心。

今天的分享其实环环相扣,又循序渐进:我们只有知道音乐的初心在哪里,才不至于走歪而不自知;而我们只有懂得孩子的发展规律在哪里,才不至于瞎焦虑;当孩子能力和状态都准备充分的时候,我们当然可以给到孩子更多的支持,让孩子更进一步,深入地走得更远。

希望我们都能够享受音乐,真正地爱上音乐!

猜你喜欢
练琴美感乐器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乐器
乐乐姐姐热线
练琴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自然美感的桌子
乐器也疯狂
挤时间练琴,家长的必修课
练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