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专业性学生组织的建设实践

2019-06-11 09:14宋志军谈国凤谢湖均宋英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5期
关键词:实验室育人管理工作

宋志军,谈国凤,谢湖均,宋英琦

(浙江工商大学 a.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b.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c.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杭州 310018)

0 引 言

2014年10月,以理工科学院学生(研究生为主、本科生为辅)为主体,学校成立了一个以“实验家”(“实验+”)命名的实验室管理专业性学生社团组织;该学生组织以“打造青年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的平台载体”为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而实现增强实验室管理的力量、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促进学生自身的成才、成长。经过近4年的建设、运行及实践,“实验家”现已成为一个“学生”服务“学生”的窗口、学生自我成长的平台及实验室管理的有力助手;其不仅是我校实验室管理的一支学生中坚力量,也是开展实验(践)育人的重要性示范基地。

本文拟以实验室管理专业性学生社团组织——“实验家”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当代青年学生自身能力,初步探讨了建设实验室管理专业性学生社团组织的背景与意义,并介绍了实验室管理专业性学生社团组织的组织体系、框架结构及运作机制等,并对“实验家”组建以来的工作经验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以期对兄弟高校引导青年学生参与实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实验家”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1.1 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客观现实需要

(1)实验室管理任务繁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十分繁重,既关于“人”的管理,也是关于“物”的管理,其范围不仅涵盖从事实验研究的各级人员,也包括各类别仪器设备、设施建筑、场所场地等。由于扩招学生人数的急速增长,大大加重了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工作任务;随着高校国际化教育的不断推进,实验室人员成份更加复杂,既有在册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职工等,也有交流生、留学生、进修人员、旁听生及外来进修人员等,并且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个体之间素质差异大[1]。同时,随着国家对高校实验(践)教学投入力度的加大,实验室用房面积、设备数量、技术手段等不断增加,更多的青年学生拥有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上述新情况、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实验室管理力量薄弱。面对实验室管理任务繁重的客观事实,其管理人员队伍力量却相对不足。管理工作,归根结底是需要由“人”来实施,“人”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人”也是决定其实际工作成效的最重要因素。实验室管理作为学校、学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由学校相应部门及院(系)的管理科室、专业技术员等负责。但由于历史、现实等因素,相对于国外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高校,大陆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的质量和水平相对滞后[2-5],导致从事管理工作人员力量薄弱,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因而,急需借助其它力量建立一支实验管理工作的补充人员队伍,以适应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

(3)实验室管理模式单一。高校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工作内容涉及面广;但怎样处理好“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工作的核心。管理学经典理论认为,最佳的管理模式应同步、充分调动“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积极性,实现双向主动参与、双方共创共赢。但是,“单向”管理是目前实验室管理模式中的通常做法,该模式中“管理者”多数只是通过单向的工作手段让“管理对象”被动地去执行、接受,却较少去关注、调动“管理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且缺乏引导“管理对象”以主人翁的心态积极参与其中的意识与技巧。基于此,搭建一个平台、引导“管理对象”主动参与实际管理工作全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4)实验室管理文化断代。文化是传承,文化是纽带,文化更是积淀。实验室管理文化涵盖实验室相关的规章、机制、体系、模式等多方面内容;它是一代又一代实验室“人”(管理者、教师、学生等)的经验积淀与传承,是一种更高级的管理手段[6],是一所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灵魂。同样,实验室管理文化对每一个实验室“人”个体都持续不断的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但客观实际是,实验室经常面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现实窘境,每年都有新、老人员的流动交替,但很少去关注文化的积淀;让好的习惯、意识、观念、技能等没能有效传承下去,导致学校(学院、实验室、研究团队)的文化传承的断代现象产生。因而,加强文化的传承性,势在必行。

1.2 高校实验育人平台的建设运行需要

实验(室)作为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其在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人文素质提升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思想及客观条件的影响,对实验育人在实践教育中的作用认可度不够高、认识度不够深刻,实验育人的自身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而,建设、利用好实验育人平台,充分发挥其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应有作用,意义、价值深远。

(1)实验育人需组织“民间”平台。实验育人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实践性最强的一种,目前主要由“官方”组织平台来承担;即由实验课程教学研究室、授课教师、实验管理技术人员等,在必修教学实验、开放性实验、科技创新活动等过程中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行为、意识、理念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此类实验教育过程,由学校院系和行政机制所引导,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实验育人的目标,但相对缺乏灵活性、兴趣性、吸引力及影响力,实际育人效果欠佳。因而,需要由青年学生主导的实验教育“民间”组织平台,来弥补“官方”平台的先天不足。

(2)实验育人需培养主体参与意识。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的主体参与意识,是提升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实验教育过程亦然。当前,实验教育的实施者在“官方”组织平台框架下,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来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但由于学生处于“被”引导的无意识参与状态,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如何打造一个实验育人的“民间”载体平台,激发学生以主人翁心态、有意识自主参与到实际过程中,并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意义深远。

(3)实验育人需多方协作实现共赢。教育自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实验育人是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的一个系统过程。通常认为,管理者、教师是教育方(教育实施者),学生是被教育方(教育接受者)。教育学基本理论认为,科学有效的育人过程,应是教育方与被教育方通过相互协作、有效沟通来共同实现,而不是一种单向、孤立的过程。实验育人要实现应有目标,同样需要将管理者、教师、学生串联起来,调动三者的积极性,实现联动,以充分协作来实现共赢。

1.3 当代青年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7]

(1)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管理是当代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一种能力。学生作为实验室“人”中的最大群体,虽然其是重要“管理对象”,但可通过积极有效的方式引导优秀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承担力所能及的任务,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增强实验室管理补充力量。

(2)实现自我服务的能力。管理工作以实现服务为终极目标,服务以管理工作为出发点。在校期间,其经常以志愿者、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各类公益性活动,以实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同样,学生作为实验“人”,其也有参与实验室管理的预期,以实现自我服务价值的目标。因而,应大胆挖掘青年学生自我服务的潜能,在实验室管理中打造一个学生实现自我服务的平台,将学生吸引到实际管理工作中来;以“学生”服务“学生”为着力点,实现“学生”管理“学生”的工作目标。

(3)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学生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管理对象”,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纯粹的实验室“人”,其同样具有更强烈的参与管理、实现自我、展现自我的需求与欲望。因此,建立一个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参与管理工作积极性、树立青年学生的实验室管理主人翁意识,既满足青年学生自我实现的渴求、目标,又是提升实验室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重要路径。

(4)养成自我传承的能力。学生群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同时代人,其言语交流相通、行为方式相似、思想观念相近、兴趣爱好相同,且个体之间拥有互通有无、互帮互教的先天性优势。因而,学生可以在促进实验室管理文化积淀、传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现实工作中,急需形成一个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传承能力的载体,以老带新、注重传承文化环境氛围,为高校实验管理文化的形成贡献力量。

2 “实验家”组织体系与机制模式

以高校实验室管理、学生自身发展及实验育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我校“实验家”在参照传统学生社团组织(学生会、党团支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运作组织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验”专业性,就其组织机构部门设置、主要工作内容职责、运转支撑保障体系及发展评价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索。

2.1 部门机构组织

目前,“实验家”主要部门机构设置如图1所示,主要有秘书部、活动部、信息部、技术部、安全部及宣传部等6个部门组成;“实验家”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各部设正、副部长1名及干事4~6名。其中,主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全面负责“实验家”各项工作,副主任协助主任开展工作;秘书部主要负责文案工作,活动策划、组织开展由活动部负责,信息部主要做好信息收集、报送,技术部以技术服务为主,安全部负责实验室安全,内、外宣传及氛围营造由宣传部负责。

图1 “实验家”部门机构设置示意图

“实验家”各部门之间相对独立开展工作,又相互之间做好配合、补台;其中,各部门的专项工作通常在(副)主任负责下由部门自己独立完成,集体工作任务则在(副)主任总体协调下由各部门共同完成。

2.2 职责内容体系[7]

根据我校实验室管理的客观实际情况,并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当前“实验家”的主要工作由四大部分组成(见图2):

图2 “实验家”主要工作内容示意图

(1)宣教动员。学生作为实验室规章、规范、文化、安全等宣教工作的具体参与者与组织者,具有双重身份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其在管理规章制度的宣传方面也拥有不可替代的客观优势。以“实验家”为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双重身份优势,可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身边同学,且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经常性进行宣传活动,形成辐射性的宣传效果,有效弥补实验室相关宣传教育力量不足;同时,其本身所从事的宣教活动更易于被广大同学所接受。如,通过开展安全漫画、海报评展、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寓宣教于娱乐,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实时通信工具进行线上宣教以增强吸引力,并组织编排一些实验相关主题话剧、小品等进行实景宣教;以提升各类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营造实验氛围,促进实验室文化建设。

(2)组织活动。实践、实训等教育活动,作为实验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对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知识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其自身的耗时、耗力(人力与财力)、组织烦琐、风险系数高等客观特性,往往不被各高校所重视。学生在校内、外第二课堂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等)中,积累了一定的组织实践(训)活动的方法、技巧与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类实验教育的实践(训)活动任务。即可借助学生的管理、协调、领导能力,更进一步做好活动的方案策划、组织实施、宣传发动等工作,以节约成本、提升效率、增强实效;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性开展实践(训)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3)监督检查。实验室安全无小事,其事关国家、集体及个人的利益;有效的安全管理是杜绝安全事故的最佳选择;安全管理的重点则在于事前的预防。由于实验室设施设备多、实验类型广、人员比较复杂,且需检查、排查的点非常多、花费时间非常长,导致安全检查质量和数量都严重缩水,有些隐患查不出、有些危险点查不到。因而,进一步增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力量势在必行。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室的检查工作,可以系统学习、了解实验室相关知识,增长才干,也是对其综合能力的煅炼提升。因而,通过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实训指导,并结合年级、层次安排承担不同的任务,比如:低年级本科生从事简单的消防、卫生检查;高年级本科生从事药品、设备的检查;研究生从事专业性较强的检查。

(4)信息收报。实验室动态信息的有效掌握,对预防管理事故、分析管理现状、做出及时响应极其重要。当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实验室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其主要途径是通过主动发掘与被动的反馈来进行,提供信息的主体是教师、管理人员;但往往忽略从学生层面去收集、挖掘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学生作为一个庞大数量群体的存在,分布在实验室的各个角落,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一些问题信息。在共同学习、科研、生活、文化活动等过程中,相互交流,一些经过专门培训的学生比教师更能够捕捉到敏感性信息。另外,由于学生课余时间基本都在实验室度过(包括寒暑假、法定假日、周末等),其可以实时的掌控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各种动态变化信息,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的将相关信息第一时间反馈至教师、管理人员及相关部门处,进而消除管理漏洞、减少事故发生。

2.3 支撑、发展、评价体系[8-9]

“实验家”作为一个新型学生组织,要实现其有效运转及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定的支撑、发展及评价的方法手段。为此,在借鉴大众型学生组织传统做法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涵盖制度支撑、组织保障、财力支持、评价激励等运转体系[10]。

(1)制度支撑。科学管理,制度先行。“实验家”作为一个新生学生组织,建章立制是保障其正常运行关键,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该组织建设最前置性的基础工作。①通过制订““实验家”章程”,建立“实验家”规章制度,理顺主管层级部门关系,纳入学校整体学生组织建设规划,为组织的建立提供法理依据保障。②建立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评价细则,如““实验家”联席会议制度”““实验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实验家”发展评价办法”等,以确保组织的运行有章、管理规范。③创新组织运行保障机制,建立人、财、物、场地等协调供给制度,创立引导各系室、实验室、科研团队学生积极参与组织管理的框架体系。

(2)组织保障。对于一个学生社团,归哪个部门指导,从组织层级上接受哪个部门管理,由哪类老师负责指导具体工作,是从组织上保障其实现可持续运转的关键。目前,高校的各类、各级学生社团组织,其组织保障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1类,诸如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团体,主要在团组织的指导下开展活动;第2类,是学校各职能部门指导下的专业性社团组织,如党务部门指导下的党建社团,宣传部门指导下的记者团、学工部门指导下的学风建设协会等。那么,对“实验家”而言,同样需要找到组织才能生存和发展。当前,在大多数高校,与“实验家”相关的主要有实验室建设管理委员或实验室管理、教务(科研)、安全保卫等部门。“实验家”组织保障应采用“一家主导、适当分工、融通整合”的模式,即,实验室管理部门作为主导者,做好组织建设、管理、指导工作;教务(科研)部门提供诸如场地、专业技术、设备等方面支配合持;安全保卫部门可以作为“后勤部长”,做好保障配合工作。

(3)财力支持。“钱从哪里来?经费从哪个口子出?”,这是对任何一个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与运行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是相对难解决的难题之一。归根结底,“实验家”是一个为高校实验室管理服务的社团组织,理应由实验室建设的相关经费来解决;但客观现实是,“实验家”所组织开展的工作内容,兼具专业性与第二课堂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又涉及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及校园安全等方面。因而,为了保障组织的正常进行与发展,在必须节流的同时,需从多方面进行开源:①从实验室建设经费中划拨一定的比例,设立“实验家”组织专门账户,专款专用;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从共青团、学生科技创新经费中争取支持,或与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取得经费资助;③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建立联络、分享机制,在合理、合规情况下争取校外实验室仪器设备企业资助,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努力方向[11]。

(4)激励评价。对“实验家”进行合理的评价,是其发展的基础;有效的对“实验家”人员(主要为学生)进行激励,是“实验家”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目前,对学生的激励通常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形式。物质激励,因其本身的形式、内容比较单一。精神激励对非营利性学生组织的成员,则效果比较突出明显。①通过常规性的年度个人评比进行表先奖优,并纳入班级(团支部)的量化考核;②设立专门针对实验室管理的单项荣誉,来提升激励的力度;③开展专题性较强的实验室管理技术培训班,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实验室管理人才,并开具资质培训及工作经历证明;④建立实验室创新研究基金,给学生开展实验室技术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资助支持,让学生在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实验技术水平[12]。

3 “实验家”建设经验总结及问题分析

“实验家”高校实验室管理专业性学生社团组织,自建立以来,在两任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四任学生团队成员的共同中努力下,“摸着石头过河”,在改进中建设、在建设中改进,积累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3.1 经验借鉴[13-14]

(1)高校实验室管理专业性学生组织可建、可行,有成效。4年来的建设实践充分表明,高校实验室管理需要类似“实验家”这种类型专业性的学生组织;只有这样,才能从学生组织的层面有针对性去拓展并开展一系列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监督检查、信息收报等工作,并非常有力的增强了实验室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学生有参与实验室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实验家”为工作载体,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去,且其在参与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提升了素质,促进了其自身的成才、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在“实验家”这个平台上,是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实现、自我传承的体验;因而,其具有较强的参与积极性,更愿意主动为实验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学生是一支可信的实验室管理队伍。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样,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上,学生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实验家”运行过程充分说明,应该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更应该在实验管理过程中给学生授权、赋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实验管理的补充力量。

3.2 问题展望

(1)学生组织的制度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对“实验家”这样一个新型学生组织,规章制度完善依然在路上;如文科实验室与理工科实验室管理有很大差别、不同专业之间的实验室管理也有差别;这就需要结合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实验室管理客观实际,有针对性地建立较完备的制度体系。

(2)学生组织的职权责任需进一步探索。目前,“实验家”虽然已承担了诸如宣教、检查等实验室管理工作;但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学生组织,其所承担职责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其所担负的责任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敢于做事、勇于担责。

(3)学生组织的专业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管理相对于高校其它类型的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虽然,学生已掌握诸如消防、灭火等基本实验室管理技术(能),但其实验室管理的专业性技术(能)仍相对欠缺,需通过系统学习、培训以进一步提升[15]。

4 结 语

高校实验室管理,不仅地位重,而且任务重;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不仅有激情,而且有需要;无论实验室管理者还是学生,都急需一个桥梁纽带来实现共赢。“实验家”是为高校实验室管理专业性学生组织应需而生;是青年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的实践平台,其不但为青年学生成才、成长提供服务,而且有力增强了高校实验室管理力量、有效提升了实验室管理水平,业已成为高校实验育人的一个重要载体。

猜你喜欢
实验室育人管理工作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