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明义
甘肃省有55个少数民族,民族人口244万,占全省人口的9.4%。全省7个民族自治县,39个民族乡(镇),民族地区的城镇化率为34.25%,低于全省44.39%的城镇化率10.14个百分点。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进一步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推进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处理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从甘肃民族地区城镇化發展的进程看,城镇化发展水平伴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不断提升,而人口和资源向城市集聚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二者相互促进。2016年,甘肃省民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6.1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64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28.3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6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85元。除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外,其他增长幅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甘南州为例,其GDP增速与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增速进行比较,均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甘南全州的GDP由1978年的 1.09亿元跃升至 2017年的136.59亿元,比1978年增长124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6.0%;人均GDP由1978年的228元攀升至2017年的19152元,比1978年增长83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4.9%。 2012—2017年,甘南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0%,城镇化率由2011年的24.67%上升至2017年的34.01%。经济增长加快了城镇化发展进程,同时城镇化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处理好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文化传承的城镇化。坚持文化传承,就是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甘肃民族地区民族特色浓郁,民俗建筑各具特色,在城镇化建设中要继承传统、突出特色。
(一)融合民族文化,突出民族特色。甘肃临夏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伊斯兰教气氛浓郁,伊斯兰文化和穆斯林风情独具特色。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临夏清真寺和拱北建筑独辟蹊径,融合中西建筑文化的特长,以中国古典宫殿建筑为主体,突出阿拉伯文化情调,在全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其独特的风格在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砖雕、木雕、彩绘被称为河州建筑艺术中的三绝。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广泛汲取民族精华,突出民族文化特色,使城镇化与民族文化充分融合。
(二)多元融通,构建民族特色文化的时代新格局。一要顺应时代文化需求,把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选择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包装优秀文化;二要深入挖掘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加强推介和宣传,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三要扶持和培养乡村文化接班人,给他们条件和平台去传承发展乡村优秀文化。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文化引导作用。探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反映乡村文化的产品生产给予必要的扶持。同时,政府主导农民在各种节日组织各类文化活动,进行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演出,尽量让更多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让他们以主人翁精神发展乡村文化。一方面,投入更多专项资金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和外围文化的互动和交流。通过“走出去”,让农村居民到外面感受现代文化的气息,带回先进的文化。通过“请进来”,继续坚持“三下乡”活动,弘扬和传播民族文化。
三、处理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甘肃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自治地方主要分布于甘南、临夏、祁连山北麓和张家川等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13.20%,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了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对中国西部乃至全国都有重大影响。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互相促进,相互作用。城镇化发展会对周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科学的城镇化规划使城镇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同时,生态环境的变化也推动着整个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两者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交互关系。城镇化进程的快慢很大一部分因素取决于生态环境的优劣,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促进城镇化的发展步伐,恶劣的生态环境也势必会阻碍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二)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企业发展是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城镇的企业会越来越多,企业生产所需的资源也越来越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也越来越多。城镇化发展的另一重要指标是城镇交通系统的扩张,汽车越来越多,造成了大量的尾气汽染和噪音污染。二是生态环境恶化会制约城镇化的发展。一方面,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居住环境舒适度会降低,不再有人愿意进入城镇生活,阻碍城化进程;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恶化,招商引资因难,不再有商家愿意进入城镇带动经济发展,另外本地企业也会外流,同时,为了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新投入的这些资源反过来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冲击。
(三)促进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冲击与制约的耦合关系: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冲击主要是由城市中的人口、工业和交通等的活动过程中排放的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制约则主要是通过改变人口和资本流向引起的。在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不仅为城镇化提供工业经济的各种自然要素和能源资源,而且决定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形态和自然系统的基本特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非线性的多重反馈系统,协调发展是二者关系调控的最高目标。
因此,甘肃民族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做到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结合民族地区城镇化自身的特点,这是促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作者单位:中共平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