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训练,让机器实现原本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任务。随着技术的发展,AI已经渗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手机上的语音助手,大到安保机器人,都有它的身影。
不过,如果没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人工智能也只能是个“人工智障”。能发展到今天“全民玩AI”的地步,最离不开的,当然是历史上那些做出卓越贡献的数学家们。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人造计算工具,算筹在春秋时代已被广泛利用。虽无法考究它的创造者,但它确实代替了最低级的“结绳而治”,开启了人类对计算能力的无限探索。在这之后,各种提升算力的手段在历史的潮流中应运而生。
要论数学界的里程碑,二进制的出现绝对得排第一位。十七世纪,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设置了二进制,奠定计算机发展的基础。这位曾与牛顿battle“谁创立了微积分”的头铁大佬,虽然在这场学术战中被碾压,但依然挡不住他超越时代的智慧光芒。
莱布尼茨的成就虽然没有被世人周知,但作为一个优秀的数学家,某些大学生们苦不堪言的高数、数分、线代等等等等的,都有他的半壁江山,你说气不气人!
时间回到十七世纪,那时候的英国学者对牛顿盲目崇拜,固守牛顿的观点而不尝试突破创新。在这种观念下,英国数学开始脱离时代发展的潮流。
一个世纪之后,查尔斯·巴贝奇出现了。他协助成立了分析学会,极大地推动了数学在英国的复兴。这位“通用计算机之父”还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差分机,它能够按照设计,自动处理函数的计算过程。
巴贝奇的动手能力几乎可以封神,差分机从设计绘图到零件加工全部自己完成。这要是放在今天,那妥妥的一个自造物网红啊!不过,顶着富二代光环的巴贝奇却是个“常败英雄”,不仅花光了老爹留下的巨额资产,差分机2号、分析机也接连制作失败。
但不可否认的是,巴贝奇的设想奠定了现代计算机设计的基础。巴贝奇的分析机,就是现代通用计算机的雏形。在这台分析机的制造中,另一个重要人物也举足轻重,她就是计算机程序的创始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码农——阿达·洛夫莱斯。
是的,你没看错,阿达是个“程序媛”,还是一位集美貌与才华为一身的贵族夫人。作为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女儿,阿达还多次被母亲担忧“出现危险的诗人倾向”。毕竟我們都知道,拜伦可是出了名的情场大王。
作为巴贝奇的合作者,阿达为分析机写的程序奠定了现代程序语言的基础。为了纪念她的贡献,美国国防部将耗时近20年制作而成的高级计算机编程语言命名为Ada。
分析机虽然没有制作出来,但它超前的思想却影响着后人。也正是来源于分析机的灵感,艾伦·麦席森·图灵在多年后提出了图灵机的设想。
图灵被尊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他提出的图灵命题系统构建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是在巴贝奇的分析机之后更加系统的构造。而他提出的另一个命题图灵测试,则是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最初设想。
有趣的是,听说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有着各种奇怪的癖好,比如花粉过敏却拒绝服药,宁愿每天戴防毒面具上下班;比如在瓷器奇缺的战争时期,为了防止茶杯丢失而用铁链将它锁在暖气管上。天才的脑回路,果然不是我等凡人能懂的。
虽然我们可能对图灵这个名字很陌生,但乔布斯的苹果商标,就是为了纪念他而设计的。图灵机的发明还推动了计算机发展的步伐,促进了人类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的诞生。
二战期间,ENIAC为美国军方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处理支持,包括弹道计算等。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不具备存储程序。也就是说,虽然运算只需要几秒钟,但设置它如何运算,却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大概等同于拖延症患者们在Deadline之前的效率吧。
这个时候,现代计算机之父出现了。约翰·冯·诺依曼解决了ENIAC的致命问题,他提出的冯·诺依曼结构被历代计算机广泛应用,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虽然在科学研究方面冯·诺依曼是个“老司机”,但现实中开车的技术却非常差劲。不仅如此,大概是过于醉心研究,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有地中海的倾向,果然程序猿们都是秃顶的重灾人群啊。
在这些数学家们的影响下,人类的计算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突破。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另一个领域的大变革——人工智能。
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首次被提出。那年,达特茅斯夏季人工智能研究会议聚集了各方大佬,包括Lisp语言的发明人约翰·麦卡锡、信息论创始人克劳德·香农、人工智能领域先驱马文·明斯基等等,世界正在逐步走向数字化、智能化。
1977年,IBM深蓝战胜人类国际象棋冠军,标志着人工智能历史迈开了重要的一步,机器模拟人类思考学习的技能提上一个新臺阶。而我们都熟悉的阿尔法狗,多次战胜世界冠军,更是提升了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期待。
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低谷期,但这并没有阻挡人类前进的步伐。为了能够享受高新科技带来的舒适生活,人类发明了各种方便自己偷懒的玩意儿,比如自动驾驶汽车、家务机器人等等。
人工智能爆发式的发展,自然离不开计算能力的支持。计算能力,几千年前是算筹,几百年前是庞大的计算机,如今藏在小小的芯片里。
爆炸式的数据需要非常强大的计算能力做支持,但芯片也是有物理极限的。人工智能之所以会活成“人工智障”,正是因为算力不足,而人类也在想方设法突破这个瓶颈。
以“智能技术”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变革。我国的科学家和产业研究者们,也都奋战在科技革命的一线战场。
正是因为有了前人的技术沉淀和思想突破,人类的发展才能日渐飞速。尽管许许多多的数学家并没有被世人熟知,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指引着人类走向更文明的方向。
从莱布尼茨到图灵,从巴贝奇到冯·诺依曼,先驱者们用“计算”的力量不断改变着人类前行的轨迹。华为中国微博也希望通过这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为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正如《灵魂摆渡》里面,沉睡千年的蚩尤惊叹于人类世界的发展时,赵吏所说:人类的社会在发展,人类的社会在进步。假如这些已逝的科学家们能看到自己的成就正在推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相信他们也会有一番感慨。(编辑/高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