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分析

2019-06-11 08:45舒成樑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7期
关键词:毒砂矿脉板岩

舒成樑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湖南 娄底 417000)

黄金洞金矿田地处于湘东北地区,隶属于江南古陆造山带中段,是一个重要的金矿成矿区。从区域成矿学上分析黄金洞金矿田位于扬子成矿区域著名的江南地块金一锑一钨一铅一锌一锡成矿带,为江南隆起金矿成矿带中部的湘东北一赣西金矿成矿区,即“钦杭成矿带”。成矿区位于扬子板块东南部的九岭地区,亦称“九岭造山带”。江南隆起金矿成矿带是中国南方主要的金矿成矿带,湘东北一赣西由于独特的区域地质背景,决定了本区找矿潜力巨大[1]。江南造山带最显著的特征是:低变质的,具有典型浊积层序的中一新元古代(1.80Ga~0.80Ga)火山碎屑沉积岩,是一套厚度较大、岩性单一的以泥质为主夹少量凝灰质的复理式建造岩系,在湘东北地区即为冷家溪群(Ptln)。

1 成矿规律因素分析

1.1 矿区地质

通过黄金洞矿区开展深边部地质找矿深入研究发现,共圈定了大小矿体52个。矿区内含金矿脉带沿断裂破碎带成群成带分布,近似平行展布,分布密集。断裂破碎带控制着矿体的形态和规模,矿体形态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具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特点。其中以3、1、202号矿脉(体)规模最大。

3号矿脉(体)地质特征:全长约3300m,矿脉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43°~66°。由含金蚀变破碎板岩及含金石英脉组成,具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白云石化、绿泥石化[2]。矿体厚度0.35m~15.14m,品位2.89g/t~8.60g/t。

1号矿脉(体)地质特征:全长3200余米,矿脉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走向北西西,倾向北北东,倾角37°~50°。主要由含金石英脉夹含金蚀变破碎板岩组成,具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白云石化、绿泥石化。矿体厚度0.28m~2.15m,品位1.22g/t~6.49g/t。

202号矿脉(体)地质特征:全长2900米左右。矿脉(体)受构造破碎带控制,走向北西西,倾向北北东,倾角66~80°,平均倾角72°。主要由含金蚀变破碎板岩及含金石英脉组成,具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白云石化、绿泥石化。矿体厚度0.29m~8.93m,品位1.00g/t~9.06g/t。

1.2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石炭系上统青天峡组(C2q),二叠系下统峨查组(P1e)、鹅顶组(P1ed)、南龙组(P1n),白垩系下统鹿母湾组(K1l)及第四系,外围局部有石炭系南好组(C1n)分布[3]。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第四系(Q):主要为残坡积物,分布于山坡、山麓,为块石、碎石、砂夹粘土,厚度0m~45.28m;白垩系鹿母湾组(K1l)分布于探矿权北东部。为紫红色、紫灰色中厚层状砂岩、含砾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局部夹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底部为厚度5m~10m的底砾岩。

二叠系(P):根据地层叠复关系和岩性差异,由上而下划分为南龙组、鹅顶组和峨查组。南龙组(P1n)分布于探矿权北东部,为灰黑色、深灰色薄层状板岩、含炭板岩夹灰色中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厚度>125m。鹅顶组(P1ed)主要分布于探矿权北部,并在探矿权南部局部分布。厚度>130m。峨查组(P1e)分布于探矿权中部、南部及北西部,为矿区赋矿地层。

石炭系:①青天峡组(C2q)分布于探矿权西南角,顶部和底部为灰色、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条带状灰岩夹钙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含炭板岩,中部为灰色、灰绿色粉砂质板岩、板岩夹钙质板岩。厚度>150m。②南好组(C1n)分布于探矿权西南角外围,为灰色、暗灰、紫灰色板岩、粉砂质板岩互层或互为夹层,顶部夹数层变质砾岩。厚度>100m。

(1)构造。总体构造轮廓为近东西向F1、F2形成阶梯式构造,将矿区划分为北、中、南三部分,矿脉、矿体分布于上述两条断裂的夹持断块内,矿床赋存区地层为单斜,总体倾向北北东,倾角8°~45°。矿区主干断裂:有F1、F2、F6、F7等4条。次级断裂:多达20余条,主要为隐伏断裂,部分为表露断裂。按产状不同,分为北西和近南北向两组,以北西向组较发育。节理裂隙:对矿区进行节理统计,在27个地质观测点上观测到节理54组次,按走向大致分为近东西、北西、北北东和北东东向,走向中值分别为275°、305°、25°和60°,力学性质无明显的规律性,近东西和北西向两组剪切理和张节理产出频率相近,北北东和北东东向两组剪节理出现的频率更高,而张节理出现的频率较低。多数节理为无任何脉石充填的干节理,仅少数与断层破碎带关系较密切的张节理有石英脉充填,或沿节理面有硅化、褪色现象。泥质岩石中节理裂隙紧闭,不易被观测到;同时,泥质岩石具有隔水性能,对热液脉石的充填起了隔挡作用。

图1 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2)岩浆岩。矿区地表局部见有闪长玢岩,钻孔中局部揭露到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闪长玢岩地表出露于苹果岭北西冲沟中,钻孔有ZK706和ZK904等。岩石呈灰绿色、暗绿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花岗斑岩仅见于ZK308,,岩石具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与基质的含量比约为1/10。斜长石多蚀变为高岭土。岩石沿裂隙面上具碳酸盐细脉及叶腊石化膜。闪长玢岩见图2。

图2 闪长玢岩(正交偏光)

1.3 蚀变和矿化

(1)蚀变种类及分期分带。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毒砂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属于中低温热液蚀变组合。矿区热液蚀变至少可分为三期:第一期蚀变大约发生在成矿前,主要蚀变种类有早期黄铁矿化、绢云母化、早期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第二期蚀变发生在成矿期,主要蚀变种类有硅化(I)、硅化(Ⅱ)、早期毒砂化和晚期黄铁矿化。第三期蚀变大约发生在成矿后,主要蚀变种类有晚期方解石化、晚期毒砂化和硅化(Ⅲ)。见石英细脉或方解石细脉切割先存构造角砾岩的角砾及胶结物。

(2)赋矿层位及矿化特征。矿体赋存于二叠系下统峨查组碎屑岩中,围岩为板岩、粉砂质板岩、砂质板岩、变质砂岩、钙质板岩、绢云母板岩及含碳板岩等,矿体强弱与围岩岩性无明显关联。矿脉受一组走向北西、倾向北东的缓倾斜破碎带控制,矿化、矿体产于构造破碎带或其近旁围岩中,可产于破碎蚀变带的上部、中部或下部,由蚀变碎裂化岩石、构造角砾岩、石英脉等组成,一般由破碎带内部向围岩,金品位由高变低,矿化、矿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矿化、矿体边界需要采样圈定。金矿化强度与构造破碎带厚度具有一定相关性,破碎带厚度变大的地段,往往矿化、矿体厚度大,构成厚大矿体或透镜状矿包。

2 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2.1 成矿规律

矿区金矿受构造、岩性、岩浆岩多重控制。峨查组碎屑岩既是成矿源层,又是赋矿围岩;区域内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为金提供热液和热源,促使矿源层中的Au元素活化、迁移;经过矿区的主干断裂是矿液从矿源层进入容矿构造的通道,是金的导矿和运矿构造;峨查组浅变质泥质碎屑岩中发育的北西向构造切裂隙带,成为有利的构造-岩性组合,是矿质聚积的场所(见如下图3)。

图3 金矿找矿模式示意图

2.2 找矿标志

(1)地层岩性标志。峨查组组浅变质泥质碎屑岩是金矿的地层岩性标志,其它层位目前未发现金矿。

(2)构造标志。北西向缓倾斜构造破碎带是金矿的构造标志,其它方向构造中目前未发现金矿。

(3)热液蚀变标志。黄铁矿化、硅化、毒砂化、碳酸盐化等多种、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是金的热液蚀变标志。上述热液蚀变标志常直观地表现为淡黄色、浅灰色或白色等浅色色带,与围岩的较深色背景形成较明显色差,或称为褪色化带,是金矿的颜色标志。

(4)前人开采标志。民采老窿不仅是找矿的直接标志,沿脉矿硐的直线分布还为矿脉对比联接提供直观的标志;民采淘选砂金的沟谷是该处沟谷或谷坡存在金矿脉的重要证据。

3 结语

黄金洞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冷家溪群第四岩组地层中,受区域性北东向深大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以及一系列的倒转向斜、背斜联合控制。矿区深边部及其外围区域找矿前景大,资源优势明显。认识、研究其成矿规律能够很好的指导今后黄金洞矿区及其外围地质找矿工作。

猜你喜欢
毒砂矿脉板岩
江湖:非虚构写作的新“矿脉”
氧化对毒砂可浮性的影响①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金厂峪金矿典型矿脉中金、银的化学相态分析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含砷硫化铜矿浮选除砷研究进展
板岩地区高边坡滑坡原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金矿理论认识
在生活的“矿脉”里“淘宝掘金”