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旭 闫嘉瑞 翟慧慧 吴大云 闫红臣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变了银行的以往的运行轨迹,银行将面临资金规模增速下降、风险上升、存贷利差紧缩、资本约束力增强、金融监管越来越严格、金融竞争日趋激烈等新常态时期的新特点,但与此同时,银行也将遇到扩大内需、产业升级、人口结构变化、金融改革等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通过分析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新特征及其未来发展机遇,进而探究在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之路在何方。
2018年4月,“一行两会一局”等多个中央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被业界人士简称为“资管新规”。这一指导方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以360度全方位立体规范的形式规定了今后应该持续发展的方向,主要目的是在促进商业银行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资产管理业务中最核心的参与者之一,商业银行所面对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其需要从多个维度找到解决的方法并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一、新常态下银行的新特征
(一)禁止银行资管产品进行多层嵌套。一般是指多层嵌套的资管产品让银行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使信托、证券、保险、基金、基金子公司等作为资金流通的通道,并把各种结构化信托、资管计划嵌套在里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规严格要求资产管理产品不允许再投资别的资管产品,但鉴于基金中基金(FOF)、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以及金融機构一层委外投资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新规在对资管产品予以禁止之外,也同意资管产品再另投资一层的资管产品,但其所投资的产品将不允许再另投资除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其它产品。
(二)打破了刚性兑付。针对当前各类资管产品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刚性兑付情况,新规特别提出要打破刚性兑付。刚性兑付的存在,强化了投资者的道德风险,扭曲资金价格。比如银行保本型的理财产品,这种理财模式的出现使得银行负债的理财资金被转移到了表外,并以此规避了计提资本和风险准备。新规还强调,作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的资管业务实质上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其收益所得和风险损失均需由投资者自己享有和承担,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不允许发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也不得承诺客户的资金保本保收益。
(三)严禁资金池业务,控制非标业务。这是因为理财产品采取期限错配、滚动发售、分离定价、集合运作的运作模式,银行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期限利差,但确使得多个理财产品在同时对应多笔资产时不能实现一一对应,并且单一的理财产品也无法实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因此在新规中规定,银行等金融类机构必须使得资管项目与其他业务分开运作,实现资金独自核算、独自管理、独自建账。这也表明,具有分离定价、集合运作和滚动发行等特征的资金池业务将不再被认可。
(四)银行的经营风险风险明显上升。随着我国经济增速脚步的下滑,各种隐性的风险也接踵而至。信贷危机正在一点一点从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延伸、从产能剩余的行业逐步向与之相关联的上下游行业扩展、从华中及沿海地区逐渐向中步和西部等地区渗透。
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新的挑战
(一)银行理财业务的增长趋势将放缓。自2017年的下半年以来,银行理财业务的规模效应已经开始有所放缓,而后出台的资管新规在广泛征求建议并实施后,更使得银行理财业务的放缓变得更加明显。在2017年末,银行理财类产品资金增长的速度已经从上年末的23.6%下降至1.7%。这其中包含各种因素在里面,主要是由于刚性兑付被打破,使得在各种银行理财产品中,标有“保本保收益”这一明星光环特征的理财产品对于银行客户的吸引程度急剧下滑,而这种的理财产品同时也占全部理财产品的90%以上。
(二)新规实施必将会倒逼着银行的理财业务重新定位自己,将来理财产品的盈利形式也将有所变化。事实上,商业银行在早期就已经通过发展结构性存款之类的业务来为保本理财的退出做了准备。截止到2018年3月,中资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总计达到了8.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将近47%。新规还规定在过渡期后的商业银行,其投资理财业务必将须通过资管子公司进行独立运作,因此设立资管子公司也将成为日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抢夺投资理财业务的一个关键形式。
(三)银行的风险管理压力加大。银行中的大多数的理财产品期限都在一年之以内,但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银行一般都默认会把较为短期的理财产品再次融入到的年限为3~5年的债务产品中。而现在,新规强化了对金融业期限错配的管理,使得在2020年末的过渡缓冲期结束以后,部分还没有到期的债券可能将会面临无法变成现钱去偿还以到期的债权的艰难处境。使得在短时间内会影响银行资金的利用率,增加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三、新常态下银行经营转型方向
资管新规之下,业务的升级转型以及加强风险管理是银行等金融业的首要目标。我们应该要看到,由于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大众群体的财富也随之快速得到累积,资管业务仍然是商业银行中业务开展的关健一环,是银行“轻资本”转型模式的关键所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应顺势而为,积极改革,在改革中求发展。
(一)商业银行应该加强自身部门之间的整合和与各机构之间的合作,积极发展理财业务。为了面对银行业短期规模紧缩的态势,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去抢夺资管业务这一块的市场份额。商业银行不仅可以通过大规模的城市网点与客户渠道进行地毯式轰炸式推广宣传,在市场推广上强化扩大自身的优势主导地位。而且由于商业银行拥有规模庞大的金融机构方面的客户,其还可以通过强化与私募基金等非金融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合作,加大拓展银行间的资产管理业务。
(二)应努力发展银行间的结构性存款等业务。尤其是银行间的保本理财业务规模缩小之后,银行更应该加大力度宣传,指引客户将其资金从保本理财业务中转移至一般存款业务或结构性存款业务中,使用户的资金仍能留在该银行的系统内。在2018年3月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就已经达到了8.8万亿元,比上一年末增长将近47%。由此可见,结构性存款在商业银行业务中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增强。
(三)改造国家经营体制及业务流程转型。包括:1.通过不断放权,加大各分支行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2.科学安排业务流程,切实推进经营转型。首先建设并完善了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机制,加速推进以经济资本限制为中心的业务增长模式的转变。3.提高贷款管理水平和审批效率,强化对政府融资贷款的监管。4.全力解决不良资产和授信集中度问题。
(四)健全内部经营管理和控制防范管理。其中包括:1.要组建成立风险合规部门及稽核审计部。强化金融机构的稽核工作,增强内部审计的作用。2.推进制度实施与内部控制同时建设。制定了《规章制度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制度效力层次和归口管理部门,制定制度的起草、审核、签发、修订、废止、公布和清理等工作流程。3.全面制定风险防范管理。重点对贷款的前中后各个层面的全流程实行全盘控制,做好风险防范管理。
(五)全面整合销售服务渠道。包括:1.整合销售服务渠道。对银行内部各个部门原来的老旧系统进行全面的更新升级。2.加大银行系统内部主渠道建设。首先广泛开展自主设施建设,满足不同群体服务需求;其次是全面加强员工基本素质,沟通能力,服务水平的培养,建设良好的业务软环境;最后是突出产品系列,做好业务宣传,提高客户对服务功能的认知度。3.努力实现银企共赢。即在履行银行等金融行业为当地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服务的责任,以支持地方发展为己任,积极助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城市项目建设,通过战略合作、网点布局等措施投身于地方经济建设。(作者单位: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